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猪猪
科技小论文-煤气灶为什么会出现红色的火焰 我只知道煤气灶会喷出蓝色的火焰和红色的火焰,总觉得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科学事实证明,这小小的两个火焰还有一番大学问呢!你不信?那就瞧瞧看吧!暑假的一天早上,我在刷牙洗脸,妈妈在一旁煮早餐:两个香肠包、两个煎蛋和一瓶蛋奶。在无意中,我发现,那锅下面蓝色的火焰中不时会闪现出红色的火焰。这是为什么呢?事后,我便向妈妈请教,谁知妈妈也不知道为什么。于是我便向家里的“博士”爸爸请教,爸爸听了我的疑问,笑了,便把我领到灶台边,开始解答我的疑问。 “首先,先说说红色火焰出现的原因。”爸爸说。“一个原因是煤气灶的风口关得太严了,进到灶里的空气太少了。顺便说一句,风口也不能开的太大,要不然红色的火焰还是会出现。”边说,边用手指着煤气灶底下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控制风口开关大小的地方。“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出火口的灰尘太多了。”这时,我又问爸爸:“爸爸,这种火红色的火焰有什么危害吗?”爸爸回答道:“这火焰会使锅底结起一层黑糊糊的东西,这东西会影响传热,那我们就得花更多的煤气和更多的火把东西做熟,造成浪费。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儿子,我要教你‘消灭’这种红色火焰。”我听了,有点晕晕的感觉。 “把煤气灶打开。”于是,我便把煤气灶的打火钮按了下去,并往左扭了一下。顿时,蓝色的火焰升了起来。爸爸说:“这种情况说明恰到好处了。”接着,他又说:“你把风口的开关向左扭到尽头试试。”谁知,我刚照办,一些红色的火焰便取代部分蓝色火焰,出现在我们眼前。爸爸说:“这种情况就说明要调整了。把开关扭回刚才的位置。”果然,我一照办,所有的火焰立刻又都是蓝色的了。哇!真不愧是“博士”爸爸,一下把我还不懂的事情全都解决了,真厉害!姜还是老的辣! 
人体里的魔术师人的血液里含有许多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就像是一个个的魔术师,维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的身体里一旦缺少了这些魔术师们中任何的一个,一些可怕的疾病也就会接踵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魔术师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镁。镁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燃烧后会变成灰白色的细细的粉末。另外,由于镁能够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先来说一说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吧。很多人容易在夜里睡眠时发生腿部“抽筋”,特别是在夜里着凉的时候比较严重。不少人把这种“抽搐病”统统归咎于缺钙,殊不知从人体对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求来说,缺镁时也会发生这种症状。而且,据国内外科学家研究数据表明,人到了中年以后要多吃富含镁的食物以保持健康。因为人们在中老年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糖尿病等疾病与人体内镁元素的降低有着重大的联系。另外,镁参与人体内的一系列新陈代谢的过程,包括骨及细胞的形成等,调查结果表明镁与神经肌肉和心脏功能有密切关系。人体内如果缺镁,可导致肌肉无力,耐久力降低。由于运动,特别是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大量消耗体内的镁,从而降低肌肉的活动功能,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抽搐、痉挛等。许多专家认为,在正常摄入食物的情况下,一般不存在缺镁和补镁的问题。若出现缺镁症状时,应该多吃一些谷类、豆类、绿色蔬菜、蛋黄、牛肉、猪肉、河鲜产品、花生、芝麻、香蕉等含镁丰富的食物。另外,豆腐中也含有丰富的镁。所以,多吃一些卤水豆腐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和治疗身体因缺少镁带来的各种疾病,如抽搐病等。镁普遍存在于食物中,由于叶绿素是镁卟啉的鳌合物,所以绿叶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镁。食物中诸如糙粮、坚果也含有丰富的镁,而肉类、淀粉类食物及牛奶中的镁含量则不是很高。除了食物之外,从饮水中也可以获得少量镁。由于酒精中毒的人通常有缺镁的现象,所以常喝酒、喝浓茶和喝浓咖啡的人最好多摄取镁。但是摄取镁也不能过量,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过量摄入镁会导致恶心、胃肠痉挛等胃肠道反应,出现昏睡不醒、肌肉无力、肌麻痹,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心脏传导阻滞或者心跳停止。如果体内含镁量过多,可以摄入一定量的钙来缓解。镁不单单对人的身体健康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一种金属元素,镁在其他方面也有着重大的作用。比如说镁常用做还原剂,去置换钛、锆、铀、铍等金属。主要用于制造轻金属合金、球墨铸铁、科学仪器脱硫剂脱氢和格氏试剂,也能用于制烟火、闪光粉、镁盐等。镁的结构特性类似于铝,具有轻金属的各种用途,可以作为飞机、导弹的合金材料。但是镁在汽油的燃点可以燃烧,这一点也限制了镁在这方面的应用。总的来说,镁等元素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
植物也会睡觉(供你参考) 过去,我们只知道人和动物会睡觉,通过睡眠来消除忙碌一天后的疲劳,调节生理机能,以便以旺盛的精力迎接第二天的生活。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发现了植物也会睡觉。 今天,我家栽了几盆花,从每棵花根部的土里第出了一些不起眼的酸角草,它们那嫩绿的大三瓣、小六瓣叶子均匀地铺在花盆里,倒也为盆花增添了几分姿色。入冬后,为了不让盆花受寒流的侵袭,爸爸便把这些花盆搬进屋内。 一天晚上,我半夜起床小便,无意中看见酸角草的叶子下垂,好像蔫了,再看其它盆内的酸角草也是一样,我以为这些小草可能是不适应室内环境快枯死了。第二天早晨起床,昨晚“蔫了”的酸角草叶子又展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决定解开这个谜。以后的几个晚上,我都常在花盆旁仔细观察,并记下了观察日记。 晚上7点钟后,酸角草叶子开始下垂,慢慢地闭合成三角形,紧紧“抱住”叶柄,像一把把收拢的小伞;10点钟,叶子全部闭合;天亮后,这些合拢的叶片又重新张开,迎接朝阳,再次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所以我断定:酸角草也会“睡觉”。 为什么小草也会像人一样睡觉呢?我查找有关资料,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原来,这种随昼夜的光暗周期而变化的运动形式,是由于夜晚到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性运动,又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许多植物都具有这种运动。如花生、大豆、合欢和含羞草等的叶子,白天迎着朝阳舒展,一到晚上就成对地合拢起来。酸角草的感夜运动则表现为到晚上叶子便朝下,而白天则朝上。 酸角草的这种感夜运动,是由于它们叶柄上侧和下侧的生长素的含量随昼夜变化不同所引起的。白天,在阳光的沐浴下,叶子中生成的生长素向叶柄移动时,较多地集中在与叶柄的下侧的筛管连接的叶片部分,由于这部分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结果是叶子朝上。而在夜间,生长素在叶柄的上侧含量比下侧高,使上侧生长加快,结果导致叶片朝下,以防止水分的散失。 酸角草的昼夜变化的秘密终于揭开了。它使我认识到,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奇花异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学习,就能认识它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