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raoli
杂志是每两页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中文叫对页,德文叫Doppelseite。做杂志排版练习,Adobe InDesign是不错的选择,它本身默认就是双页合并显示的。CoralDraw里面改了设置也可以。Acrobat Reader浏览器也有设置可以显示成对页。 做平面工作需要细心,说严重了叫吹毛求疵,说难听了叫偏执狂,台湾方言叫龟毛。可以的话,有必要正式上课,拜师,找个老偏执狂来带,也就是挑刺和毙方案。靠自己的意志力修炼很难体会。其实平面工作进行到一半以后,很难有什么方案可言,全是微调。不调不行。一切要落实到图面上,空说想法如何好是没有用的。 一开始的时候还是要有个整体的计划,比如版面风格。要结合表达内容考虑。草案用手画比较快,自己的思路也清楚,不会被电脑的效果蒙蔽。不过草案太细也没意思,心里有数以后就打开软件做吧,具体还会调整很多。具体的图文位置和图片色彩构图、文本长短是关联的,务必一开始就把图文原样放进去。 一般的排版都会遵从一定的栅格,德文叫Raster。就是页面中事先定好、分好的一块一块区域,中间一般还有栏距,就像一块块瓷砖。不是说页面都要做成田字格的形式,但是确保绝大部分的重要边界线,比如文本框边界/图片边界落在栅格线上。栅格能确保版面的风格统一,避免混乱感。一本刊物的栅格可自定,但不用太复杂,每页3x3格、4x5格都是可以考虑的,出来的效果决不会死板。打破栅格的做法,等经验多一点了再来。偶尔冒出栅格外的东西,安全起见,最好能和其他点能有隐约的对齐/呼应,有章可循。文字斜排、异形图片等特殊形式,可一不可再。整体的亮点一两个足矣,没有也是凑合的。要吸引眼球很容易,不需要技术,只需要胆量。不相信的裸奔去,保证满街人不看美女只看你。 摆放图文的过程中,以图面的要求来看待整个对页版面,包括疏密、明暗(素描关系)、平衡、呼应。随时调整。文字是一块灰。——小王说。应该不是原创,但是还是要拜一下。标题文字也是块灰,但是比较特殊,要仔细考虑。——xuan补充标题/副标题因为字号比较大,字形和长短会对版面产生影响,有必要的时候修改标题的文本内容(从极端美工的角度而言)。如果黑色,不妨试试改深灰,效果不那么板。刊物中的英文/德文字母一般为10到12号。随着字体不同,文本的大小和清晰度也略有不同。行间距值得考虑。InDesign里面有很精细的调整参数,包括字体斜度和字母间距等等。文本要考虑换行,横向读太长了让人感觉疲劳。 电脑上确认了以后,打印出来,按规格装订裁切,拿在手里翻翻看,一般还能找出问题。最后是心理调适。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在外行眼里没有什么特别。那就对了,因为你没犯大错嘛。 关于杂志的一些细节,一开始可以买一本排得好的来参考,甚至选一篇文章在电脑里面原样跟着重排一遍,能学到很多常识。原样重排的意思是,连普通文本的字体、字号、间距都无限接近。文本内容倒是不用原样了。怎么认出原来的字体?这就是练习啊。选要学的杂志也是一种练习。去看,去分辨,一开始可能觉得完全没区别。一般昂贵的跟艺术相关的杂志会排得比较精妙;免费杂志基本免谈;Spiegel这类严肃杂志也不成,人家的专攻方向不是版面。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一定要使用样式 , 除了Word原先所提供的标题、正文等样式外,还可以自定义样式。如果你发现自己是用选中文字然后用格式栏来设定格式的,一定要注意,想想其他地方是否需 要相同的格式,如果是的话,最好就定义一个样式。对于相同排版表现的内容一定要坚持使用统一的样式。这样做能大大减少工作量和出错机会,如果要对排版格式 (文档表现)做调整,只需一次性修改相关样式即可。使用样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由Word 自动生成各种目录和索引。 一定不要自己敲编号,一定要使用交叉引用 。如果你发现自己打了编号,一定要小心,这极可能给你文章的修改带来无穷的后患。标题的编号可以通过设置标题样式来实现,表格和图形的编号通过设置题注的编号来完成。 在写“参见第x章、如图x所示” 等字样时,不要自己敲编号,应使用交叉引用。 这样做以后,当插入或删除新的内容时,所有的编号和引用都将自动更新,无需人力维护。并且可以自动生成图、表目录。公式的编号虽然也可以通过题注来完成,但我另有建议,见5。 一定不要自己敲空格来达到对齐的目的。 只有英文单词间才会有空格,中文文档没有空格。所有的对齐都应该利用标尺、制表位、对齐方式和段落的缩进等来进行。如果发现自己打了空格,一定要谨慎,想想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避免。同理,一定不要敲回车来调整段落的间距。 参考文献的编辑和管理。如果你在写论文时才想到要整理参考文献,已经太迟了,但总比论文写到参考文献那一页时才去整理要好。应该养成看文章的同时 就整理参考文献的习惯。手工整理参考文献是很痛苦的,而且很容易出错。Word没有提供管理参考文献的功能,用插入尾注的方法也很不地道。我建议使 用 Reference Manager,它与Word集成得非常好,提供即写即引用(Cite while you write,简称Cwyw)的功 能。你所做的只是像填表格一样地输入相关信息,如篇名、作者、年份等在文章中需要引用文献的的方插入标记,它会为你生成非常美观和专业的参考文献列表,并 且对参考文献的引用编号也是自动生成和更新的。这除了可以保持格式上的一致、规范,减少出错机会外,更可以避免正文中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列表之间 的不匹配。并且从长远来说,本次输入的参考文献信息可以在今后重复利用,从而一劳永逸。类似还有Endnote和Biblioscape。 Endnote优点在于可以将文献列表导出到BibTeX格式,但功能没有Reference Manager强大。可惜这两个都不支持中文,据说 Biblioscape对中文支持的很好,我没有用过,就不加评论了。使用节。如果希望在一片文档里得到不同的页眉、页脚、页码格式,可以插入分节符,并设置当前节的格式与上一节不同。上述都是关于排版的建议,还是要强调一遍,作者关心的重点是文章的内容,文章的表现就交给Word去处理。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做与文章内容无关的繁琐的排版工作,一定要停下来学一下Word的帮助,因为Word 早已提供了足够强大的功能。我不怀疑Word的功能,但不相信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经常遇到“所想非所见”、“所见非所得”的情况让人非常郁闷。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情况也可以尽量避免,即使遇上,也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建议如下:使用子文档 。 学位论文至少要几十页,且包括大量的图片、公式、表格,比较庞大。如果所有的内容都保存在一个文件里,打开、保存、关闭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且不保险。建议 论文的每一章保存到一个子文档,而在主控文档中设置样式。这样每个文件小了,编辑速度快,而且就算文档损坏,也只有一章的损失,不至于全军覆灭。建议先建 主控文档,从主控文档中创建子文档,个人感觉比先写子文档再插入到主控文档要好。及时保存,设置自动保存,还有一有空就ctrl s。多做备份,不但Word不可靠,windows也不可靠, 每天的工作都要有备份才好。注意分清版本,不要搞混了。Word提供了版本管理的功能,将一个文档的各个版本保存到一个文件里,并提供比较合并等功能 。不过保存几个版本后文件就大得不得了,而且一个文件损坏后所有的版本都没了,个人感觉不实用。还是多处备份吧插入的图片、和公式最好单独保存到文件里另做备份。否则,哪天打文档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的编辑的图片和公式都变成了大红叉,哭都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