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彬彬521
如果您能找到《爱我中华》那套书应该有详细的介绍,各地区,各民族的介绍都都有,大约31本。 
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1、彝族的礼仪习惯彝族热情好客,客人到家,必敬酒、传烟、递茶,这是云南彝族的传统习俗。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彝族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2、彝族的尊老习俗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其余人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盛饭、夹菜、泡汤。3、彝族的拜干亲风俗石林、玉溪、富民等地彝族,有一种“拜干亲”(也称“撞名”)的习俗。家长择一吉日,带孩子等待在某条小路上,用树枝搭一座小桥,拜第一个经过这里的人为干爹或干妈,当场举行拜亲仪式,设酒菜招待。干爹、干妈给孩子再取一个名字和送礼物,干亲抱着孩子来回走过小桥3次,表示孩子从此摆脱病魔的缠扰。4、彝族的头饰特点彝族的头饰千姿百态,大致可分为包帕、缠头、戴帽三大类。大姚、姚安等地的部分妇女喜包绣花或挑花头帕;昭通、红河、楚雄、思茅、临沧等地的妇女喜以青布缠头,缠法各异,变化复杂,美观大方;石林、石屏、元阳、禄丰等地的部分妇女喜戴各种绣花帽。5、彝族的换裙仪式彝族的成年礼主要是为女性举行的,以女孩的换裙仪式最具代表性。换裙,凉山彝语称“沙拉尔”意即换去童裙,一般是在女孩十五岁、十七岁,或女孩月经初潮的逢单年岁举行仪式。届时,女孩家要宴请亲朋近邻,请一位健康多子的妇女为女孩换了成年妇女穿的红、黑(或蓝)、白三截相连的百褶裙,换下女孩原先所穿的红白两色的两截童裙。随即要将女孩原先脑后的独辫从头顶中际分开,梳成双辫,戴上头帕,再将女孩原先的耳珠线取下,换上银质耳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