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5

-TAKA-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科研论文数量排名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urpher

已采纳
67万篇 8%详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1月27日在京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总数为67万篇,较2007年的94800篇增加了21900篇,占世界份额的8%,位列世界第二位。2008年SC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科研机构均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和上海生命科学院分列前三名。 在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论文中,2008年共收录中国论文9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53%,超过位列第二的美国4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国内机构产生的论文为5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3%,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5%,较上一年度提高了9个百分点,继续排名世界第一位。2008年E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研究机构中有19家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金属所、化学所和长春应化所分列前三名。

中国科研论文数量排名

327 评论(11)

mtbb1314

据8月11日报道,近日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调查中获悉,2013年~2015年间,日本的科学技术类论文发表数较10年前减少6%,国家排名从第二名跌至第四名。同期论文数量增至四倍多的中国升至第二名,德国也赶超了日本。据8月10日报道,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仅日本的论文数量出现减少。该研究所分析认为,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作为论文出版主力的大学变得难以确保研究经费。调查对比了日本、欧美等主要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在2003年~2005年以及2013年~2015年的年均论文发表数。日本在2003年~2005年发表论文约8万篇,而到了2013年~2015年则减少6%至约4万篇。中国则从约2万篇增至约22万篇,德国也增至2倍。第一名还是美国。印度和韩国的论文数则增至2~5倍。对广被引用等受关注度高的论文进行比较后发现,美国保持第一,日本自第四名降至第九名,中国自第六名上升至第二名。关于大学和企业的研究人员数量,2016年日本约有66万人,位列中国和美国之后,排名第三。2015年研究经费约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保持高水平,但其中约七成是致力于应用研究的企业的费用,以基础研究为中心的大学仅占两成左右。该研究所认为,除大学投入在产学合作等方面的时间增加外,医学系教员还要从事医疗现场的工作,“未能保证足够的研究时间也是背景原因之一”。
281 评论(9)

liuleisdly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148 评论(14)

xinmu1983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具体到计算机科学: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01-28(十年)。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30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