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卡纸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题记 尚未凋谢的青春年华里,背着行囊,我们走在逐梦的路上。向前走,是未知的未来,不知路况如何,不知天气怎样,只知道我要往前走。一步一步,是艰辛还是甜蜜?未知。后悔选择这样一条崎岖路了吗?当然,谁不想一路没有坎坷。但,我从未想向后退,向前进是唯一的宗旨。在某一个雨中的早晨,推开窗户望去,一片雾岚弥漫至遥远的天际,于是低叹一声,回头间,走过的路上,几许辛酸,几许坎坷。 一路走来,是厚厚的练习本一直陪伴着我,前路是空白的纸张,等我挥笔书写;后路是白纸黑字,密密麻麻的字记录了一年的酸甜苦辣。 我们总是在路上,当时的明月依旧在天空,当时的彩云已消逝得如一个幻梦。忙碌,奔波,喧嚣后,心灵总需要一杯淡淡的茶,摒去微微的苦涩,用一世安静的心情来守候住你心中的那一片月光。在路上经历了很多,也正是这些经历,给了我很多。于是,拍一拍衣上的尘土,走进雨里。当还在路上时,就已注定人生不甘寂寞,一心要奋斗。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一路走来,我渐渐觉得辛苦。于是我放弃了清透的心灵与明朗的笑容,学会怀疑,学会掩饰,在辛苦维持的面具后面不再真诚相信每一个对我微笑的人。早已把勾心斗角在年龄下无限延伸,处心积虑地想要成功。直到伤痕累累地累的想哭,发现自己早已作不回那个透明纯净的孩子。在人生的某个路口绝望的仰望天空,在一瞬间相信自己终究是一个人。 然而,这也是必然的。要走到更高处,得到更多,确实少不了要舍弃一些东西,让他们在风里湮灭。有人说,人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一些肮脏就被渐渐的涂抹上去。但我想,人一出生就应该拥有两张纸,一张用来见证,见证年轻见证错误,见证一些荒谬与丑恶,用来被画的花花绿绿、五颜六色、面目全非,这是身在这个社会中的身不由己;另一张,请永远保持她的洁净吧,这是心灵的最深处,是善良的、是理性的、是温柔温暖的、是正义的,是纯洁的。 其实一生也不过只是在路上,或闲庭信步,或行色匆匆,飞快地离开着,放弃着,为了不断赶向下一个目标,直至在终点迎来最终生命的消逝。 
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西服上一粒纽扣的系与散,电话里挂断谁先谁后,就坐时谁左谁右,无不显示出一种风度与涵养。同样,记叙文文中的细节,稍加点染,亦能出彩,彰显精致之美。首先,利用细节描写丰富主题思想。鲁迅对细节有过这样的评说:“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如能根据主题需要对细节进行加工、提炼,则意蕴更为丰富。如《药》写人血馒头由鲜红变为乌黑,最后“焦皮里面窜出一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仅暗示了夏瑜从被害到被吃的过程,还隐寓着革命者的鲜血因群众的愚昧麻木而白流的深义。再如《孔乙己》中酒店老板四次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语言细节不但写出了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还活画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其次,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就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可起到放大、扩展的作用,能把人物精神世界最为本质的部分揭示出来,凸现人物灵魂。如《后汉书苏武传》中多次写到苏武手持的“节杖”:“持节送匈奴使”,“杖汉节牧羊”,“卧起操节,芦毛尽落”。汉节,本是个平常事物,但经作者精心描绘,反复渲染,已经成了苏武宁死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再如柳青《创业史》中写梁生宝付汤面钱的细节:他打着饱嗝,取下棉袄口袋上的别针,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他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一层写过的纸,才取出那些七拼八凑地凑起来的人民币,拿出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这里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无不显示出梁生宝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而且辅以“别针”、“红布小包”、“写过的纸”等细物,更能表现他的俭省、细心。其他如语言细节,《故乡》中闰土的一声“老爷”叫出了他思想深处的等级观念;服饰细节,孔乙己的破长衫穿出了他的寒酸与清高;神态细节,刘和珍一脸的微笑笑出了她心底的善良与真诚。再次,借助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众所周知,公安人员破案时连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因为从这些细节身上顺藤摸瓜往往能取得重大的突破。只要你投掷得当,小石子也能激起千层浪。如《陈奂生上城》“感冒”这一细节就是作者精心构建。试想,陈不患感冒就难以巧遇吴书记,遇不上吴书记又怎能住进一夜五元的高级房间,住不上高级房间陈又怎会有一系列无聊作贱的精彩表演,他又怎会回去对村人炫耀?纵观全文,“感冒”这一细节把躺在车站长椅上的陈奂生顺理成章地送进了高级房间,它不仅展现了人物的个性,而且使故事情节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乃至改变了人物命运。当然,细节也不可随意添加。它需要认真挖掘,精心设计,方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