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77706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诉求。19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加了4倍多,拥有或超过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数量从2座增加到2005年的20座。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2座,其中有17座是在发展中国家。当前世界上有50%左右的人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预计有70%的城市居住人口。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城市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最集中的排放区域,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方。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充分展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 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上海世博会围绕并关注的是: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 在世博会筹办中,也已发布了一系列环保文本,倡导绿色低碳的筹展、参展和参观的方式,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和《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编制并发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都共同倡导低碳世博的理念。 我国已明确把低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引入碳排放强度指数,并积极推动低碳示范。2009年11月,中国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根据国家相关战略,上海世博会已明确把“低碳世博”作为办博目标之一。科学技术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世博科技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中,明确提出了“科技支撑低碳世博”的目标,就是实现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低碳排放”,实现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的“零排放”,以及园区内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此外,还要求实现上海世博园区生态和谐与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园区内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达到50%以上。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上海世博会深化了低碳活动的主题,放大了“低碳世博”理念的影响。首先,在重大庆典活动方面,始终坚持“一次性投入,可循环利用”的原则。比如在开幕式的筹备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无污染、低能耗、可再生的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尽可能让开幕庆典的精华部分成为园区每晚的保留节目,避免大型活动的短期效应;尽可能为世博会后黄浦江上打造景观旅游节目预留硬件设施,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其次,在日常活动中,也策划了许多体现低碳理念的活动,把国内多年积累的科技环保成果,通过活动的形式寓教于乐,在市民中进行低碳理念启蒙。 另外,主办方也积极推动参展国、国际组织和企业等世博参与者,提供资源和组织策划,将成熟、优秀的科技和环保类文化活动,引入到世博会来。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绿色出行”系列活动。这个“世博绿色出行”系列活动,包括“穿越长三角——绿色出行看世博联合行动”、“世博绿色出行——低碳公交卡设计大赛”,以及“世博出行碳计算器”等活动,向全社会宣传“低碳”生活方式;会期中,举行了“降碳盛典——绿色出行之夜”晚会等大型活动,向世博参观者,普及“低碳”世博理念,号召大家“低碳”出行看世博。“世博绿色出行”活动项目,还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绿荫停车场”,并在世博开幕前,建造了“世博绿色出行林”等。作为倡导人们过低碳生活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上海世博会园区内60%~70%的室外照明,都采用了半导体(LED)照明,其中景观照明部分80%以上由LED担当。世博园区照明,从亮度上对园区进行了分区分级,黄浦江、世博轴及横穿浦东主要国家馆区的高架步道,都大量应用LED照明。城市最佳实践区,也成为了LED的集中示范区。 世博会的场馆,通过江水直接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热水,排入黄浦江。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一次能耗可减少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5740兆瓦时,折合约100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00吨。 世博会场馆中,安装运行的燃气空调(非电溴化锂空调),半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世博会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和世博轴,都建设了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对雨水加以收集利用,估计可节约自来水约100多万米3。此外,主题馆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垂直绿化墙。这些主流或前瞻性的生态建筑技术,都会对减排或捕获二氧化碳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现在,当游客在世博园区走累了,随处可见的长椅,给大家提供了休息的场所。这些长椅,都是在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之间,通过一项名为“绿色世博?‘椅’我为荣”的饮料纸包装,社区回收大行动中,上海市民们从垃圾桶里,“抢”回来的113吨饮料盒所制成的。因为这些利乐包装盒,都是能回收利用的。每10万吨,就可以提炼出7万吨木浆和5万吨铝箔,价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如果我们随手将它丢弃,它们就变成了白色垃圾。在全球,利乐包装盒的平均回收率,在30%左右;在欧洲一些国家,高达70%;而在我国,就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回收率也还不足20%。所以,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现在,世博园区的长椅,就是为了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垃圾分类再利用的成果,并因此而受到鼓舞。 此外,为鼓励绿色出行,上海世博会还首次向公众发行“低碳交通卡”,在世博园的“天下一家”馆、大众公交卡销售点、如家酒店以及1号店网上超市,就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这种设计精美,并且具有特殊意义的交通卡。每张卡售价40元,其中20元,用于认购1吨二氧化碳指标,以抵消购卡人的出行碳排放。购卡人登录相关网站,输入卡号,就能查询到卡上1吨二氧化碳指标,所对应的信息。这样,就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为低碳世博奉献的爱心,传递到了哪里。据了解: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到2010年7月5日止,已经售出近2万张。凡购买一张这种交通卡,就相当于为世博会减少了1吨碳排放。 最近,据新华社成都7月8日电,在8日当天,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竣工投产。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承担着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基地的送出任务。起于四川宜宾复龙换流站,止于上海奉贤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8省市,四次跨越长江。线路全长1907公里。工程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电流4000安培,额定输送功率640万千瓦,最大连续输送功率720万千瓦。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动态投资232.74亿元。 据了解,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三分之一,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上海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电城市”。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 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 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 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 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减少粮食的浪费; 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 使用手帕,少用纸巾…… 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的减少,从而减低碳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减少,我们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
