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2

lyzhi3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橘子汽水

已采纳
【内容摘要】当前,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尤为尖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球上资源越来越紧张,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也越来越恶化,这些已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自199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战略,也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各国的教育也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有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教育。江苏今年是课程改革的第三年,我作为一名高中的化学教师就化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化学教学 环境一、化学教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观近二三百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的急剧消耗,战争的不断扩大,环境的日趋恶化,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出现了非常尖锐的一系列矛盾,使人类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资源短缺、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频暴发,迫使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努力建立与自然新型的开发合作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而在我国形势更是十分的严峻,人口众多,经济技术不很发达,人均所占资源低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合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更是尖锐。我国政府也在多年前就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制定了各种政策,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栋梁,对他们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小我们就要对孩子们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的教育。近几年新编的中小学各科教材,都已有有关生态学、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安排的基本要求中指出“要使学生懂得关于人口、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各科应重视环境教育”,但这些分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经过学习,但对发展和环境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绿色行动”不理解甚至漠然置之,这种状况亟待改善!我们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认真反思十多年环境教育的经验教训,清醒的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改革必须解决好植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问题,解决好植根于人本主义理念的、让我们的下一代发展个性、学会学习的问题。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目标和内容在不断延伸、扩展,已从最初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发展到“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终于跳出了自然的层面,扩展成为生态、社会、经济、政治的“整体和谐”的观念;环境教育则是跳出了技术和知识的层面,扩展到了环境意识、态度、价值观、环境伦理。人们终于认识到,环境教育要解决的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结构问题,更是人的素质问题。而环境科学和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境所倡导的互动式、探究式教育理念和个性化教育思想,恰好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综合优势和潜在价值。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人类发展战略,它是人们总结了发展和环境相互关系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而产生的,具有相当深广的涵盖面,它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单纯的保护,而是把保护与发展视作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为此我们来用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思想所提供的新视角,对教学中的有关内容作一番审视,以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更好地体现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化学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观在现行的教材结构体系的众多学科中,化学、生物、地理等课内容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相联系的地方较多,而其中尤以化学更具优势。化学教学内容多处涉及到资源、环境、材料等方面,化学教材的内容从章节来看有“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化石燃料与有机物”、“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等等内容都涉及到资源、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内容。为此,我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从化学这一视角来谈谈化学的教学内容与可持续发展。先以“生命之源—-水”为例来谈谈。苏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指出“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但可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而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一幅“缺水的土壤”照片把水资源紧张,水质恶化的真实情况突现出来了,这有着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目前,江苏的学生总认为江苏滨江临海,怎么可能会缺水呢?甚至还以为“缺水”是杞人忧天,是“狼来了”式的空喊。其实只要我们到处走走就会在公路旁看到有散发着臭气的污水浊流;常有长江部分河段发黑,矿湖水域鱼虾年年锐减,城市水厂几近停产、居民饮水告急,黄河频频断流的报告。情形一再突破历史记录,由点到面,触目惊心,催人深省!再不对学生进行“缺水”情况的教育,学生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就很难得到扼制。而教材就此问题列举了“污染”,同进也介绍了“治理”。严峻的现实唤起了学生的危机意识,学生有了危机意识就能激发以后整治的迫切愿望。教材又通过拟定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介绍了污水治理的几种重要的方法,层层推进。