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锦福阿飞
中国美术史论文中国的历史文化书法绘画建筑,甚至的饮食,可以称之为是中国式的艺术。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他的艺术是伴随着他的历史一起成长的。13亿人口让中国在地球上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因而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风。魏晋时期佛教的传如使中国绘画有了新的血液,石窟艺术的发展成为今天中国文化宝库的一块瑰宝;上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在当今世界上找不到相同风格的画风;中国的书法被世界人称奇…… 
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达八九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曾经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但也经历过漫长的停滞时期。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日益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废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农业才结束了停滞的历史,进入了发展较快的新时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显著改善,产量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1982年11月,全国实行承包制,农村经济新的格局全面建立。尽管近3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过挫折,日见减退,中国以仅仅相当于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几乎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说明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据中国农科院估算,我国农业总产量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1972—1980年的27%提升到1981—1985年的30%~40%。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及影响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过程:(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据说,神农氏创造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在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牛耕技术,铁农具出现;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个体劳动者具备了单门独户经营农业的能力,导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3)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使得小农经济得以长期存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1)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主要财富,地主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但土地和劳动者的结合是以不平等的分配为前提的:占有人口少数的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占有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少量或完全没有土地,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分配驱使缺乏土地的农民同地主结成租佃关系,地主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2)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这就导致了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可以通过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兼并土地,土地高度集中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土地过度集中,导致无数小农经济破产,严重破坏了农耕生产秩序,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在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长期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使个体经营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自然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3)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往往要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土地私有导致土地兼并、农民赋税、徭役沉重,往往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4)中国古代的经济具有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历朝注意兴修水利工程,防御自然灾害,也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回答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采集渔猎时代,在距今万余年前后原始农业萌芽。农业起源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原始农业具有“多源起源多元交会”的发展特点,受地域、气候诸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旱作农业率先发展,孕育了夏、商、周三代农耕文明。夏、商、周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时期,中华农耕文明的基本特质大致定型,传统农业的基本要素初步具备。春秋战国是传统农业的奠基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进步,激发、创造出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历史时期多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农业开发与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生产工具、充足的劳动力和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宋元时期江南稻作技术体系成熟的基本要素。江南经济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完成。明清时期人口激增,人地矛盾成为必须应对的基本国情。在人口压力下,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向更加精细化发展;农业地域空前拓展,促进了新农区的开发。第三次引种高潮改变了我国基本的作物与饮食结构,传统农业科技体系全面成熟。
提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