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1

碧云图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sj6758

已采纳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像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一、罗马俱乐部与零增长理论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的理解,同时激励那些能纠正现有问题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制度。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  这项耗资25万美元的研究最后得出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的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结论。这篇报告发表后,立刻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二、和平、稳定才能持续发展  非洲许多国家的人民仍然为战争和饥饿所困扰,千百万人不得不长期生活在难民营中。国际救援机构提供的食物可以维持生存的最低需要,但是,烧煮这些食物的燃料却是一个大问题,难民们每天砍伐树木和灌木,使周围已越来越难找到树木作燃料了。难民营里的居民并非不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但是,当人们的周围笼罩着死神的阴影时,他们怎么能顾得上植物呢?战争和暴力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许多难民,而且战争以及为战争服务的军火工业还大量消耗资源,减少人类可以用于发展和治理环境的资金。  三、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成果  70年代以来,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人民和政府的重视。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能克服这些困难,战胜新的挑战。人类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最初的几步,人们必将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策略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11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聚集在一起,第一次讨论全球环境问题及人类对于环境的权利与义务。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郑重申明:人类有权享有良好的环境,也有责任为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会议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要求世界各国每年的这一天开展活动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环境。会后,尽管一些工业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区域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仍然日益严重。为此,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大会回顾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作出共同努力。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里约热内卢宣言》。还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具体规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五、人与生物圈计划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底部在太平洋最深处,大约为海平面以下11千米;顶部大约在大气层距地面18千米的地方,总共不到30千米。这里有水、空气、土壤和阳光,温度比较适中,能够维持生命。生物圈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地,它不仅构成人们生活的环境,还是资源的主要来源。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生物圈,珍惜现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让资源能够有效的循环使用。  自从197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人与生物圈计划”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项计划。20多年来,先后有10000多名科学家直接参加了研究工作,研究课题数超过1000项。世界各国建立的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生物圈保护区已经有200多个,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生物圈保护网。计划的实施,将增进人类对整个生物圈的了解,加强对各种区域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研究,帮助预测人类活动将如何影响生物圈和资源,而生物圈和资源的变化又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成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资源,保存遗传基因的多样化,以及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六、绿色浪潮  绿色产品,就是不仅产品本身的质量要符合环境、卫生和健康标准,其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也要符合环境标准,即不会造成污染,也不会破坏环境。因为绿色是象征生命的颜色,代表着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公众就把这类与大自然相协调的产品统称为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不仅要考虑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还应当考虑有关的环境问题,这就使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逐渐退出市场。绿色行动,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公众为保护环境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的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时代”。荷兰率先征收“碳素税”,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征税对象,谁排出的二氧化碳多,谁就要多交税。法国环境部长发起了一场“绿点”标志运动,要求生产厂商保证对商品使用后留下的包装进行适当处理,避免人们将这些包装物直接扔到垃圾箱里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绿色和平组织”,十分积极地宣传和提倡保护环境运动。瑞典的孩子们则将出售废品的钱筹集在一起,购买了中美洲哥斯达黎加一片面积达5万公顷的原始森林,严加保护,不准任何人破坏,这一举动表明,民众团体保护环境的行动已经跨越了国界。  七、国土治理与绿色造林工程  国土整治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政府制定了一批总体规划,如《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中国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等。其次,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以及能源、水资源等与国计民生有重要联系的课题研究。第三,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例如,到1995年,70%以上的耕地得到了有效保护,综合治理沙漠375.9万公顷,全国森林面积达1.34亿公顷,建立了14处各类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中国管辖的大部分海域水质及周围海域生态环境基本保持良好状态。  八、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128 评论(9)

wxx王星星

这些是十八大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描述,希望能帮到你。(一)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提出四个文明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高度,纳入小康社会五个目标,纳入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这是个创新和贡献。十八大明确提出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资源生态系统的环保力度,加强生态文明政治建设,把生态文明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二)提出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基本国策。70年代提出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现在两型社会建设正式成为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新的高度予以认识和把握,建设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前叫改造自然,开发自然,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以往在开发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高喊“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口号,现在的发展理念转变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最大的天意,是人性的回归,是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界定。贯彻生态文明,加快三个发展是十八大的贡献,十八大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高级干部研讨班上做了重要讲话,为十八大提前做了政治设计,提出三个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施三个经济业态互动互补。(三)加快三个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发展:加快绿色发展,强调生态第一、环保至上;加快循环发展,强调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废水废气的循环利用;加快低碳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建设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的新业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三个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具体化,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要立足保护环境,尊重生态,不仅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更要留下绿水青山。改革开放32年,GDP年平均增幅7%,94年是最高年份达6%,这叫中国的奇迹、中国的崛起。我们按照辩证法的思维回头反思盘点我国的高速增长,有不少经验和教训。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资金的高投入换来的GDP高速度,成本太大得不偿失。研究三个新发展,更能实现永续发展,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十八大给人民的思想深处种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价值取向。
11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