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卡卡
我们上个星期才做的丫 你可以去时事评论网抄 因为议论文和评论文差不了多少的丫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有: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8年6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同团共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希望青少年把火红的青春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8时28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
北京奥运会
2008年8月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以取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
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不劳而获的美国式梦已经再次证明资本主义的矛盾性, 相信在国际金融不进行大范围改革的前提下, 经济是不会有太大的气色,对与中国来讲, 也是最佳展示其独特也先进的经济政策,就当前在G20上提出的新货币代替美圆的构思,虽然不被采纳,但也体现中国今后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反向。 在面临这次金融危机, 中国普遍被看成是救世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券国, 但并不是纯债券国, 而且现在面临美圆的贬值,风险也在扩大, 对次,国家政府如何更好的处理好并应用好这一债券,肯定对今后的中国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时, 中国人素来有节俭的优良传统,而现在因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出现了外贸危机 中国又是个大贸易国, 其影响不可小视, 因此如何把在国外市场的失利最范围的缩小,和同时扩大内需,都是今后的最的啊课题, 想想,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工场,而如今经济日渐不景气, 失业问题也不可忽视, 对次,扩大内需, 把中国从世界的工场变为世界的市场,而此时也才是真正中国的经济强大。或者:一段时间以来,欧美汽车工业的利润持续下跌,竞争不断加剧,市场销售萎靡不振、生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加入wto,为全球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商机,为此,世界领先的汽车巨头们纷纷将目光转向巨大的、尚待开发的中国市场。对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后一块富有增长潜力的保留领地,大型跨国公司纷涌逐鹿,将极大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向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演变。 目前,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麦肯锡公司分析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增长机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首先,所有汽车产品在细分市场实现强劲增长,尤其是轿车市场将随着家庭购买力的提高会有持续快速增长其次,尽管汽车厂商竞争激化,整车制造商仍然有较大的盈利机会正在发展的本地零配件供应商网络,使中国汽车业的本地化生产变得更加可行。中国加入wto后会向外国整车制造商开放销售、分销和售后服务领域,然而,进口关税的降低并不会改变产品本地化生产的价格优势。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进口关税将从2000年的80%—100%降至2006年的25%,同时逐步取消进口数量限制,但这对中国汽车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本土化生产(包括合资企业)仍将是中国汽车市场主要的供应来源,而且本地组装的轿车价格也将会下降至国际水平。wto有关投资和技术转让条款中的无国产化比例、无进口和出口关联、无整车生产上的零部件进口限制等规定,将有助于将中国纳入全球汽车行业的总体价值链中去。 此外,随着完全放开贸易和分销权,以及与分销相关的服务领域,允许并批准国外非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国际整车生产商将有较多机会参与汽车服务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取利润。同时,国际整车生产商的参与将加速中国汽车分销渠道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的转变。 从长远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格局也将发生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整车制造商、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和产品市场三个方面。对国内整车制造商来说,一批规模较小的汽车生产企业,将会被几家有中国合作伙伴的全球整车制造商所取代。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存在大量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由于它们大多是小规模生产,因而生产成本很高,与整车制造商形成附属配套关系。以后,这种局面将逐步演变为两三家大型国内零配件集团,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战略性合作主导国内市场。而具有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市场,今后仍将会由国际领先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商所主导。 在汽车产品市场方面,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在国外设计,在国内组装,而且几乎完全面对国内市场。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品仍将以国内市场为主,但会逐渐开始向亚洲周边国家出口,产品主要以经济型轿车和部分市场化产品,如中轻型载货车等。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国汽车整车生产“本地化”意义重大。对具有全球目标的整车制造商来说,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战略性市场,中国加入wto并不会使中国到处充斥着廉价进口车,本地化仍旧是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具体分析,所有汽车产品细分市场都有望实现强劲的增长,日趋激烈的竞争将为整车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并促使其提高对企业运作效能的要求,而本地零配件行业正在进行的整合,也将不断提高本地化生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加入wto后不会对中国本地化组装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产生影响,但是它会加速分销和服务行业的发展。 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比较成功的本地整车制造商的销售利润很可观。以广州本田为例,它的毛利润为19.7%,每辆车的净利润达29000元。然而,众多大型整车制造商的进入已使竞争进一步加剧,经济型轿车细分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政府对车辆价格放放开制,整车制造商的价格决策也更为灵活。随着车辆及零部件进门关税下调,进口车和本地组装车及零部件的价格将会更低。此外,引进新车型的步子也在加快,这将使整车制造商的加工和设备成本上升,对其提高产品性能构成一定压力。 现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呈迅猛增长趋势,相关的汽配、汽修行业发展迅速,其年复合增长率已达到12%。但是,加入wto,中国本土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同样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例如,与整车制造商的附属关系限制厂竞争与整合,而且行业分散,还没有一家中国配套供应商可以达到足以同国外同行抗衡的经营规模。这些小规模、高成本和低利润的企业,往往在技术、设备、管理和制造工艺流程方面比较落后,运营效率也比较低,这显然会导致不可靠、不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不可靠的交货时间。 国内整车制造商在设计新的销售和分销网络时,首先要关注客户利益,要研究目标客户对销、售和服务的要求是什么?各客户细分的需求有何不同?还要注意竞争对手在销售和服务中的动向,以及他们制定的标准是什么?还要关注已有的销售网络如何运作?在设计新的分销网络时可以从已有的销售网络中汲取哪些经验?在经济效益方面 求采纳
