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7

小姣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摄影构图的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yanjing

已采纳
推荐罗伯-谢波德所著的《户外数码摄影指南》,里面的《风光摄影技巧之构图——风景永远不会动》,看来以后会有所启发,能把这个文章写张。

关于摄影构图的论文题目

184 评论(12)

小小海誉

姐们,是不是星期四晚上上课的,找好了没?找到了借我参考一下,谢啦!!哈哈
233 评论(10)

chenqiang8836

一、总体概念:  一个好的构图,是一幅作品的核心,构图的气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成为一幅好的  前提条件。个人认为占到整个创作的50%,这也是使用同样的相机,在同样的地方,每一个都  能够拍出不同的作品的首要原因。  从构图的角度要讲,主要讲的是简洁(也就是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即宜少不宜多,宜  简不宜繁,宜大不宜小,宜缺不宜满。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一一作以说明。  简洁:  也就是说构图的时候要简单明了,使用读者一眼能看出你要拍什么。拍摄主体要居于首  要地位。  宜少不宜多:  拍摄时,根据环境所限,可能会有许多主体,我们就要根据个人意图,取主去次,选择  自己的拍摄目标,主体以一到三个为佳,如果超过三个则会分散注意力,使图片失去拍摄目标。  宜简不宜繁:  也就是尽量不要去所提出的拍摄过于繁杂的东西,很难于抓住主体,如果拍摄目标比较  复杂,你可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拍摄,从小处着手,以小景来表现大景,达到自己的拍摄目的。  宜大不宜小:  在许多时候,我们没有拍好一个物体,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离的不够近,没有把目标拍大,  比如拍摄荷花,一枝荷杆、一朵荷花、一片残叶都能够构成一美丽的图画,而我们一般很难  离的更近。如果你的精神可佳,难议你站在水里,站在荷花边上,我想你一定能找到非常好  的拍摄角度。  宜缺不宜满: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容易犯的问题就是把整个画面拍的满满的,很少的空隙,这其实是  最可怕的问题,你最少得为画面留出三分之一的空来,例如图二的1、2、4部分。  二、风景构图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构图的时候可以把画面分为上下左右三  等份共九个部分,如图一、图二所示。  图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风景构图讲究有天有地,有前有后,有主有次,为方便我  将一幅图片的九个部分从一到九排序。  1、在构图中你必须保留天,也就是说要能看到天空或者空的  地方,按按照经验一般保留至2、3块空白,  如图一保留近四块(1、2、4、5),图二保留三块(1、2、4)  。  例:  2、主体要居于首要地位,同时还需要从体来进行配合,在这  里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风景构图中主体千万不能居中,如果居  中则构图显示呆板,没有活力。  (如图一选择主楼做为主体,同时选择后面的小楼补足左下方  的空缺)  3、要表现主体的最美的一面。  如图一,在拍摄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天非常蓝,我选择蓝天做  背景,而主体的楼如果从正面拍,则会形成一排平行的柱子,  不美观,从一个半侧面取景,人坐在地上从下向上拍,使柱子  边形成一条曲线,为这张图增加了活力。  4、在构图时,一般主体的主要部分需要占到画面的2/3或者  1/3,通常情况下,在选择竖图构图时,我们选择主体占到画面  的2/3,在选择横图构图时,我们选择主体占到画面的1/3,最需  要注意的就是主体不能占到画面的1/2,那样画面就会失去平衡  ,缺少美感。在原则上,黄多分割线构图是最佳的方法,也就  是主体的一边通过画面的黄金分割线。  5、当然,对于一线特殊的景物,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可以打破  常规,构造一些特殊的构图,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还是需要注  意的。  例:这张是我用四张图片制作的全景图  三、微距构图  1、其实个人认为,微距构图是摄影构图中最简单的了,玩微距主要玩的是镜头与相机  功能。比如我用过奥林巴斯C4000,具有超微距功能,其最近拍摄距离为2CM,这样你  就可以拍出非常棒的微距,比如苍蝇,比如蚂蚁。  例:  2、在微距构图上可以突破常理,使主体居中从而突出主体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  例:这是草丛中的一棵小蘑菇  3、微距的目的是从细微之处见精华,所以你并不一定要将主体拍全,只取其中的一  部分更能突出主体,比如拍摄花蕊,比如一片树叶的叶脉。当然,这对你的镜头要求  就非常高了。  例:这是一个寺院的下水道出口  4、在微距构图时要注意的还有使背景尽可能的虚化,使用相对纯色的背景,比如背  景整体偏暗或整体偏亮。  例:  5、在微距构图时使用相同的物体,一明一暗,一主一从(或一主几从),通过对比  更能增强视角效果。  例:  6、当然,无论如何构图,由于在微距摄影时相机与主体的绝对距离非常近,这时相  机的一点点振动都会影响成像的锐度与清晰度,所以绝对建议在拍微距时使用三角架,  并使用自拍功能。还有因为是小景,给你的人工布景造成了非常大的方便,也许在你  的沙发上,在餐桌上,你都可以人工布出非常棒的景色。  同时,微距摄影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具有绝对的优势,一般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都在10CM  以下,而普通的单反最近距离基本都在20CM以上,而120以上的大画幅相机基本都在60CM  以上,相比较而言,数码相机具有非常大的优秀,那么快快拿起你的相机,拍拍身边的  一只打火机、一块手机、一只茶杯、一盒火柴、一片树叶,你会有惊人的发现。  四、建筑构图  1、从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的角度来讲,拍摄建筑物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拍出的建筑物  会变形,最好使用移轴相机。但是,那好东东一般人可是玩不来的,非常需要的精力太大。  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手中的相机的特点拍摄出别样的建筑。  2、如果是拍现代建筑,主要要表现它的高大,可以尝试从建筑物的底下向上拍,以类  似直角三角形的开头来构图,拍出的建筑物底下很宽,上面很窄,方面表现出现代建筑  的高大。这里面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能拍成等腰三角形形状,那样会显得过于呆板。  例:这是西安交大的一个纪念碑  3、对于一些古建筑,我们可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结合,通过新旧对比,表现它的历史  沧桑感。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拍摄它的一个局部,一个细节,表现古建筑特有的美。  比如挂着灯笼的屋檐。  例:色于韩城党家村  4、在拍摄桥、路等的时候,还可以使用近大远的视觉变化,从侧面的角度进行拍摄,  近处拍的非常大,远处拍的非常小,从而表现路的延伸或者桥的长度。  5、对于使用数码相机的人来说,最大的方便就在于后期处理。你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想  好你所要的效果,先拍一个大图回来,然后使用PS的变形功能对建筑物进行视觉校正,  从而达到移轴相机的效果。  例:这张拍的是墙上的字,拍下后变形,我使用PS将它校正为正面  后记:  写到这里,也该告一段落了,从构图来说再写上一年也许都写不完,因为我始终觉得  构图是一幅好的作品的灵魂,在这里我只是泛泛而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第一次写教程,因为只能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写,所以断断续续写了十来天,同时中  间存在许多问题,我接触摄影也只有一年左右,许多东西也不太明白,希望大家能够  多多指正,算是与大家进行交流吧。  我会抽空给里面加一些图片进行比较。  也希望大家有空写点自己的感受,一起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更多:  %C9%E3%D3%B0%B9%B9%CD%BC%C8%FD%D4%AD%D4%F2&tn=baidusite
242 评论(9)