使学生明白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污染一个水域只要5至15年,而要治理好,则需要15年至100年的时间,对污染的治理,人们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学生们对这些关系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就会记取教训,从我做起珍惜和爱护现有的生存空间。再来谈谈“燃料”,《必修1 化学》教材围绕“燃料”先后叙述了天然气、石油、煤,从其原始形成讲到广泛用途,还明确指出了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处于能源紧缺的窘迫状况中。据测算,地球上的煤炭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只能维持200年,而石油和天然气只能维持50年左右,大部分矿物资源也将在100年至200年内耗尽,前景令人忧虑。同时也在激励着人们努力地去寻找新的替代物、新的能源,创造新的材料。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们都清楚地知道煤中含有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气体,而二氧化硫气体在空气中又经过一系的变化,形成硫酸型“酸雨”。而“酸雨”的危害,教材上有两张图片,一张是“酸雨”使森林草木皆枯的景象,一幅是雕像被“酸雨”腐蚀得面目全非的情形,说明了酸雨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我国是个产煤大国,居世界首位,同时也坦言我国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是名列前茅的,由此造成的酸雨危害已威胁到我国三分之一的土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每年已逾百亿元。由此告诫人们也教育着学生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三、化学教学过程的可持续发展观(一)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为了结合教材宣讲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先能认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做一个“绿色行动”的积极拥护者,并且也要求教师对“发展和环境”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盲目乐观,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不陷入消极悲观的状态,认为环境污染,资源耗尽,似乎临近世界末日。通过学习利用化学课程教学的独特优势,实现相关教育资源与教育途径的整合;通过学习理解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和价值的多维化,收到教育教学的综合效益;通过学习形成能从化学角度用整体的、全局的眼光和观念,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制定有效的对策,解决一些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的问题。(二)层层教育,逐渐深化。同样讨论“水”,初中介绍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的生产流程的简介,学生初步懂得“自来水”并不是自已来的,实为来之不易。待到高中则可偏重介绍污水处理,使学生意识到污水产生后不能直接地排放到河水里,应处理后方可排放。当然污水处理过程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较多,教师可先分析污水的成分,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或介绍新的知识来寻找对策加以处理。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就近的污水处理站参观,让学生亲眼看到被污染的发黑的海水,目睹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意识到不能一边清理江河的污水,一边又弄黑了江水,使他们明白清水来之不易,同时污水亦去之艰难,深深体会到“水的珍贵”,尽而告诫学生要珍爱每一滴水。(三)教育要实现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升学考试不改变,素质教育叫得再响也会落空”。正是一语中的!升学考试往往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指挥棒”,其实就是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现时的教学往往仍偏重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述和传授,而疏于对某种正确观念的建树,疏于思维训练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提高,特别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也已意识到这种偏差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但却难以矫治。犹医顽症,投以药石,稍见收敛,不久又是故态复明。以致教育改革年年喊,花样也常见翻新,但始终没能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教育的价值观之间的脱节甚至背道而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若是与学生的应试考分的对应关系失衡,同样会导致人们不重视化学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只有扭转目前的价值评价观,妥善解决好这个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才会有蓬勃的生机。(四)将课内和课外要结合。“走绿色道路”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长期改造自然界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这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可持续发展思想所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显著带有跨学科性质,为此实施教育,单靠课堂内化学的讲授是不够的,要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发挥电化学教学的优势,收集、整理对环境污染的资料。另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可行的家庭小实验,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让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自觉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升水、一度电、一两粮、一张纸,以及保护一个动物,植栽一棵树,养护一片花草等等小事做起,这些举措似乎作用不大,孤立起来看简直微不足道,无力扭转人类环境恶化的大趋势,但是这样的行动如能不断扩大,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使现在的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并且又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便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可能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愈来愈多的师生开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与学,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必定能成为一个蕴藏巨大潜力和希望的新领域,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将从根本上促进学校教育和学生素质的发展。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怎么写

