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3

材料学非晶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语言是任意的吗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怖惘

已采纳
徐冶琼提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认为在一个词的内部,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是绝对任意的,而在词与词的组合中,又是相对任意性的,如“墙”的音义结合就是绝对任意的,而“枕木”则是相对任意,可论证的。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语音形式正好说明语言的任意性,如汉语叫“鸡”,英语叫“hen”,“枕木”也可以叫“搭木”。这些选择都是任意的。 应区别两种任意性,一种是毫无道理地将一概念与一音响形象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任意性,是不可论证的,然而还有另一种任意性则是概念与音响形象的结合有多种可能性,而人们只选择其中的一种,但这种结合是有理据的,不同的选择只不过体现出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语音形式就可理解为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的不同,但依旧是说得出道理的,比如“汽车”和“motorcar”,分别从不同的性状进行了描绘。汉语中很多的合成词是可以解释的,如“黑板”,而核心词很多也是说的出道理的,比如“卜”这个音,就象龟壳燃烧爆裂时发出的声音语言创制之初是任意的,但是后来新造的词是可论证的。如由“窗”到“窗帘”。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的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的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

语言是任意的吗论文

136 评论(8)

浅唯语1993

1、徐冶琼提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认为在一个词的内部,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是绝对任意的,而在词与词的组合中,又是相对任意性的,如“墙”的音义结合就是绝对任意的,而“枕木”则是相对任意,可论证的。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语音形式正好说明语言的任意性,如汉语叫“鸡”,英语叫“hen”,“枕木”也可以叫“搭木”。这些选择都是任意的。 应区别两种任意性,一种是毫无道理地将一概念与一音响形象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任意性,是不可论证的,然而还有另一种任意性则是概念与音响形象的结合有多种可能性,而人们只选择其中的一种,但这种结合是有理据的。2、不同的选择只不过体现出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语音形式就可理解为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的不同,但依旧是说得出道理的,分别从不同的性状进行了描绘。汉语中很多的合成词是可以解释的,如“黑板”,而核心词很多也是说的出道理的,比如“卜”这个音,就象龟壳燃烧爆裂时发出的声音语言创制之初是任意的,但是后来新造的词是可论证的。如由“窗”到“窗帘”。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3、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应区别两种任意性,一种是毫无道理地将一概念与一音响形象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任意性,是不可论证的,然而还有另一种任意性则是概念与音响形象的结合有多种可能性,而人们只选择其中的一种,但这种结合是有理据的,不同的选择只不过体现出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语音形式就可理解为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的不同,但依旧是说得出道理的,比如“汽车”和“motorcar”,分别从不同的性状进行了描绘。4、汉语中很多的合成词是可以解释的,如“黑板”,而核心词很多也是说的出道理的,比如“卜”这个音,就象龟壳燃烧爆裂时发出的声音。语言创制之初是任意的,但是后来新造的词是可论证的。如由“窗”到“窗帘”。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5、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的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的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扩展资料:语言学作用: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言学
267 评论(8)