yuanguodong1212

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卡蒂埃—布勒松 ---论摄影构图 “构图”一词源于拉丁语,其本来意思为结构、组成或联结,而在摄影中则是指画面的安排,确定画面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便最终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整体。这也就是摄影者为了表达思想内容而创造的整个造型结构,其中包括光与影,线条与色调等造型要素的组合。 迄今最负盛名的摄影构图大师,也许是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他锻炼出了一双极其敏锐的眼睛,以至于他拍出的照片常常带有信手拈来的风格,但却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构协调的作品。有趣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50nlm的标准镜头拍摄的,而极少用351nm或99mm等镜头拍摄。在摄影构图方面,布勒松有许多精辟的见解。l952年,他在《决定性的瞬间小—文中指出: “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必须严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问的联系。摄影隐含有辨识功能,就是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眼晴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体,聚焦其上。照相机的任务,只不过是把眼睛所作的决定记录在胶卷上而己。正如对绘画作品一样,对待摄影作品,我们也是将它当作整体来观看和感受的,而这个整体,我们只须一瞥便可把握。在摄影 作品中,构图实际上就是眼睛所见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时组合和有机组织的结果。由于内容和形式是不可能分割的,因此,构图是不可能事后补上的,不可能作为一种补贴在基本素材之上的事后设想。换句话说,构图必须具有必然性。 “摄影具有新的可塑性,就是主体运动时瞬间出现的线条所形成的。我们配合着运动而进行拍摄,仿佛运动本身就是按照着自己的预定方式展露着的生命似的。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特别的时刻,当这一瞬间出现时,动态进行中的各项因素都处于平衡状态。摄影的任务,就是要抓住这一瞬间,将其中的平衡状态把稳,并凝结动态的进行。” 布勒松认为:“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有时,你得拖延一会儿,以等待适当的时机出现。有时,你会感到眼前的景物万事俱备,几乎可以拍成好照片了,只是还缺一点什么。缺的究竟是什么呢?也许,有人突然走进你的视线范围。你透过取景器,追踪他的行动。你耐心等待着,最后终于按下了快门。你抱着大功告成的感觉(虽然你不知道为什么),满意地离去了。以后,为了落实这种感觉,你可以把影像印成照片,细心分析照片中的几何图形。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的瞬间按下的话,你会观察到,原来你已本能地将某一几何模式捕捉下来了。要是没有了这几何模式,照片就会令人感到乏味,缺乏生气。” 布勒松指出:“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它却只能从直觉中产生,因为我们当时是在捕捉稍纵即逝的时刻,而且,它所牵涉到的种种相互关系,都处在运动之中。应用黄金分割时,摄影者除了自己的眼睛之外,便没有什么规矩准绳可以遵循。任何几何分析,任何将照片之繁化为线条形式之简的工作,都只能在照片拍摄冲印之后进行。但是此时所能做的只是于事 无补的事后检查而已。我希望永远都见不到摄影机的取景器装上构图格出售,磨砂玻璃上也不会画上黄金分割的线条。” 布勒松是十分反对对拍摄好的照片进行任何剪裁的。 他认为:“对一幅好照片进行剪裁,那就无疑等于将正确的比例关系抹杀掉。况且,构图差的照片,能够通过暗室放大机将其剪裁而改为成功的例子,是绝无仅有的。因为,这样一来,当时视觉上的完整结合已不复存在了。关于照相机的角度,已有很多人讨论过了,然而,唯一有效的角度,只是几何构图上的角度,而不是由摄影师为了取得什么效果而俯伏在地上,或做些滑稽可笑的动作所得到的无中生有的角度。”
30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