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2

fangfei32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教育管理有关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rassfrank

已采纳
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反应。我国学者孙煜明教授曾对中小学生受挫折的范围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受挫折的范围遍及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或惶惶不安,或知难而退,或束手无策,极少数甚至走向自我毁灭。挫折的出现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它会使人失去心理平衡,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常受挫折的人通常自我评价过低,遇到问题缺乏积极性,害怕困难,有自卑感,容易自暴自弃,失去理想和信心,从而大大限制个人潜能的发挥。若找不到有效的应付方法会导致心理行为系统崩溃,诱发身心疾病。青少年仍处在求知阶段,独立生存能力差,依赖心理强,情感脆弱,对于他们来说,挫折的打击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会对其终身产生不良影响。   怎样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呢?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挫折的情境是很难避免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人生的道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居八九”,挫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因此,每个人对挫折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   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人们增长知识才干;能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事业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如果你在失败时,仍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 此时的失败可能连着彼时的成功;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也拒绝了成功。同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与挫折抗争的信心。面对挫折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实际上是帮助挫折打击自己,是在既成的失败中,又为自己创造新的失败;是在既有的痛苦中,在为自己增加新的痛苦。因此,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鲁迅),要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做一个强者,在遇到困难、不幸和打击时,不灰心、不动摇、不悲观、不彷徨,战胜自己的软弱。   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   学生参加军训、野外旅行、社会公益劳动等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应对这些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使其更进一步科学化和制度化。内容、时间、方式适合学生德、智、体和心理特点,活动要根据培养需要,全面安排,有计划、有目地的坚持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   目前,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安全十分负责,只怕出了问题对家长不好交代,一般不让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和险境去,更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行动。必要的担心是好的,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让学生多去锻炼。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过死过严的管理制度和一灌到底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他们放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让其亲自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   改革家长包办孩子一切的教育方式   教育者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观念,让家长参与到培养学生抗挫能力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总是满足他,要在学习、锻炼、劳动、生活以及集体活动中,适当的利用一些“障碍”,“制造”一些困难,引导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让孩子在家庭里学到基本的生存技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忍耐力,吃苦精神和抗挫能力。   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   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生活的孩子,很少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练,遇到挫折便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痛不欲生。如果我们不给学生以艰苦磨练的机会,将来他们就可能无法应付艰苦,复杂的局面,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有可能成为逃兵。为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磨练学生,以锻炼学生的承受能力。应该注意的是:挫折要适度和适量,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青少年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不能走极端,不能违背科学规律,要合理安排。如远足、野营、登山、支农、学工、军训等,这些活动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同时,一次活动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从室内到室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到趋于承担风险,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在吃苦活动中锻炼他们。这样的活动要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怎样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青少年自我调节心态,正确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在青少年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他们,对陷入挫折情境中不能很好认识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以防止产生严重后果。   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每天下午安排一节全校性体育活动课。各种体育运动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它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每次体育竞赛,都使参与者品尝到战胜对手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从而使其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坚持让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既增强体质,更能磨练其意志,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   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学生往往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使他们必然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   进行耐挫教育,是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1)用现实生活中的,甚至是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有经受挫折并且有战胜挫折的思想准备。(2)用名人战胜挫折的事迹教育学生,进而转化为自身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3)开设心理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和培养,使他们能够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弱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不断增强耐挫能力。   生活是一场比意志、比毅力、比信心、比坚强的竞赛。因此,不能封闭学生,要大胆地让学生去走自己的路,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去战胜挫折,夺取胜利。

教育管理有关的论文

126 评论(14)