woody09

【内容摘要】语言的任意性,是语言学本体论中的一个命题,许多语言学者已对此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这个命题予以审视。本文首先区分了由所有人类语言构成的“语言大系统”和由每一种语言构成的“语言小系统”这两个平面。然后分别在这两个平面上对“语言的任意性”进行了解读。【关键词】任意性;语言大系统;语言小系统;平面自从索绪尔(以下简称“索”)在其普通语言学课程讲义中提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以来,语言学家对这一提法的“是与否”的论证就从没停息过。这样的论争可能还会持续很久,也可能就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但比论证的最终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论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加深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促进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本文试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根据索学生的笔记整理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普》),在[一般原则]这一部分,[语言符号的性质]一章中,“符号的任意性”被列为第一原则。在论述中他这样说:“所以‘姐妹’的概念与用来做他的符号施指的s-?-r这个声音系列没有任何内部关系;也还可以用其他任何声音来表示它:语言之间的差别以及不同语言的存在就是证明。“牛”(b?uf)这一符号受指在国界的一边有b-?-f做符号施指,而在国界的另一边则有o-k-s (ochs) 做符号施指。①我们注意到,在论述这一原则时,他是站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构成的“语言大系统”这一平面上来说的。而在论述[语言符号的性质]这一整个的章节时,作者仍然是站在整个人类语言这个大系统的平面上进行思考的。《普》中对任意性的再一次详尽论述,是在[共时语言学]部分[语言的机制]一章中。在那里,索区分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我们注意到,索之所以将先前提到的任意性划分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是因为横向组合关系与关联聚合关系的介入。而横向组合关系与关联聚合关系尽管对每一种语言都适用,但是其现实地存在只能是就某一种语言说的。一提到组合关系我们想的、谈的只能是汉语系统中的组合关系或英语、法语、拉丁语等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而不可能是汉语、拉丁语混合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也是如此。因此,索在谈横向组合关系与关联聚合关系时,就很自然地将思考的平面放在了某一或每一种语言这一小系统上了。所以紧随其后的对任意性划分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思考,也就是在这每一种语言的小系统上的思考。而且在对[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进行论述的开头,索这样说:“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理并不妨碍我们在每一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可论证的与仅仅只是相对任意的区分开来。”②显然,他已将自己的论述定位在了“每一种语言”这一平面。这是一个与前面我们提到的整个人类语言构成的大系统的平面不同的层面。任何结论都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主张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放在世界所有语言构成的大系统(以下简称“大系统”)和每一种语言构成的小系统(以下简称“小系统”)这两个平面上予以阐述。一、大系统平面上的任意性人类是有着共同的思维能力的。可是生活环境、文化积淀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不同民族看待客观事物时所选取的切入点或角度的不同,构成了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世界上多种多样的语言体系的存在。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当代世界语言的多样性,现在学术界还未有定论,在这里我们也不想对此作深入的阐述。我们只是接受这一既定事实:当今世界上存在着数以千计的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中所利用的不同语音的总和,就构成了今天人类利用自身发音器官能够发出的所有音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元音,有辅音中的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闪音、颤音等等,以及这些音与音之间的组合。在表示“羊” 这一概念时,不列颠民族选择了一个擦音[∫]、一个前高元音[i]和一个双唇辅音[p ]组合的[∫i:p]来与之搭配,构成一个语言符号;而汉族人则选择了一个前高元音[i]、一个前低元音[a]和一个舌根鼻音[η]的组合[iaη]来与之构成一个语言符号。在所有音的系统中,选取这一个而不选取那一个。即对“羊”这一概念,不列颠民族为何不用[tSu]或[xu]等来与之相应,汉民族为什么不用[∫i: ]或[tu ]与之搭配,这就显示了人们在选取一个音与一个概念结合时的任意性。这种任意性是典型的任意性。二、小系统平面上的任意性当我们将视线拉回到每一种语言系统这一平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会呈现出另一种状态。“我们把符号称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 ①,那“概念” 又是什么?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② 概念物化的外在形式就是词。从索对任意性两处详尽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所指的语言符号就是语言中词这一层级。许国璋先生曾根据人类语言发展的状态,将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并讲到:“原始时期的语言符号是任意的,部落社会时期是约定俗成的,文明社会时期是立意的。如果说语言有任意性的话,那也只是限于原始时期,在此之后就不是任意的了。”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语言是由今天的我们来开创的话,在最初,哪个音与哪个义结合我们会怎样做。显然,在结合之前,孤立的音是无所依凭的,孤立的义也是没有依据的,因此它们二者的结合就只能是任意的。但是我们又注意到:(1) 第一个符号被创制出来之后,它不可能被用来表示万物。为了区别客观事物,人类会继续创造与之不同的符号以与之辨别。于是在人类学习、记忆能力承受的范围之内,相互区别的符号多了起来。然而随着表示客观事物的有所区别的语言符号的出现,先前“区别性”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于是任意性发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2)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人类也在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联系性;(3) 人类的思维记忆能力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也就决定了语言符号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地多。人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符号来表示新的事物而不必增加语言符号的数目;(4) 当相互区别的符号达到了一定程度,并且人类的思维、认识能力得到提高,人类认识到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意识到能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相互联系的不同事物之后,人类便利用已有的符号来表示新出现或发现的客观事物。如“有高的学历、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独立的智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这一新的事物出现时,人们要用某一语言符号将之固定。那选什么音与之搭配呢? 而联系到这一新事物与 “白领、蓝领、金领”这些事物有许多的共性。于是就用“一个颜色词+[liη] 这样的音来与之结合。又如,当“飞机上的男服务员”这一新事物出现时,人们立即就会联系到词汇系统中已经存在的“空姐”一词来给这一新事物创制语言符号,于是就出现了“空哥”一词;(5) 随着旧有事物地消失,与之相应的一些词也会消逝。于是后代的人就有可能会将这个消逝了的词的音,与另一个概念搭配,从而构成新的语言符号。于是尽管某一民族所利用的音是有限的,但它却足以保证某一时期的人的交际使用。
315 评论(13)

muchong_18

放在前后都可以函数的使用分为声明和定义如果函数在主函数后面定义,则要在调用前声明。如果函数在主函数之前定义,则调用前不用再此声明,直接用就可以。注:函数的定义指的是有函数体,即指定了函数的功能,函数的声明是不用写出函数体的例如:int max(int int);它是声明int max(int a,int b);它是定义{ a>b?a:b;}对于这些在C语言的书中还会有具体讲解。
9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