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
比较法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 
在中学物理的学习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如果能理解中学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加一应用,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我谈谈中学物理用到的研究方法,和同仁们商讨。 一.理想模型法:理想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但通过它可以形象直观的描述事物及其特性,理想模型是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在运用是要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条件。中学物理中的理想模型: 1.实体物理模型:质点,系统,理想气体,点电荷等。 2.过程模型:等温等容等压过程,匀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等。 3.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核式结构,电场线,磁感线等 二.等效思想法:中学物理中的等效思想应用很广泛,具体有: 作用效果等效:如力的合成和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电阻电容的串并联计算 过程等效:将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热效应把直流电的值等效为交流电的有效值,抛体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三比较法:比较法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的一种方法。如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类似平抛运动,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问题。布郎运动的无规则运动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类似小磁针反映磁场的存在等都是辨析物理现象,在异中求同把握规律的。 四反证法:反证法也叫归谬法,就是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推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的结论正确。如证明电场线,磁感线在空间不相交就用反证法. 五.图表法:图表法就是将文字的描述转化为图表并体现整个物理环境中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的问题直观展示。如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各种图象,运动示意图,实验表格等等。 六.原型启发法:就是通过与假定的事物具有相似的东西(原型),来启发人们解决问题的途经,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可以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鸟的体形是创造飞机的原型,鱼的体形是创造船体的原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释,进而考虑用实践去检验知识的正确。 2.通过课外读物,电视广播,科教电影的观看来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原型的启发。 3.重视实验,用实验去验证和探究规律性的知识,提升原型启发. 七.实验设计验证法:中学物理中有好多的实验,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实验干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验的设计方法,理解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更有利与我们的实践。中学物理实验设计的方法主要有: 1.控制变量法:在一些实验中,往往存在多种变化因素,为了研究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先控制某些量不变,依此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验证加速度a与力F及物体质量m三者的关系,可以先保持质量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保持力F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又如研究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用控制变量法。 2.理想实验推论法:如牛顿第一定律的验证,其实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不受力的实验只能是理想实验,是无任何误差的思维实验。“不受力”的条件真实实验是不存在的,只能靠思维的逻辑推理去把握。又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随能用真实实验验证但要知道它仍然是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情况下成立,也是理想情况下的验证实验。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落地。 3.积累法:某些微小的测量,在现有仪器的精度内难以测准确,若采用这些微小量积累后求平均的方法就能减小误差。如要测一面书纸的厚度,可测全部书纸的总厚度,然后除以纸张数求得;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定单摆的周期,用秒表测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误差很大,但可以测距30----50次振动的时间t,从而求出单摆的周期T=t/n(n为全振动次数)。 以上所书的其它方法在实验设计方法中都有使用,让我们共同探讨吧!总之,中学物理中给我们介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应学会应用。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两类力做功的特点:重力(电场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的路径无关;如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运动的路径有关,且当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时做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和总是为零。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功的和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从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系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则机械能守恒。从能量转化来判断:若物体或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或物体系机械能守恒。如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碰撞贴合等现象时,机械能不守恒。功能关系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除了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例】如图所示,跨过同一高度处的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着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A套在光滑水平杆上,定滑轮离水平杆的高度h=2m,开始时让连着A的细线与水平杆的夹角θ1=37°,由静止释放B,当细线与水平杆的夹角θ2=53°时,A的速度为多大?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A所获得的最大速度为多大?(设B不会碰到水平杆,sin37°=6,sin53°=8,取g=10m/s2)【解析】对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设绳与水平杆夹角θ2=53°时,A的速度为υA,B的速度为υB,此过程中B下降的高度为h1,则有:mgh1=■mv2A+■mv2B,其中h1=■-■,A、B两物体沿绳方向速度相等即:υAcosθ1=υB代入数据,解以上关系式得:υA=1m/sA沿着杆滑到左侧滑轮正下方的过程,绳子拉力对A做正功,A做加速运动,此后绳子拉力对A做负功,A做减速运动。故当θ3=90°时,A的速度最大,设为υAm,此时B下降到最低点,B的速度为零,此过程中B下降的高度为h2,则有:mgh2=■mυ2Am,其中h2=■-h代入数据解得:υAm=63m/s。
论文选题背景可以按照模板来写,包括这三大内容即可:论文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与价值,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一、论文研究背景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做支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论述】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写作要点在于论文为何写作本论文,告知写作的原因和意图。也就是论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明确下面两个写作要点会使得写作难度降低,如下:理论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实践方面主要包括:(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