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611945
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卡尔威特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卡尔威特,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MS斯特娜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法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在推崇卡尔威特教育法的同时,提倡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于1914年写成《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一书,在书中,她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蒙台梭利1870年8月出生在意大利安科地区的基亚拉瓦莱,自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907年开始在各地建立蒙台梭利儿童之家,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的教育方法,她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还是著名的科学家,一生为了儿童和人类精神的复兴奉献了一生。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手册》、《教育人类法》、《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等书。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铃木镇一出生于1898年的古屋,其父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厂。22岁赴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对如何通过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抱着每孩子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立志于对孩子天才教育。培养出大批的天才儿童,为了进一步发扬才能教育法,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书。多湖辉:实践教育法多湖辉是日本二战以后的杰出的教育家,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直指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著有《母爱促进身心健康》、《管理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聪明的心理战术》、《学习指导法》等书。周弘:赏识教育周弘是中国南京市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用赏识教育法教育自己全聋的女儿,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用赏识教育法培养了一批早慧儿童,也改变了成千上万健全孩子的命运。起著有《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一出版即风靡全国。方法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幼儿教育不单单是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可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赏识教育呢?爱 “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而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责任获得爱,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赏识——成功“赏识——成功”教育的核心含义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方法。“赏识”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说话时的最大奥秘——承认差异;而“成功”则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走路时的最大奥秘——允许失败。多方引导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幼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家园同步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幼儿园通过举办专家讲座、个别交流、家访、家园互动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专家魏建惠:国际赏识教育学会副会长;赏识教育首席咨询师;中央电视台特邀亲子教育专家;新加坡国家电台特邀婚姻关系专家。魏建惠老师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和探索“亲子教育与婚姻关系”的规律,将赏识教育核心理念与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解决家长亲子关系及婚姻关系中的各类困惑与问题,咨询个案成千上万,为无数身处教育困境的家庭带去了方法和希望。魏老师长期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家长分享亲子教育、婚姻关系的智慧理念及具体实操方法,帮助众多海外家庭走向和谐与幸福。他曾应邀为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举办青少年辅导员专业培训,成功运用赏识理念推动新加坡主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蒋湘渝:赏识教育金牌讲师;资深亲子、婚姻咨询专家;国内知名教育品牌推广专家;国际(中国)赏识教育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助理。蒋湘渝老师多年从事教育事业,长年追随赏识教育首倡者周弘老师,受邀赴全国各地为中小学校、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开展讲学上千场活动,期间不断与周弘老师探讨、交流教育思想,持续内化赏识理念,深入研究亲子教育、婚姻关系的规律,帮助企业家和众多家长解决亲子教育和婚姻关系的疑难问题,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独到的咨询经验。其讲学风格亲切、稳重、大气,善于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听众在感动中接受心灵洗礼,获得思想启迪,从此一通百通,全家和谐,幸福终生。李海弘:赏识教育资深讲师;亲子、婚姻咨询专家;赏识教育演讲班主导讲师。李海弘老师是民主党派人士、作家、诗人。在90年代早期便开始传播卡耐基的成功原则和方法,先后为许多大型企业、学校、公司做过演讲和人际关系培训,深受欢迎。更是积累了丰富的演讲实战经验,他探索出的快速有效当众讲话的训练模式,帮助很多人学会了当众讲话,提升了自信心。其语言风格诙谐、幽默、大气、充满睿智。成果《成功学与当代素质教育》、《成功教育》、《感恩教育》、《挑战人生》、《罗明成功学》、《成功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需要成功学》、《素质教育需要成功学》、《中学生成功学》、《规划人生》。 
