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4

clark201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科学发展观相关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owest

已采纳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科学发展观作为引导中华民族在融入全球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选择,其核心思想是:在对当今全球形势与发展趋势作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通过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世界和谐的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路径选择的原则。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路径选择有五大原则:第一,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发展,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第四,中国的发展需要很长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别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发展了、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2、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为中国赢得民族繁荣富强的世界形象奠定基础,而且正在体现出有利于互利共赢、世界和谐格局的形成。中国在这样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下谋求民族复兴,自然要处理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抓住机遇谋求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给其他国家提供机遇,给了其他国家发展的机遇,中国的发展机遇就更多更好。所以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等中国都要大力推进,从而使中国获益,亚洲获益,最终世界获益。 中国的和平发展、民族复兴对于欧洲意味着什么?我们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民族复兴将为欧洲以及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在发展的问题上,欧洲和中国一样,都处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欧洲和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付出过沉重的血的代价,因而更加深知和平的珍贵。欧洲正在走向联合和统一,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中国希望,和平发展的统一的新欧洲,特别是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国际战略观上,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欧洲与中国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发展、互信互利、造福人类的国际环境。我们都赞成多边主义,主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法治的精神改革现存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长远的眼光推进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三,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中欧之间的互利合作。我们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中欧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欧盟国家对华投资也不断扩大,中欧贸易发展迅速,中欧经济的互补性与合作的潜力已成为双边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石。 中欧之间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无论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民族复兴,还是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们认为,在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不仅不会发生冲突,而且将交相辉映,共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同样,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努力,正在得到世界各国的响应和支持。因为世界将从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建设中获益。 ■科学发展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 要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转化为21世纪中华民族可持续复兴的伟大实践,就要善于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转化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要求。尤其是以下三个“统筹”的任务和要求更为迫切。 1、切实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与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兼顾。 在目前二元社会的条件下,城乡之间既不平等,同时也相当程度地处于相互割裂与对立状态之中。一方面,城市居民拥有农民无法享受到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社会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农民生存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全国13亿人口,62%在农村,全国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基本上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还有6000万人刚刚过了温饱线。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不仅如此,农民在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也都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采用区域平衡的方式发展。现在,梯度开发的绝对战略优势已经大大弱化,因此,我们必须在社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和目标。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从全局和大局出发,进一步树立和巩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的设想,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这就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总体上,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就是要变革传统的发展观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就是要坚持遵循经济规律、遵循社会规律和遵循自然规律的统一,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统一,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统筹协调的过程,实际上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在统筹协调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统筹协调中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和任务。 科学发展观作为民族复兴的思想纲领,引导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思想,也只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才能成为吸引千百万民众参与的、推动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实践。因此,要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促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最根本的就是要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转化为一种制度安排。 科学发展观作为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纲领,作为引导中华民族走向可持续复兴的重大战略思想,在转化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逐渐地获得了体制与机制的支撑,而且正在凝聚成一种令世界瞩目的发展的新范式、新模式,该发展范式(或模式)也可以说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模式。(鲍宗豪/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文语萃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鲜明地亮出了发展的旗帜、纲领,而且体现并渗透于发展的战略选择、战略部署以及发展的方式、体制与机制等具体的路径和要求上。 ◆以人为本的发展既主张功利、效用尺度,用功利、效用、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加中、高收入阶层的比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又主张道义标准、导向,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让社会弱势群体也能从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受益,并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科学发展观在转化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逐渐地获得了体制与机制的支撑,而且正在凝聚成一种令世界瞩目的发展的新范式、新模式,该发展范式(或模式)也可以说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模式。希望采纳

科学发展观相关论文

213 评论(10)

ldp16

科学发展观对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树立科学发展观——————————————————————————————————————这里还有很多的论文范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03 评论(12)

清水洗尘

这里有三篇。%CB%D5%D1%EF%B8%FB%B7%F2/blog/item/html%CB%D5%D1%EF%B8%FB%B7%F2/blog/item/html%CB%D5%D1%EF%B8%FB%B7%F2/blog/item/html (注意页面最后可能还有其它文章)
33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