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孔子的论文有哪些著作呢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7

a8480976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孔子的论文有哪些著作呢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_xia

已采纳
除了《诗经》中记载的先师孔子的诗作以外,其余所谓的古乐府诗歌都是后人伪造的。以下精选的10篇作品就是先师孔子的原作,也是老师真正的作品,一直隐秘地潜藏在《诗经》中,以便于流传后世。要读懂这些诗作必须学习宗伯礼学,学习上古文字如天文、车文、参文、古文和古汉语,至少要懂其中的三种如参文、古文和古汉语才能融会贯通。《诗经》中还有其他先师原作,不久就会一一介绍给世人。 卫风·木瓜 先师孔子说齐鲁之盟 王风·大车 先师孔子厄于陈蔡喻诸子 郑风·将仲子 先师孔子劝谕公孙仲子立孙 郑风·羔裘 先师孔子哀子路之丧 郑风·狡童 先师孔子厄陈蔡戏言众弟子 郑风·野有蔓草 先师孔子遇齐程本子于涂 陈风·宛丘 齐景公与鲁定公夹谷之会 陈风·衡门 先师孔子讽刺卫灵公与南子 陈风·东门之杨 先师孔子俟弟子于郑国东门 曹风·蜉蝣 先师孔子哀孔鲤伯鱼之丧(斩缞)

孔子的论文有哪些著作呢

131 评论(15)

fthwt1970

最有名的《论语》,也是由弟子编纂而成。孔子的主要著作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是根据原有资料和线索,进行采集、搜索、整理、修正,这是“述”。诗歌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扩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250 评论(13)

去离子水

一、孔子没有自己的著作: 孔子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改《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因此,孔子并无自己的著作。二、人物简介: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关于“仁、礼”的思想和教学方式,时至今日还在影响着我们。孔子的中心思想就是:仁。
317 评论(8)

xiaoyuhe123

1,文献整理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2,诗歌创作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等诗歌。这些诗歌多载于《乐府诗集》,可信度不高。扩展资料: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29 评论(10)

郭嘉_司马

孔子的著作有《诗经》《尚书》《礼》《乐》《易经》《春秋》,后来的《论语》只是他的弟子们编纂的师徒言行“语录集”。严格来说,孔夫子没有著作。夫子一生讲求“述而不作”,在夫子心里,讲述易学、周文王之学、自己的仁礼之学重在讲述。而且他认为古圣人之学问是完全正确的,自己能参透就不错了,万不可著述,这一点说明夫子对我们文化之根的深刻领悟。孔子的学术成就孔子的学术成就,是从钻研古代文化遗产开始的。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第1章),强调继承,反对凭空编造。他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第28章)。孔子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把《易》学由卜筮引向哲理。他引用《周易》恒卦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说明没有恒心的害处,并认为这样的人还是“不占而已矣”(《子路》第22章),辩证而理性的运用卦爻辞。儒家从哲理角度解释《周易》的“十翼”,源于孔子的思想。
15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