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文化自信的议论文素材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3

fwx50363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文化自信的议论文素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lalzhj163com

已采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弟子规,干字文中的曾巩考科举是可以提高小学生文化自信的小故事。曾巩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父母早亡,他和弟弟妹妹相依为命,生活贫困他们立去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曾巩是家中的老大,长兄如父,他要理料家中一切事情,因此,学习时间很少,但他只要一有时间就拿起书,专心致志地看起来,他的好学为兄弟们树立了榜样,其它兄弟们学习都很用功。但是,他们参加几次科举考试都失败,曾巩非常乐观毫不气馁,带着弟弟们继续努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看书,夜很深才上床睡觉,抓紧一切时间读书。正因为这种顽强的毅力,后来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他们都榜上有名。曾巩后来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搜索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曾巩千古名句秋夜40个逆向思维小故事唐宋八大家关系图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100个真实民间故事

文化自信的议论文素材

162 评论(13)

纠结的人参

回答 哈喽( ゚∀ ゚) 文化自信的例子如下:1、全民抗疫期间,写在日本捐赠物品上的诗词着实火了一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饱含文化温情的诗句,让我们感动于异邦友人的浓浓善意,又震撼于民族文化的温暖和美好。这些诗句穿越千年而来,感染力却丝毫未减,我们写上一篇长文,也未必能比它们引发更多共鸣,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2、《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热播,是因为它在传统文化升温的背景下,迎合了大众的精神需求。我们这个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一路传承如奔流不息的黄河水,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昂首挺胸的资本。曾几何时,我们心浮气躁,盲目追求,总感觉外来的东西更好,外国的月亮更圆。有一天,突然回头,才发现身边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传统文化的回归,必将带来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 您可以参考一下哦 有什么问题欢迎继续咨询哦 更多2条 
182 评论(12)

A_Tin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这档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心灵有所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少专家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已经成为一个引子,将长期默默植根于校园、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出来。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活动评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节目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将娱乐节目模式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所谓荧屏清流,‘清’指其品质与品位,‘流’就是要真正流到观众心里。”  “中国老百姓对于诗词的喜爱和爱好,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古典诗词的美,根植于文化传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专家骆玉明对记者说,尽管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存在“损坏”的情形,但随着近年来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得以逐步修复,出现诗词热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23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