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7

心若香茗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语言不规范的影响分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xt907

已采纳
我谈语言文字规范化――汉字的规范文字,作为记录的书写符合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它就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而且推动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汉字,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真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字是我国人民通用的文字,对它的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只是使用规范汉字,才能充分发挥汉字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那何为规范的汉字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汉字法》明确规定符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汉字整理方面的字表和权威字书中规定的汉字。如“向”“书”“汉”“区”等字,若我们仍使用它们的繁体字“向”“书”“汉”“区”,就是不规范。如何才能规范汉字?我们首先掌握整理过的汉字,那就要我们认真学习《简化字总表》了,如“倪”字现已简化为“儿”。但有些字还是以“儿”作为偏旁的,这就不能用它的简化形式了,如“倪”不能写成“�”。这就涉及到类推简化范围问题。有些简化字的繁体字不止一种如“复”既是“复”又是“复”的简化;“纤”既是“纤”又是“鑯”的简化;“钟”既是“锺”又是“籦”的简化等等。可见一简多繁也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其次,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所谓异体字就是不太通行,笔画也比较多的字如“冰”的异体字是“氷”,“哲”的异体字是“喆”,“困”的异体字是“困”等等。我们要做到这点应当服从从俗,从简和书写方便这三个原则。再次,区别新旧字形如“道”与“噵”虽然后者是旧字形。最后就是要掌握异体字的规范的规范字。异体字给我们正常交往带来不便,使用它给我们语言带来不规范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异体字的规范字。错别字也是使我们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另一罪魁祸首。我们要尽量避免错别字,这是要我们注意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如“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为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汉字是我国的唯一标准语言文字,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赋予我们对文字的规范化责任重大,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文字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论文语言不规范的影响分析

178 评论(14)

0906020221

请尽量避免口语化表达会让答辩组成员认为论文不够严谨可以使用一些数据,分析类的语言表达如不擅长可阅读几篇相关论文进行学习切记摘抄不要超过连续的10个字,会被判定抄袭
302 评论(8)

lyn0512

在查重前 可以口语话多点 要不然查重时重复率太高 会提示抄写的。等查重完 再大体上修改回来。
150 评论(12)

Maciboluo

毕业答辩没过什么后果一般院校会有两次答辩机会,第一次答辩不通过,需进行二次答辩;论文答辩是决定一个学生毕业可否取得学位证的关键,如果一直未能通过答辩就拿不到学位证了。而部分院校连毕业证都没有,只有肄业证。论文答辩是决定一个学生毕业可否取得学位证的关键,一般院校会有两次答辩机会,第一次答辩不通过,需进行二次答辩,如果一直未能通过答辩就拿不到学位证了。答辩一般是几位相关专业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实体和论文提出一些问题,同时听取学生个人阐述,以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性和对设计的熟悉性;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面的宽窄;听取学生对课题发展前景的认识。
222 评论(14)

dh0105

论文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关键词:语言 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录一、解析语言习得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8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