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even10
2025-11-27 22:50:49
现行通用的是“林奈双名命名体系”,其中植物拉丁名的格式便是:第一个名代表“属”名,第二个名代表“种加”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种名。举例:人的命名Homo sapiens(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若三人联合为某植物命名时,可写成「甲」,「乙」et「丙」,或只写第一作者名而后加(et cetera,等等),也可以写成第一作者名后加et (alii,其它人),如Chang, Chen et Lien可以写成Chang 或 Chang et ;老三个命名人都很著名,可将每个人的名字「字头」保留并依次排列,如Humboldt, Bonpland et Kunth可以写成H B K。目前我所知道的就这些,希望能够帮到您!
论文书写要求与格式 一封面(纸张大小:A4) 封面应由以下几个部分顺序组成: 论文题目(居中,2号字,黑体) 作者姓名(居中,4号字,黑体) 指导教师姓名(居中,4号字,黑体) 单位(居中,4号字,黑体) 论文完成日期(居中,5号字,黑体) 二论文主体(纸张大小:A4) 论文主体应由以下几个部分顺序组成: 论文中文题目(居中,2号字,黑体) 作者中文姓名(居中,4号字,黑体) 作者中文通讯地址(居中,5号字,宋体) 指导教师中文姓名(居中,4号字,黑体) 中文摘要(30-50字,小4号字,宋体) 中文关键词(3-5条,小4号字,宋体) 正文(3000-5000字,4号字,宋体,可分成若干部分) 参考文献(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给出编号,并在文章中引用的地方使用此编号)[(书)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页码/(杂志)作者,文章题目,杂志名,卷(期)(年),页码] 56
timesnewroman斜体适用于一切引文、书名和外来语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基本组成+属名+种加词+附加部分1、基本组成植物学名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一种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故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在学名后附加该种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所以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如前面所举的黄连的植物学名是Coptis chinensis F,其中,Coptis为黄连属的属名, chinensis(中国的)为种加词,F系命名人Franchet的缩写。2、属名属名采用拉丁文名词的单数主格。属名通常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原产区地方名、生长习性或经济用途而命名。3、种加词通常使用形容词、同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使用形容词作种名时,它的性(阳、中、阴)、数(单数或复数)和格一定要和它所形容的属多的性、数、格一致。采用同位名词,即属名和种名都是名词的主格,但性和数不一定相一致,如柳叶牛膝Achyranthus longifolia Makino,属名Achyraranthus是阳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名1ongifolia却是中性名词、复数、主格。使用名词所有格,这是用以纪念某一分类学家或某一标本采集者,这种情况在人名后加i、ii或ae,如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 H。4、附加部分命名人用ex连接的两个人名,如白亮独活Herac1eum candicans Walex DC,这是表示本种植物由Walex定了名,但尚未正式发表,以后DC 同意此名称并正式加以发表,DC为人名缩写。命名人系用et 连接的两个人名,这表示这一学名系由二人合作命名,如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 et Z。有时在植物学名的种名之后有一括号,括号内为人名或人名的缩写,此表示这一学名经重新组合而成。根据植物命名法规定,需要重新组合(如改订属名、由变种升为种等)时,应保留原种名和原命名人,原命名人加括号。扩展资料:植物学名为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所倡用的植物双名法。作为国际统一的植物命名法。植物的名称十分繁杂,不仅因各国文字不同而异,就是一国之内各不同地区,也往往不一致,因而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于科学普及与经验交流极为不利。为了使植物的命名得到统一,国际上采用了科学命名(简称学名)。双名法规定,每种植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为某一植物隶属的“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加词”,起着标志某一植物种的作用。由这两个字组合而成植物的种名或称拉丁学名。通常在学名后面还须附命名者姓名,以示负责和便于考查。少数具亚种或变种的,可具三名。除属名第一字母大写外,其余种名以下各级名称之首字母均小写。植物界共有22个分类等级,每种植物的命名必须明确在这个阶层系统中的位置,并且只占一个位置 。植物界的22个分类阶层是: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组、亚组、系、亚系、种、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亚变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学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丁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