去去来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教师评价与学校的科学管理 摘要:本文从教师评价的概念入手,研究了教师评价原则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评价与学校科学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评价 教育评价 教育科研 教育管理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学校内部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和工资总额包干。再加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已制度化,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促使了教师评价的工作必须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如果没有对教师的比较客观、比较科学的评价,那么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及对教师的奖惩就会成为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必须科学化。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能够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实现对教师管理科学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随着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就愈加感到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 一、教师评价的概念 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大范畴,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 标,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全面地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 从教育评价的概念就可以界定教师评价的概念。我们认为,教师的评价应是在正确的教育价值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的判断,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及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基于上述的认识,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对于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教师的工作具有与其他行业的工作不同的复杂性。如教师工作对象的复杂多变性;教育教学过程的多因素、多变化,可比因素不易确定;教育周期长,教育效果滞后;教育成果的集体性等等。因此,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只凭学校领导的主观印象,或只凭学生成绩及只凭群众的选票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因而也是不准确和不公正的。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的弊端。鉴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在评价方法上务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要对教师的全部工作进行多指标、多方位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使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更科学、更准确,更能反映每个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况。 二、教师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评价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评价原则不仅是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规范,而且是指导、控制、协调评价过程的保证。在评价过程中,正确贯彻各项原则,不仅利于端正主评、被评人员的态度,克服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而且有利于加强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的程度,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之内,因此,教育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也就是教师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指对于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 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如果方向不明确,教师评价就会走上歧途,同时会对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带来消极影响。因此,确定正确的方向是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在评价中,必须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和教学的能力、工作效绩作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2、客观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就是在教师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抓住本质的 东西进行分析。 教师所从事的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既劳心又劳力的特殊的复杂劳动。这种劳动的复杂性表现为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劳动成果的复杂性。另外,教师的劳动又富有创造性,教育工作又有周期长,教育效果滞后的特点。这些在评价教师时均应给予充分考虑,这样才能使评价更符合客观实际。 3、全面性原则,是指在确定和运用评价标准时要全面、不可片面。贯彻全面性原则,一方面要抓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还要抓 住评价过程,广泛全面收集评价信息。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系统,教师的工作也是多层次、多变量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因此,在对教师 评价时,要进行多指标、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判断,力求真实准确的反映教师工作的全貌。作为评价的信息和资料,要尽可能全面、准确、真实,不能凭片面的材料,少数人的反映进行评价。 全面性原则并不是把各评价要素不分主次、不区分重点与非重点,也决不是把各指标数量简单相加,而是应配以不同的数量进行综合的 评价。 4、主体性原则,是指明确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评价,就是上级对下级、领导对教师或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因而视被评价者为客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从实践的效果及发展的趋势来看,强调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这既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是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 性、自觉性。这样才能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使教师的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5、可行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标准可行;评价的方法及运用的技术手段可行;工作安排可行。指标和标准要切实注意从实际出发, 防止要求过高或过低。方法和技术手段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注意简便易行。工作安排要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不要增加很多额外负担。 在当前,开展对教师工作评价时,科学性原则尤为重要。因为这项工作目前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应该允许它要经历一个过程, 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由不够科学到逐渐科学化。这也是教师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逐渐学习教育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同时一定要取得教师的认同。不要形成对教师的评价是领导强加给教师们的,这不利于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要让教师心中清楚,懂得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即让教师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和知识。学校领导切忌用自己的愿望,主观的设想强加给教师们,否则再科学,再完善的评价方案也是不可行的。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时,这条原则尤为重要。有些评价要素的标准可以量化,就可采用定量分析。这种 分析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客观实际,防止主观性。但是在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时,采用定量的方法就很困难了,特别是关系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都具有模糊性。若这时强求用精确的数字去表示本身是模糊性质的事物,这不仅不客观,而且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必须遵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这也正是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切不可片面认为只有定量评价才是科学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应防止这种倾向。
307 评论(15)

swpuzny17

我们班有个女生要写下面一些论文,她不知道写,她急死了,请大家帮帮忙,帮一下可怜的她吧题目是:青少年学生挫折心理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学生学业成败的社会因素探析 差生研究要写以下部分:摘要、关键词、注释。谢谢各位了,她快急死了,大家一定要快啊!看见她眼泪汪汪可怜极了。我们班男生全都心碎死了。
32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