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妈wyy
我们每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思想,人们才能清楚地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1)从题目中寻找。在作文前,我们常常会遇到作文题目。有些作文题目直接规定了中心思想。比如,《我爱家乡的杨梅》、《我从来没有这样悔恨过》,前者规定了爱,后者规定了悔恨,这就明确标明了作文的中心思想,不需作者去另辟蹊径。还有一种情况,题目没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内容范围。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范围,想想作文可以写什么内容,再由这个内容分析一下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题目没有规定中心思想,但是,我们根据题目要求的范围,可以知道,文章可以写人们是怎样深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探索它的秘密的。从而分析它,这个内容可以表达作者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表达的这种思想感情,正是文章的中心思想。(2)从材料中归纳。我们头脑中积累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有很多是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当我们选择了一些作文材料,而苦于没有中心思想的时候,就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归纳中心思想。(3)从生活中提炼。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从多彩的生活中,提炼出中心思想。比如,我们在冬季会经常遇到下雪的情景。我们在赏雪时,思想感情也会有所变化。下面的这种感觉,我们似乎都有过。雪下起来了。起初,下的是雪粒,好像半空中有个人抓把白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撒。不一会儿,雪就下大了小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轻飘,慢悠悠地落下来。望着这样的雪景,人们一定会有感受:雪美,生活美,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就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的中心思想。用这一思想去写作,写出的文章必定有浓厚的思想感情。 
姐姐没有学过这首诗 只能给你提供些资料让童诗之花轻舞飞扬 ——浅谈低段童诗写作教学 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 孩子的小脑瓜里盛开着诗的花朵,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眼里,大树是长胡须的爷爷,雨点儿是云妈妈淘气的孩子,露珠儿是叶子透亮的眼睛,孩子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风儿会跑……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有着最纯真的童心,蕴藏着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他们会同情上了一整天班累得满脸通红的太阳公公,会担心夜里小鱼儿在荷叶上睡得是否安好,会为小蚂蚁乘上了落叶船去远航而欣喜…… 这就是孩子写诗的优势,只不过这优势如同一颗种子被埋在孩子的心灵花园里,如果作为园丁的我们能给予阳光,施予雨露,我想这诗的种子也许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新绿的枝头就是那轻舞飞扬的童诗。 一、大量赏读童诗,和诗亲密接触。 从儿童认知的规律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也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进行了解,童诗写作也是如此。让孩子们从欣赏开始,多读一些好的童诗作品,让诗和他们亲密接触。关键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体会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从而得到最初的文学的感染。 组织学生阅读童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既有课内读,也有课外读,既有集中读,也有分散读,可以用眼睛读,也可以用耳朵读。赏读的诗歌非常丰富,既可以是圣野、金波、柯岩、高洪波、梅子涵等名家的童诗;也可以是小孩子自己创作的优秀的童诗,还可以从成人诗中寻找,像徐志摩、顾城等的有些创作就充满了童趣。 孩子们读多了好的诗歌,就会从中受到熏陶,感受到诗的节奏、情趣和优美的意境。这样一路读来,不但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更是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和写童诗的欲望。 二、积累童诗表象,睁开诗意眼睛。 童诗写作跟所有的写作一样,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童诗从根本上说“是生活的折光,是某种比喻”。因此,指导儿童写童诗,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 自然界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童诗表象,一草一木,一虫一鱼,都像谜一般地吸引着儿童,要多组织儿童去郊游,去寻找,去猜想。我们要引导儿童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而感受最深刻的表象,如初冬冒着寒气的红日、池塘深处的咝咝声、蜻蜓翅翼上的纹路、春日田野的油菜花、夏日瑰丽的晚霞、秋天飞舞的落叶……这一切能激起儿童多少神奇的想象啊! 生活是童诗创作最肥沃的土壤。儿童的生活中处处都含有童诗的基因。只要你睁开诗意的眼睛,童诗的神思便会在心海里游荡。从生活中获取童诗表象的最大好处是更有真情实感,而真实的情感是诗歌能打动人的灵魂。儿童生活中的各种种样的感受,快乐、生气、伤心、愤怒等等,都是真实的感受。 