AAlexchAA
参考书目即北师大招生目录上指定的11本参考书。教育学原理两本:十二校联编的《教育学基础》和黄济、王策三的《现代教育论》中国教育史两本: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两本: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和王天一的《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三本:陈琦、刘儒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的《教育心理学》和冯忠良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两本: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和叶澜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另外,我在复习时看了两本统考时的考纲,一本是厦大版的,一本是高教版的。【总体复习过程】 
中考议论文阅读*议论文的主要特点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说服性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即所谓议论文“三要素”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也开始尝试开放性试题一把握议论文的论点(重点、热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A、论点与论题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地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要记住: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作用或补充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此考点的形式是找出或概括文段的中心论点(1)、论点提出的方式:①最常见的是放在文章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提出要注意文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③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好采取此种方法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需要读者去归纳这种文章阅读难度较大,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在中考中,很少选这样的难题)
关于文学理论的经典的书籍:1、《毛诗序》《毛诗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开中国文学批评之先河。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点。从中看出,它不仅传承了先秦以来所认识到的“文学是理性的表现”的观点,而且阐明了理性表现要靠情感的萌动,这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对后世诗论影响极大。2、《典论·论文》《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他在文中提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以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作品篇幅虽短,却提出了文学作品的功用、作家修养和作品风格、不同文体特点及标准、文学批评的态度四个问题。3、《文赋》《文赋》是晋代陆机的文艺理论作品。魏晋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逐渐衰微,人的思想不断解放,文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文学理论上也一扫两汉沉闷凝滞的气氛,人们开始对文学的本质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文学艺术规律的研究更加全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文赋》问世,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提到文学批评的议程。4、《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作者刘勰。本书以儒家中庸思想为基础,兼收道家精华,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5、《诗品》《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后人称之为“百代诗话之祖”、“诗话之伐山”,作者为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对中国的诗歌理论和诗话著作、日本的汉诗与和歌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以五言诗为主要对象,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钟嵘认为,作诗要赋和比、兴相结合,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都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