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桶1225
大学毕业生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学习生活,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有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2)高职毕业生及其家庭在择业观念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行为存在一定偏差。一是择业期望“急功近利”,重在考虑单位性质、地理位置、工作条件、各种待遇等等,脱离市场实际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攀比、从众、盲目崇拜大城市、外资企业等心态,造成毕业生就业中地区流向和单位流向的失衡,不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择业行为浮躁,缺乏“诚信”的自我约束。一些应聘毕业生在签约的同时还在另觅他求,或以签约单位为跳板,一旦有更合意的单位录用,便毫无顾忌地“毁约”在先。2、学校方面(1)、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供求错位毕业生就业率虽然居高位,但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的现象仍在按其惯性延续,这不适应目前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小批量、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二是有些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要求不符,从而增大了就业难度。(2)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用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缺少主动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在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在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能力测评等等方面着力较少。三是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提供贴近市场实际的高水平指导。3、社会方面(1)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条件与毕业生实际脱节目前,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自行制定的录用标准和条件不切合毕业生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高校和毕业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用人单位不切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的招聘附加要求,如“工作经历”、“试用期”等。用人单位附加的这类不切实际的条件,迫使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匆忙寻找单位接受“试用”,学校从学生的就业大计考虑,也不得不默许这一现象,由此冲击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学业要求也受到影响。(2)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侵权现象比较多的是发生在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等方面违背劳动法规。而对毕业生伤害更大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和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意设套侵害毕业生权益的行为。如以招聘试用等名义,低价甚至无偿攫取毕业生的劳动成果。有些社会职业中介,擅自对高校毕业生有偿提供不实、不全的就业信息。这类侵权行为隐患甚重,一旦毕业生就业不如人意,这类现象就成为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关键词:不可忽视细节礼仪心理大学生就业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能力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判断,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因为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