我课本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忽视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忽略了学生的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片面发展,被动发展”。于是有所思……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最需要什么?——人才!在这个飞速发展着却又有无数软肋的新中国中,我们要前进、要振兴,要雄起!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应试教育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高中生的生活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定理,学生门的课桌上摆着一摞高过一摞的参考书、题海,老师面无表情地在讲台上白云流水,下面的学生机械般的听、写。所有人都在学习着死板的知识,可他们却对一切学习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在大家眼里只剩分数、大学。许多老师、学者,乃至学生都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可他们总是无奈的去接受,中央提出的“减负”“全面推广应试教育”难道是口号吗?许多想站起来的人最后却都被迫坐了回去。中央教育部终于有人“爆发”了,三位资深的教育专家联名上书国务院,大声疾呼“我们再也不忍心看到学生在中、高考的恶性竞争的旋涡中痛苦挣扎!再也不忍心看到基础教育漠视人的特点,在严重偏离国家教育目标的轨道上越走越远!种种的改革都被一个理由压了回去,那就是,中国人口太多,我们不得不优胜劣汰,荒谬!人多并不是一个问题,反而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总有他独到的一面,李白曰:“生我材必有用”。而如今为何要用分数来定论人的优劣呢?难道只对那些死板的知识掌握的很好,能在题海和考试中运筹的人才称之为“优”,反之则“劣”吗?难道中国雄起这一巨任只是靠他们这些“高分生”吗?难道三百六十五行只有这些学习好的人才是中国所需要的栋梁之才吗?这个以分数定论人的社会真叫人哭笑不得,有谁听过哪位学者、教育家对中国的教育有过积极的评价呢?中国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可在我看来,现在却仍未走出封建教育的枷锁!多少人的一技之长,过人之处在父母、学校、老师、高考的面前被扼杀!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吗?德国一位高筹教育学者提出一个现象,他说 :中国学生的教材比我们厚,分数比我们高,可你们却还要买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大家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究竟是为什么?中国的应试教育把我们锻造成一个又一个“学习机器”。一切创新的思想,每一个实践的机会,都被高考无情的拒之门外,一些学生在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却被老师和家长定义为“不务正业”“旁门左道”,学生门为了高考,为了分数,终日趴在不足一平方米的课桌上写啊,算啊,他们面无表情,对这个社会冷漠无言,我们这些“祖国花朵”就快凋谢在书桌前了。教育应该摆在第一位,第欧根尼说:一个国家的教育基础好坏取决于青年人的教育,这没错,是很正确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还是很落后,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可如今去在一点一点的褪去,我们的传统哪去了?现在教育的重心是如何把你的分搞高一点,如何把你弄进一个“一类大学”,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却如此不闻不问,孩子从一生下来就走上一条父母铺好的路,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全部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下,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例子:一个中国孩子要买衣服,就去问父母要钱,一个美国孩子买衣服,父母会告诉他让他用自己的劳动获取费用,美国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素质、德育和独立的培养,对于分数,他们说“只要过的去就行了”他们也会给孩子更多的纵向发展空间,正因如此,才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牛顿等等。每一个美国孩子都非常爱国,他们总是说“我作为一名美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说到爱国,我不禁想到不久前我们班的一节政治课,老师让大家在纸上分别写出原来的理想和现在的理想,听完后,我草草计算了一下,发现一个可笑的现象,80%的学生在原来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医生、老师,为国家做出贡献,而在现在理想中写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做买卖赚大钱,甚至有人写到嫁一个有钱人。我想笑却笑不出来,我们其实都很爱国,可如今我们那伟大的精神究竟为什么消失不见了?我就想做这只出头鸟,喊出千千万万学生的心声,教育的制度需要改革!多教我们一些纵向发展的空间比多发几本《题海》更重要!多盖几所优秀的大学比多印几千几万份试卷更实实在在!做为一名中国人,我为祖国飞速前进感到自豪,做为一名中学生,我为中国教育的前途担忧!我们想要新鲜空气!我们期待改革!期待得到重视!在高中生的生活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定理,学生门的课桌上摆着做为一名中国人,我为祖国飞速前进感到自豪,做为一名中学生,我为中国教育的前途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