关于神舟七号发射成功观后感论文评论:神七,定位中国的新高度 随着神舟七号直冲云霄,一道最高/最亮/最美的火焰,把奥运会后尚未消散的中国热情,再度点燃。虽然这不是金牌,也没有国歌相互伴奏,但还是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惊奇的目光。因为相比于从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总数第一中国体育走过的艰辛拼搏之路,中国航天的发展,更是一部无比壮丽的史诗。 二、从长征到神舟:中国航天的第二座里程碑 9月25日发射成功的神七,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 站在激情年代的高起点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追赶并挺进世界先进水平之列。以“863”计划为新契机,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经过11载刻苦攻关,中国终于突破了载人飞船12项关键技术,1999年11月成功发射 “神舟”一号,2003年10月2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拥有了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二座里程碑。从1970到2004,横亘在这跨世纪两个年头之间的35载历史,写满了中国航天界的传奇: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历经白手起家、配套发展、加速起飞和争雄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在世界航天领域,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2004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年内8次升空,箭无虚发,将10颗不同类型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以“连珠炮”的形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总体而言,在有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世界航天大国群雄鼎立的格局中,中国航天的综合实力已无可争议地牢牢站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中国航天是在基础薄弱、科技落后和特殊国情、特定历史条件下,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了中国航天体制非常成功,而这种成功的意义,远不局限于本领域。对世界而言,它说明中国人有志气有智慧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有能力完成在外界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对国内其他战略行业而言,航天人独立自主,创新进取的精神,也有着旗帜一样的导引作用。比之于航空和造船及汽车制造业,中国航天是外国技术封锁最严密,获得外援最少的。而恰恰是这样的限制,促成了中国航天成功挺进世界前列。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在中国很多战略产业都陷入技术空心化的形势下,中国航天的成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为什么航天能,而别的行业不能?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资源危机,中国今年以来连续遭受特大雪灾河特大地震的艰难形势下,神七的发射成功,其意义不仅仅是像奥运会的金牌第一一样使中国人充满自豪,它还有着定海神针一样稳定民心士气的作用。它告诉世界也激励自己的人民,不管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当年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写到长征时由衷地赞道:阅读长征的故事,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将激励一个有着十一亿人的民族,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方向前进。被长征号火箭推举着进入太空的神七,此刻就负载着中华民族这一不屈的人类精神。 一、艰难岁月里绘就的雄伟蓝图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航天都是从导弹的基础上起步的,中国也不例外。1956年2月,有中国导弹之父之称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尘埃落定,国内百废待兴的艰难时世,新中国领导人不仅做出航空与导弹(航天)事业齐头并进的决策,还高瞻远瞩地指明“独立发展的道路”。正是在这一正确战略指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孕育成长展翅高翔。 20世纪五十年代正是美苏冷战如火如荼的时刻。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美国卫星上天,双方争霸的舞台从核武器战转向宇宙空间的事实,刺激了决不甘心只做观众的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1958年4月,中国开始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虽然新中国公开亮出了向宇宙进发的雄心,但当时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美、苏都没有把中国的豪言壮语当回事。朝鲜战争让美、苏都领教了中国人的英雄豪气,但谁也不相信在百年战争的废墟上,在几乎空白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上,中国人能一步登天。1961年4月12日,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1969年7月16日上午,美国把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这些轰动全球的航天事件,伴随着双方领导人好斗的政治言论,长期、连续地吸引着世界媒体,中国的航天雄心和计划、进展更无人关注。人们今天用疑惑的目光看待印度航天计划,而在40多年前,中国遇到的是一种近乎忘却的轻视。 但中国卧薪尝胆般地沿着自己的道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成功。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乘着这一振奋人心的巨大“冲击波”,几天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发生质变的一个标志。之后,中国迈开惊天的步伐。 三、神七把中国航天带到新高度新起点 神七上天,毫无疑问,将把中国航天带到一个新高度,但放在世界航天的坐标系上,这个高度还是有限的。从运载能力、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研发能力等指标来评价,中国已经是航天大国,但和世界航天领域的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还不是航天强国,没有骄傲的本钱。航天大国与航天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总体形态上,美国、俄罗斯将迈出航天飞机时代,正在进行星际探测,而中国才起步,而且是从美、俄40多年前就已经实现的登月开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也是人类太空征程的三个阶段。显然中国正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早期。从其他一些指标来说,美国、俄罗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也即将开始构建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美、欧、俄都有大型空间站,且美、欧早已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探测。日本、印度等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势头也很猛,并在技术上各有千秋。其次,虽然中国三十年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工业化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工业基础依旧薄弱,科学创新低,在材料、工艺等基础技术方面与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就像车厢沉重拖累车头一样,导致中国的航天产品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无法赶上发达国家。 最后还有中国航天体制和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影响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且身披国防尖端神秘外衣的中国航天,其运作主要是采取国家投入、联合攻关、全盘调控,不问市场的军工发展模式。这曾经是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的中国体制的一大优点。但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经济程度已相当高的今天,这一模式越来越显现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低下的弊端。由于不重视市场和效益,使航天高科技向民用技术转化方面步伐十分缓慢,致使航天工业还没有像汽车工业、电器和房地产一样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中国还没有像美国的星球大战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样,将航天作为拉动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火车头,影响中国航天整体效益的发挥。此外,由于美国等国千方百计遏制中国战略产业,封堵中国航天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也影响中国航天对外合作和整体发展。纵观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航天工业,其共有的特点是军民一体化、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重视开拓国外市场等,在将起作为尖端科技行业对待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开发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其作为支柱性新兴战略产业来发展。未来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在继续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有必要借鉴世界航天大国的作法,促进航天产业转型。在进行各项技术攻关和按计划实施太空探索计划的同时,还应该开展航天产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航天产业能力评估、所属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的市场运行体系、鼓励航天产业集团开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合作等。神七把中国航天带到了新起点,但新起点上的中国航天也将面对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