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latus2008
根据参考文献的相关国家标准——现行标准:GB/T 7714-2015可知,引用的参考文献类别为图书(专著)时,需要按照以下格式进行标注:[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其中,专著类型的文献类型标识为M,引用的页码起始页标在最后。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5-扩展资料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普通图书的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引用页码(任选)[1] 杨黎明, 黄凯, 李恩至, 等 机械零件手册[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0: 20- 所以可以是某一页或某几页连续或断续的均可。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术论文中,为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为了使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文章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现状等方面的信息,也为了表明作者在写作时所占有材料的多寡及范围的大小程度等,通常需要规范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但是,在工作实践中,达晋编译经常发现作者在这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就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需要了解的信息作一简要介绍,以便对此了解不多的作者参考。 一、了解“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差别。这两者都是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服务的,其差别在于注释是对文章中有关词语、内容及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说明,一般以夹注、脚注、章节注或尾注形式标注,通常情况下一本期刊采用某一种形式标注或以某一种形式标注为主。而参考文献是论文中所参考的范围与深度的重要标志,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的参考或借鉴。它对作者完成该项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借鉴和帮助。 二、了解“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和标注方法。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很重要,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发现,因为书写不规范,给编辑和作者以及读者均造成了许多麻烦,诸如造成阅读理解障碍和资料查找、复核障碍。为便于信息畅通,参考文献必须书写规范,归纳起来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出版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中若是首次出版则无需再标明,若非第1版还要标明具体版次;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标注中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未发表、出版的论著一般不列入参考文献;凡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文件等,不列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均应为作者亲自翻阅过的第一手资料。
当前我们插入一条参考文献,可以看到是没有页码的。我们就将标题复制到中国知网上去搜索。找到文献之后,点击右侧的小标志进行查阅。然后我们发现查到的文献页码是不全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打开webofscience这个网站进行检索。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的页码了。如果还是没有查到文献就可以打开百度学术进行检索,点击下方的引用。这个时候就能够看到比较完整的参考文献格式了。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