低碳生活文章3000字,要求的文体是什么?说详细点,比较好解决哦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我们怎能不行动起来呢?少搭乘一次电梯,就减少218kg的碳排放量;少开冷气1小时,就减少621kg的碳排放量;少吹电扇1小时,就减少045kg的碳排放量;少看电视1小时,就减少096kg的碳排放量;少用灯泡1小时,就减少041kg的碳排放量;少开车1公里,就减少22kg的碳排放量;少吃1次快餐,就减少48kg的碳排放量…… 2010年3月27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诠释了低碳对于地球的重要性,也是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的参与,政府、企业、社区的积极加入,共同展现了人类对绿色生活的向往。 可是,有的人却以为低碳生活就意味着不能用空调与汽车。不能享受高品质生活了。所以,现实让他们选择逃避,他们固执的认为低碳是国家与国家的事,与他们无关。可是。国家是由无数个小家组成的。而小家是由我们普通百姓组成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再怎样逃避。也逃离不了这个家。 21世纪是低碳的时代。做到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人类自己。 其实,做到低碳生活很简单,珍惜每一点滴的资源。随手关灯,并选用节能灯代替。购物时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让天然的阳光代替日光灯,用步行与公交代替汽车,减少废气和尘埃的排放。少用一张纸,少浪费一粒米,少浪费一滴水。将用后的水循环利用,并且随身携带手帕,尽量减少纸巾的使用,多参加环保公益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废物利用,自己DIY旧物改造。发挥自己的想象。就可以减少一分垃圾。给地球减少一分负担。而这一切。都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9千克;少用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3千克。 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千克;随手关灯减排二氧化碳7千克。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此外,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3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工作时,单面纸要重复利用,能电子化办公的少用纸张。 行:少开车,选小排量车。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排气量为3升的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47千克。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自己‘制造’氧气。家里可以增添一些绿色植物,例如常青藤之类。不仅使家里空气清新而且使一年四季看起来都是那么春意盎然。只要多一点想象,世界就会多一抹绿意。 低碳的本质其实是人类与自然和平有序地发展,就我们国家而言要节约的不单单是碳的排放。我国资源消耗大,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47公斤,是日本的1倍,美国的7倍,印度的8倍。此外,水资源问题严重,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个小事,珍惜每一点滴的资源,实现低碳生活,全世界几十亿人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一个这样的社会少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适时地关上水龙头,出门前关灯,把废电池收集起来再处理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并且能够做到的。类似于低碳生活,我们也可以追求其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活,但是最关键的是不要空口说大话必须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改变,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我们——人无论如何都应该保证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美好洁净的,或许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我们携手前进一定能达成愿望,于此,我永远坚信! 我相信,成功实施低碳计划一定会让地球恢复那生机勃勃的绿色,而我们的生活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低碳紧紧相连。 让我们心心相连,携手相牵,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吧!
在这一个,绿色少不了植物和大自然,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我们都知道植物是我们不可少的,他可以吸进二氧化碳后呼出的可是我们人类必不可缺少的氧气,如果没有了氧气,我们人类就不可以生活,动物们就会死去,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绿色的植物在给我们了活力,让我们兴奋起上大自然走去。在我们的小区里你们家的周围都是一些绿色的树木。我想:我在我的家中种满各种各样的植物这样我再也不会四处独孤有,在我没有玩的时候,你就可以对你身边的树,花,草,说说话,把他梦当作我的朋友一样关心他们爱护它们帮助它们。虽然,这只是我的梦想可会有一天我会让它变得真实,让这个世界种满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绿色家园,我们美好生活所有我一定会记住,植物是我们大家的朋友,动物也是。我们大家的朋友可大自然是我们全人类的朋友。建立绿色家园和谐相处这才是真的美好世界!人类也许是真的进步了,发达了,不甘落后,使用各种尖端技术,去建造我们新的家园;人类也许是真的富了,财大气粗。不惜高昂的费用去换取一片“跻身之地”;人类也许是有更高的卓见,敏锐的目光,能够长远于未来,也许……也许是很多很多,但也许我们在无意中也忽视了曾孕育我们生命 的陆地。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积约1亿平方 千米,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只占29%。而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的3%(99年全国荒漠化监测数据)。面对这巨大的人口压力,难道我们就让这么大一块荒地闲置下去??!!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集中体现在城镇的现代化建设上。 “预计今后的十年内,我国将有1亿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这无论在中国或世界上都将引起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目前,在现有661座城市中,建有管道燃气的不足300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用能意识的改变。同时,在许多没有煤炭资源的农村,生活能源主要依靠秸杆、薪柴等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不仅能效低,污染大气环境,而且砍柴还要破坏植被。据调查:一个4~5口人的农户,每年要烧薪柴5吨左右,需砍伐山林3~4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文明的融入。如果不重视解决农村能源结构调整这个问题,建设新农村就会有名无实。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天然气产地远离城市,开发投资较大,价格偏高是在所难免的,这将使天然气的使用受到经济限制。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很多地区对天然气这一宝贵资源只能望“气”兴叹,可望而不可及。虽然有些地区天然气供应价格较低,但这些地区的政府财政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补贴负担。天然气不仅是一次性能源,还是合成化纤、合成橡胶和合成塑料的理想原料;液化石油气可直接供给汽车做燃料,同汽油一样是重要的动力燃料。因此,推广应用新型燃料是优化能源配置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