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l777lang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慈善之心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木扶持藤蔓,雨露润泽万物,太阳温暖寰球,造就生机勃勃的世界;关怀温暖人心,同情滋润心灵,慈善造福人类,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然而说起慈善这个词,人们总是会和财物联系起来,那么说,你捐的钱越多,你的慈善心就越大么?不然,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在一个慈善宴会上,一些富商大款在一起夸夸其谈自己的慈善心,只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默默坐在一旁,独自喝着红酒。这时,一位满脑肥肠的大款走到他面前,带着一丝戏谑和鄙夷对作家说:“你捐了多少钱啊?”作家平静地回答说:“十万。”大款更加自得,嘲弄地笑笑,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捐了一百万!”作家仍然是面不改色:“这十万元是我全部资产的一半,那么,您口中的一百万,是您资产的百分之几呢?”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到,慈善不是炫耀的砝码,而且慈善心的大小也不在于钱的多少。汶川地震中,我们也都献出了自己的慈善之心,我的储蓄也全部捐给了灾区,虽然钱不多,但我并不认为我的慈善心就比那些捐出几百上千万的明星富豪要小,相反,这一点资产是我的全部储蓄,而那几百上千万,不过是那些名人资产的九牛一毛。 慈善心并不止于个人,它是具有感染力的,是可以像火炬一样传递下去的。偶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来印证慈善的传递就再好不过了。一个穷小子“辛苦遭逢起一经”,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家里却无力供他上大学,一位好心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便本着慈善之心,资助这个年轻人念完了大学,年轻人事业有成,想要报答好心人商,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于是,他便学着好心人,资助了千千万万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慈善的传递,由此可见一般。 慈善之心是一种人文情怀,并非只是富人、名人的专利,只要怀着一颗爱心,怀着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对人充满关怀之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洪战辉从11岁起就照料身患精神疾病的父亲,抚养捡来的“妹妹”,12年含辛茹苦,慈善之举感动中国。 参与慈善活动是精神追求和道德完善的过程。国际知名电视制片人靳羽西把“拥有一颗愿意关怀别人的慈善之心并付诸实践”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她说:“慈善的形式在我看来完全是多种多样的。” 让我们怀着一颗慈善之心,面对生活,面对阳光,将慈善传递下去。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