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的时光倒流
土木工程参观(认识)实习报告 前两天,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次实习开始了,实习分两部分:参观施工、建工实验室现场与观看录像和以依据建筑规范及设计原理完成中小学教学楼的平面、立面、剖面设计。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与建工实验室这部分内容作一个总结。 上午:参观学校科技楼施工现场 星期一上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十四层科技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科技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科技楼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上到第十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下午:参观建工实验室 建工实验室是一座比较老式的工业厂房建筑,外表像以前的民用建筑。其顶部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这种构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梁的跨度,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刚行架和钢板所取代。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其宽面也个立了两根抗风柱,这些柱和每隔一段距离设的梁使墙能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强风的荷载。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它们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 结构构件(通常是柱梁板,当然也有桩)通过吊车吊到实验机床上,然后对构件施加荷载,并通过设置在构件里的传感器将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 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看到做各种构件的模型。其中有做桩的钢绞线和拉紧钢绞线的套子等。??? 当然,我们不仅看了各种机器,以及了解了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对建工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建立起一种实验检验假设的观念,这次参观应该是有比较大的收获的。 第二天上午:观看与建筑有关的录象 前一天通过现场参观,我们对建筑有了一般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施工的过程与一些细部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问题我们知道得还比较少。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们能从整体的广度来认知和学习。 ??? 我们观看了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的xxx大厦的建设过程,从录像里我们看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也看到了比较先进的施工生产技术,例如:泵送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和高效的支模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给生产带来了很高的效率。 在第二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当然,除了人的生命外受到地震伤害最大的就是建筑了。每当地震袭击城市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建筑毁于一旦,地震后的城市将是满目疮痍,我们平时习惯的街道楼房都消失了,这对我们的精神是很大的伤害。 ??? 那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没有经过什么抗震处理,在地震中是很容易被毁的。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房子大多是砖石结构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很差的,几乎不可以抗震的。然而有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房在地震中也不能幸免——当然这些情况还要对建筑物所在的环境和它的固有频率与地震频率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原因往往是这些建筑结构受力的不合理性。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为增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开发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案,结构工程师们以为这些新的技术方案能使建筑物有效的抵抗地震的袭击,但结果很不幸,接二连三地有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就连强度更大的高架桥结构在地震中也频频倒塌,这让全世界的结构工程师感到恐慌。我们到今天还不能清楚地理解地震的活动状况,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发生,但即使能在地震前预测出来,也只是对人的逃生增加希望,对建筑物毫无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本身的伤害作用问题,我们的建筑就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坐以待毙。 幸运的是,随着钢结构广泛使用,结构工程师们发现,虽然很多设计抗震性很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纷纷在强地震中倒塌了,而没有一列钢结构高层建筑出现过坍塌现象。这足以说明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的不倒优势,同时也给那些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或地区带来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少建或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建钢结构的房屋来减少由地震带来的损失。日本和台湾都是这样,现在台湾连几层的教学楼都要用钢结构的。 虽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频繁地带不被人青睐,但在中国,尤其是大陆有的还是很多的。就拿广州来说吧,每年广州都要建很多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能说好还是不好,但要真的发生了地震,那广州的市民可就遭殃了,人口密集且人们又生活在容易受破坏的房子里,其结果是很难想象的了! 