网络中有些精彩的FLASH片断,也颇具启发性。如《我是一只小小鸟》、《蚯蚓的一生》等,深深碰撞着他们天真、美好、善良的心灵。 三、尝试童诗写作,让诗轻舞飞扬。 当儿童对童诗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头脑中储备了大量新奇的童诗表象时,就要积极地为他们创设条件,激活这种种表象,让儿童尝试写出属于儿童自己的儿童诗。 (一)模仿是通往创作的桥梁。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创作童诗也是如此。模仿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佳作的熏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的,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当然,指导孩子们模仿并不是机械的,而是促使他们将模仿的对象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发展个性,提高孩子童诗写作的能力。 童诗的模仿可以与诗的欣赏结合在一起进行。刚开始时,读一首诗,我会在与孩子们赏析完诗歌后,选择最精彩的一句让孩子仿写。如,欣赏了金波的《春的消息》后,孩子们仿照“风,摇绿了树的枝条。”写出了“雨,润红了花的笑脸。”然后慢慢过渡到一节诗,一首诗的模仿。读了高洪波的《我想》后,孩子们模仿着写出了自己美好的想象,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我想把爱心,/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汲取甜美的糖浆,/长呀,长——/长成一棵爱心树,/将爱心播撒。 (二)创作属于儿童自己的童诗。 尽管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天真的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孩子也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但是,孩子们缺少写诗的经验。我们指导儿童进行童诗创作的主要工作在于挖掘孩子潜在的能力,及时捕捉信息,而不必刻意灌输太多专门的写作技巧。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们写诗的: 把生活中的小事写成诗。生活就是诗,诗就在生活中。儿童写诗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和经历过的事,否则就没有生命,没有真情实感,只能是无病呻吟。所以,引导孩子写诗首先就要让孩子找到触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形象、语言去表现它。如,有一个孩子每天听着爸爸的鼾声,心血来潮写了一首《爸爸的鼾声》: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路上的小火车/ 使我想起美丽的大草原/ 爸爸的鼾声/ 总是时断时续的 /我真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多么有意思的想象,多么纯真的童心,原来讨厌的鼾声也能写得这么美好。 挖掘文本内容写成诗。读了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孩子们都被弱小的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风雨中的野蔷薇而感动着,于是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把自己曾经有过的这样的经历用诗表达出来,孩子这样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只蚂蚁困河边,/望着落叶直叹气。/轻轻地,我跑过去,/把它送入落叶船。又如学了课文《画风》,孩子们就迷上了写风:风来了,/淘气地来了,/天空中高飞的风筝,/那是风心爱的玩具。/风来了,/快活地来了,/河边转动的风车,/那是风飞快的脚步。/风来了,/急匆匆地来了,/云儿让出一条条小路,/我知道,风就在小路上奔跑。 在孩子的眼里,风就是一个爱玩耍的娃娃,也许只有孩子才会有这么可爱的想法。 把自然界的景物写成诗。在孩子的心目中,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花鸟虫鱼都是一首首瑰丽的诗篇。孩子们这样写太阳: 蓝天上,太阳是白云飘出来的。/“沙漠里,太阳是驼铃摇出来的。 / 山路上,太阳是竹桶唱出来的。/ 校园里,太阳是我们笑出来的。 当然,诗歌本身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它是有灵性的。我不奢望所有的诗之花都能结出诗之果,但是我坚信,只要有阳光,有雨露,诗之种子能长成诗之树,树的枝头定会有诗之花在轻舞飞扬!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也有人称为中心或主旨。写文章时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就叫做“立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评。 在一篇记叙文中,确立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清朝作家姚鼐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神。 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做到鲜明和集中。鲜明,指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 一篇好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除了要鲜明、集中之外,还要做到新颖深刻。文章,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容易是阅卷老师感到乏味,甚至于厌倦,是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的。反之,如果在“一律千篇”之中突现一篇立意新颖深刻的文章,即使其他方面不是上等水平,也会得到优良的成绩的。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五种提出方式,它们包括开门见山式,引经据典式,叙述,设问和直接反驳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