80 评论(10)

15834051163

这不是闺房记乐,这是闲情记趣中的。绝 是说 花多,不断绝。你自己参照百度吧属 是一类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是寻觅昆虫善 这一句翻译为,岂不是很好吗行 试验,或者说做了 。何妨而效之 , 何不仿效一下。或抱花梗,或踏草叶,栩栩如生,宛然动人。上文说以针刺死,做了标本,所以有这句。浮生六记记得是芸这个人,表现的是一个知己与伴侣的妻子,你从这方面来回答吧。既然是闲情,也何必计较呢,应试教育真是糟蹋东西。我闲居在家的时候,案头上的插花盆景长续不断。芸说,你的插花啊,能表现出雨露风晴中的各种自然韵味,可谓精妙入神。然后画法中有一种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为何不效仿一下呢。我说,虫儿会爬会乱动,怎么可能像作画一般呢?芸说,我有一种办法,不过恐怕会被(后人)作为始作俑者而引起罪过呢。我说,那你说说看。芸说,虫儿死后,它的颜色神态并不会有多大改变,(我们)找到螳螂产蝉蝶之类用针刺死,然后用细丝捆在它们的脖子上,系在草木间,再整理它们的脚足,或抱花梗,或踏草叶,栩栩如生,(这样)岂不是很好吗?我很高兴,按她的办法去试了,看见的人没有不赞美称绝的。求于闺中的意见,当今世上恐怕未必再有这样会心的人了吧。
114 评论(14)

