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19870218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中国还是不是礼仪之邦中国,曾经的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明史,曾让我们为之自豪。然而,今日的中国,还能担当的起礼仪之邦这四个字吗? 今年的9月7日,在四川航空由塞班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因两位中国男子的互殴,导致双方多位好友加入打斗行列,严重扰乱了飞行秩序。无独有偶,在事发的几天前,从苏黎世飞往北京的瑞士航空上,又是我国的两位乘客发生肢体冲突,迫使飞机在飞行六个小时后返航,给航空公司和其他乘客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不便。 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椅背的问题。正是因为理由太过简单,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问题,却能引起一场让世界媒体争相报道的斗殴,相信不会有多少人能欣然接受。中国人是怎么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一次真的就这么难吗?一周之内,发生两起类似事件,这难道不是全体中国人的耻辱吗?这样的国家,怎能配的上礼仪之邦? 尊老爱幼助残,也同样为基本礼仪之一,然而现如今,能做到这些的人日益在减少。看到老人摔倒因怕被讹诈而袖手旁观,为了自己的舒服不愿给行动不便的人让出自己的座位,甚至连呵斥小偷的勇气也丧失殆尽。这样的国家,怎能配的上礼仪之邦? 在这些令人沮丧的负面新闻背后,仍有着很多感人的事迹。最美教师张丽莉,在身死关头为了保护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去了双腿;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高速飞来的异物击中腹部后,在剧痛中完成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证了全体乘客的安全,自己却失去了生命这些让人潸然泪下的事迹,才是一个礼仪之邦应该出现的。 礼仪其实不仅仅是礼节与仪式,更重要的是助人、谦让等基本的素质,只有有了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礼仪之邦,让我们全体中国人都为之奋斗。
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显着特色。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我认为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看见有许多的同学乱扔纸屑,有的人还认为反正有人打扫,一起上扫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随着中国的科技飞速发展,有些人已经不注重礼仪了。使得中国的“礼仪之邦”的这个美称早已不名副其实。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有人曾经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我希望我们能重视礼仪,让我们“礼仪之邦”的这个民称名副其实…… 六年级:谢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