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dau
神奇的静电(科普小论文) 今天下午我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这是我用尺子挠头的时候发现的。 那时,我感觉头皮很痒,就用尺子在头发上磨来磨去。然后,我看到桌子上有一小块纸屑,就用尺子随意地碰了一下。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纸屑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飞到了尺子上,真神奇!接着,我又弄了一点纸屑,打算再试一次 。我把尺子在头发上来回摩擦了十秒左右,然后把尺子拿下来轻轻地放在纸屑上方,哇!神奇!纸屑再一次被吸到尺子上。看到这一个现象,我很好奇,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我用一根木质铅笔会发生同样的事吗? 说干就干,我拿出一根铅笔,经过头发的摩擦后再靠近纸屑。咦?一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查了手机上的“百问百答”的。原来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叫“摩擦发生静电”,塑料尺和头发来回摩擦时产生了静电,静电就把纸屑吸到尺子上了。而木头和头发摩擦却不会产生静电,所以木头做的铅笔就当然吸不起小纸屑了。 我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也会产生静电,如然羊毛背心、绵被、和游乐场里的滑滑梯……它们都会产生强大的静电。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生活中,还可以在更多的地方发现我们看不见的静电。 (范例来源:学术堂) 
星期四,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科普大篷车要开进我们校园!会是怎样的科普展呢?我幻想着,盼望着。。。。。。。 星期五,“大篷车开进来了,大篷车开进来了”,同学们雀跃着奔走相告,喜悦的心情满满的写在脸上,轮到五年级了,在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操场上,先是带上3D的眼镜看图片,我只是看过3D的电影,还没看过3D的图片。那些看起来很模糊的图片,带上3D的眼镜后,哇!那些可爱的鱼儿顿时活了,那浑身长满刺的小海鱼、那结实的小海豚、那漂亮的蓝鲸在你身边快活地游来游去,当你站在海中霸王鲨鱼前,你肯定会吓得转身就跑。看完图片,接着就去玩机器的了,最有趣的是打鼓了,只要把手放上去,鼓就会发出各种声音来,原来里面是放了一个感应器的缘故。最后玩了一些智力游戏的器械,真是让人大开眼见!
科学,如今,它早已是现代人们议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了。这扇大门再一次向我招手,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现在,我要讲的一个话题是--------空气。空气,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是什么吧。而我呢也从一些有关书籍上了解到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是氧气,4/5是氮气,还有少量的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洁净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维持着地球上万物的生命。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厚约1000千米,不过只有距离地表十几千米以下范围内的空气又稠密又活跃,风霜雨雪都发生在这儿。离地球越远,空气越稀薄,北京的小朋友到青藏高原,就会感到氧气不够用,要适应一段时间。在离地面大16-32千米的地方,有一个臭氧层,它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太阳中强烈的紫外线的伤害。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的常常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人们利用压缩空气可以做许多事情。例如,气垫船是利用鼓风机压缩的空气在船身下形成空气垫,抬起船身,使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行”。同学们知道了空气的知识,我长大后要让空气更多的为人类服务!
前几天,我买了一条小金鱼,它真可爱。小金鱼全身是银灰色的,鼓鼓的两只眼睛像小电灯泡似的,最惹人喜爱的地方就是它还穿着一条喇叭裙。随着它的游动,这条“喇叭裙”就像盛开的一朵莲花,我真喜欢它。每次放学回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小金鱼喂食。当我把食物正要撒给它时,它好像知道我要喂它,就一摇一摆的向我游来,我把鱼食一点点撒在水面上,小金鱼就一口一口地吃起来,等它吃饱喝足后,就在水里自由的游来游去,这时,我脑袋里忽然闪出了一个问号,鱼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里呢?我真想弄懂这个问题,于是我问妈妈,妈妈只告诉我鱼靠鳃呼吸。难道鱼靠鳃呼吸就能在水里生活吗?我决定上网一探究竟。如今科技真是发达,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答案。原来鱼的鳃只适应从水里吸收氧气,而对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吸收,还有就是鱼的形状更适应水中的生活。它的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能减少水的阻力,怪不得,每次用手捞起它时,觉得它滑滑的。还有就是它的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鱼除了借助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这些游泳“工具”之外,在它的体内还长长有鱼鳔,通过调整鳔内的空气容量,在水里就能自由自在地上浮下沉了。我终于弄懂了鱼为什么只能在水里生活,同时也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从此以后,我更喜欢我的小金鱼了!每次看它自由自在地游泳时,我就会陷入无尽的遐想:如果有一天人也长了鳃,体内也有鳔,那样就能像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了。那该是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