fairyjing

化学工业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部门,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使用,都有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产品多样化,原料路线多样化和生产方法多样化,随着化工产品、原料和生产方法的不同,污染物也多种多样。当今的化工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多半是以20世纪前50年的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对环境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从化学过程中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看,化学工业已无力承担因使用而产生对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所必须花费的高昂治理费用,这些费用已逐渐成为化学工业的巨大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清洁生产即绿色化学应运而生了。绿色化学是对现有化学过程的革命,它涉及到化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其任务十分艰巨,但又十分重要。它为新世纪化学工作者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绿色化学是2l世纪的化学,将整个化学转变成绿色,不仅前景无限美好,而且是可以做到也是应当努力去做到的。 我们此刻已经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即将成为一名新世纪化学工作者,有必要了解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而且在将来的工作当中,要有意识的朝着绿色化学方向前进。使得化工与环境能够友好的共存。课题分析《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是属于环境科学方面的范畴,同时与化工类学科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此题目包含两个关键词,即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1.主题概念:(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和使用,但它不是一般的控制污染,而是从根本上消灭污染,它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是一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化学。(2)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选择可更新的原材料;设计低公害的化学合成方法;原子经济性化学反应;应用催化转化并开发新催化剂; 设计更安全的化学产品和化工过程; 降低化学过程能耗, 尽可能采用在环境温度和常压下进行的合成方法;尽可能不用助剂或附料,必要时选用无毒的助剂或附料;生产本质上更安全的化学产品;防止产生污染的过程分析;化学品的可降解性。2.中英文主题词:(1)中文主题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绿色化工;化工企业(2)英文主题词:Green chemistr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3.主题的现状:在绿色化学与化工领域,目前已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可替代的原料、试剂、溶剂,新型催化剂与合成过程等等。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部分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如通过对废弃的物质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动物饲料和有机化学品: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代替剧毒的光气、氢氰酸生产有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常用的有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代替有机溶剂作为油漆和涂料的喷雾剂。绿色化学产品也称清洁化学产品,要求其具有可回收利用性、可处理性或可重新加工性等性能。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检索过程1.所选用的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中国期刊网 检索策略:主题词: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检索到4篇切题的文章,如下: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绿色化学发展【摘要】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绿色化学是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化学,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子孙万代带来兴旺发达。 【关键词】科学的发展观;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5)09-0132-03绿色化学及绿色化学的实施与展望作者:宿辉 栾凤虎【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其所涉及的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等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被提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更为严厉的保护环境的法规不断出台,促使各界把注意力集中到从本源上杜绝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污染后的治理。绿色化学正是实现污染防止的基础和重要工具,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是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关键词】 绿色化学;有机化学;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G642;O6-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 3805(2005)03 0082 02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作者:敖波,李建平【摘要】 绿色化学致力于从源头上制止污染物的生成,它研究的问题遍及化学的整个领域。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及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对绿色化学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91(2005)04-0096-03绿色化学与循环经济作者:季 胤【摘要】 从绿色化学的内涵和循环经济的特点出发,论述了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关键词】 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调整检索策略,如下: 检索策略:主题词:绿色化工 化工企业 检索到2篇切题的文章,如下:绿色化工技术的进展【摘要】绿色化工技术是指在绿色化学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工技术。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主要是围绕“原子经济”反应、无毒无害原料、催化剂、溶剂和环境友好产品开展的。本文评述了绿色化工技术的一些主要研究进展。【关键词】绿色化工技术,环境保护,评述绿色化工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陈俊平,吴翠霞【摘要】 绿色化工就是用先进的化工技术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各种物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人类和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控制化工污染的最有效手段,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开展绿色化工的技术途径与思路应该是:采用分子设计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绿色化控制的策略来设计化工新产品;改革传统化工产品体系,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生物化工方法寻求无污染的新产品或替代品,从源头上控制化工污染的发生。同时还应该开展绿色化工的教育、宣传、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对新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化工企业推进绿色化工生产。【关键词】绿色化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③论化学工业的绿色革命 作者:郑 毅【摘要】 在环境保护风起云涌的今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全球掀起了一场绿色浪潮, 催生了绿色企业的发展。作为工业污染大户的化工企业, 面对国际上兴起的绿色革命, 如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在建立和谐社会中开创新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从绿色化学的兴起, 清洁生产目标、内容和特点。在创建“绿色化工”企业的过程中结合绿色营销理论 , 讨论化工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关键词】 化工企业; 绿色化学; 清洁生产; 绿色营销【中图分类号】 X506,X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 3558(2005)04- 0023- 05 (2)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检索策略:主题词: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检索到1篇切题的文章,如下:绿色化学与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作者:朱明乔 谢方友 吴廷华【摘要】化学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在生产技术上有质的变化。从绿色化学和技术的角度出发,认为化工生产技术的绿色化,即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对环境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起决定性作用。述评了近年来的一些主要化工生产清洁技术。【关键词】绿色化学与技术 环境保护 述评 1篇全文复制如下: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敖波,李建平( 西昌学院 生化系,四川 西昌 615022; 西昌市川兴中学,四川 西昌 615021) 【摘要】 绿色化学致力于从源头上制止污染物的生成,它研究的问题遍及化学的整个领域。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及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对绿色化学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91(2005)04-0096-03 近几十年来,化学科学及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现代文明,但“三废”的排放也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成为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化学面临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的巨大挑战,如何从根本上降低、以至消除副产品或废弃物的生成,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绿色化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 绿色化学概述1 绿色化学的内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指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绿色化学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其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因此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实现防止污染,是发展生态经济和工业的关键。2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Anastas等在《绿色化学—理论和应用》一书中提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12条原则是:(1)防止废物的生成比其生成后再处理更好;(2)设计合成方法应使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量地进入产品之中:(3)设计合成方法时,无论原料、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均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包括毒性极小);(4)化工产品设计时,必须使其具有高效的功能,同时也要减少其毒性;(5)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溶剂、分离试剂等助剂,如不可避免,也要选用无毒无害的助剂;(6)合成方法必须考虑过程中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应设法降低能耗,最好采用在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方法;(7)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8)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不用不必要的衍生物,如限制性基团、保护/去保护作用、临时调变物理/化学工艺;(9)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使用化学计量助剂更优越;(10)化工产品要设计成在其使用功能终结后,它不会永存于环境中,要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产物;(11)进一步发展分析方法,对危险物质在生成前实行在线监测和控制;(12)要选择化学生产过程的物质使化学意外事故(包括渗透、爆炸、火灾等)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这12条原则可以看出,绿色化学涉及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它不仅要求从末端控制污染,而且要求一体化预防污染。它第一次着眼于防止污染物的形成,致力于最终使污染物处理成为不必要,从而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
29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