一、 前言:由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根据有关规范的要求,在这些建筑里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此,本人仅以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方面谈一下个人对这类设计的一些看法。二、工程实例概况:中基财富花园位于北京亚运村附近,整个工程由主楼和附楼组成,地下二层为人防,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1层~4层为商场,5层~22层为住宅,附楼设有水泵房、变电所、锅炉房、行政办公室等,总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三、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方案的确定: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时,首先明确建筑物本身建筑特点和功能特点,了解该建筑的防火工程设计中其它专业的设施,尤其是设备(通风、水)专业对于电气专业的设计要求,然后根据有关规范对建筑物定性,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该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是二级火灾自动报警保护对象。本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它有下列部分组成: 消防控制室(设于首层):内设集中报警控制器,总线联动控制盘和多线联动控制盘,消防电话总机、火灾广播设备。 探测回路:感温探测器:设于地下停车库和其它平时有烟场所。感烟探测器:设于住宅部分的电梯前室、公共走道、疏散楼梯,商场的经营大厅及除卫生间外的所有房间、消防泵房、变配所、电梯机房、值班室等所有公建用房。 消火栓按钮:所有消火栓(水道专业提供)内。 手动报警按钮:地下车库存、商场及住宅部分的公共区域。 水流指示器和湿式报警阀:水道专业提供位置。 控制回路:消防广播和声光报警器:设置部位同探测器。防火卷帘门:设于地下车库和商场。正压送风机:调于屋顶。排烟风机:由通风专业提供,含排烟口和防火阀。d.其它: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设置部位如下:消防电梯:由建筑专业提供。地下车库、商场、住宅部分的公共走廊、电梯前室和疏散楼梯。该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为:控制中心对探测回路进行巡测,当某一探测区域内着火,该处探测器采集到现场信号,并立即把信号发回控制中心的控制器,控制器将此信号进行判断,确认着火后,向火灾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火灾应急广播;另外联动控制向需要联动的消防设备发出执行信号,包括点燃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器照明;启动消防护泵和正应送风机;启动火灾现场的排烟风机,打开相关的排烟口和防火阀;迫降电梯并使消防电梯处于待命状态;切断非消防电源,消灭初期火灾。控制中心的组成、功能、特点:控制中心设于首层,双路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其组成前面已述。在本设计中选用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为san040型智能火灾报警控制器,8回路设计,每回路127个地址编码,只需一台控制器。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将san100型联动控制盘通过内部标准rs—232口与本控制器连接,可组成全总线式报警联动控制器,一改过去报警、联动双总线的控制模式,联动控制模块、监视模块与各探测器使用同一总线,其联动点可在8个回路中任意分配,使工程布线大为简化,其主要特点有:采用微电脑控制,配置32kbyte高性能监控软件,总线数据传输采用pwm方式,抗干扰性强;与探测器及模块的连接采用无极性二总线方式,用树枝或环形结构均可;内设运行存贮器(即黑匣子)且不会因断电而丢失,为分析火灾原在提供可靠依据;自动检测功能;可对任意数量的探测器进行“开启”或“隔离”操作。本设计中选用的联动控制为san100型,其特点为:插箱式结构,可根据受控设备的数量任意组合;联动设备通过模块与探测器挂接在同一总线上,实现全总线控制方式;“自动”、“手动”及“禁止”转换开关的设计,可杜绝误操作。本设计选取用的多线制动控制盘采用san110型,专门用来控制消防系统中的主要消防设备,如消防泵、排烟机、送风机等,与san040控制器配接后,通过联动逻辑关系实现对联动设备的自动联动控制,也可利用联动控制盘上的启动按键对联动设备进行手动控制。探测回路:探测回路包括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其产口的选型在此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手动报警按钮应设在各层出入口明显位置,高度5米,并满足在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报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米(在这一点上执行的是jgj/t16—92,国标gb50116—98要求的是30米)。消防广播系统和警报装置:本设计装置了总线消防广播系统,消防广播平时兼作背景音乐和正常广播,发生火灾时,由控制中心输出单元通过信号线相关声光报警驱动模块或总线消防广播模块发出指令,若地下室发生火灾,则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若首层发生火灾,则接通地下各层,首层及二层;若二层或二层以上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火灾层及相邻的上、下层,以帮助现场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广播扬声器不应低于3w,且应满足在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到邻近的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米的要求。根据各层建筑的格局,每层设置了若干数量的总线消防广播模块,对各层的扬声器分区域进行控制。为确保在火灾时报警区域发送火灾警报信叫,本设计除了设置灭火应急广播系统外,还在各报警区域内主要通道进出口、楼梯口、电梯前室、手报按钮及消火栓按钮旁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火灾警报装置,如电铃声光讯响等。消防电话系统:消防电话系统为多线制消防电话系统,根据工程需要的数量来确定电话主机的容量,按照规范要求,设计中在消防水泵房、变配电所、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电梯机房、值班室、控制中心设置了消防电话分机;在各层的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电话插孔,由控制中心电话总机以放射式布线,引至消防电话分机和电话插孔。消防电话总机与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之间呼叫方式是直通的,线路为独立布线,是独立的消防通信网络。由于地上各层的层面积并不是很大,根据建筑的格局部分的电话插孔合用一个电话回路,控制中心电话主机的容量要求为大于60路,最后选取用主机容量为80路。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就是控制中心输出单元,是消防设备,非消防设备发出控制信号的。是在对火灾确认后的处理单元,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这一职能决定了它工作可靠性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消防灭火工作的成败。本设计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总线制联动系统与多线系统相接合的联动控制系统。在对火灾确认后,由它们根据水流指示器、湿示报警阀、消火栓按钮的动作情况启动消防水泵、喷淋泵、正压送风机、防排烟系统,启动报警装置,切换消防广播,迫降所明电梯,点燃应急照明,切断非消防电源等一系列消防措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管是总线联动系统的还是多线联动系统,设计时都必须和各个联动设备的一、二次线路的设计紧密结合,考虑该设备的控制需要控制中心发出几个命令,向控制中心返回几个状态信号,然后再选择满足上述要求的控制模块。同时,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控制中心和消防泵、正压送风机、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配电箱之间须有硬线连接,以保证控制中心对这些重要的消防设备,即可以进行逻辑自动的联动控制,又可以手动操作即一对一直观的控制操作,并可以在控制盘上直接反映设备实时的工作状态,各个联动设备就地均设置手动操作按钮,以防消防控制中心操作失灵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就地仍然能有效对联动设备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