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4

小丁198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流动人口管理调查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iting2012

已采纳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产物。外来人口流入地区,多为经济活跃区域。在不少发达城市,外来人口比重日益上升,甚至超过户籍人口。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户籍管理、治安、教育等问题,更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下,服务和管理好外来人口,是推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外来人口的流动模式也从“候鸟式”逐步转向“家庭式”,这就意味着政府不仅要更新理念,更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模式,也从以前简单粗放的管理服务,转为精细、多元化的管理服务。可以这么理解,以前政府重管理,现在更重服务,政府顶层设计方面也更为完善了。措施建议:(积分入户)推出流动人口“积分入户”户改新政。新政的积分、核准等体系发生了改变,当流动人口积分达到100分以上,就可申请办理积分落户,享受跟本地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这意味着,外来人口有了更多安居乐业的机会。(移动app平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府服务也要同步跟进。比如政府推出一项新政策,需要通过多种媒介去传播,让更多人知晓。我们急需寻求途径,破解“政热民冷”的困局。(大数据支撑的网格化管理)以大数据为支撑,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尝试解决多元化社会发展下产生的社会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网格化的管理服务,实现工作团队、工作平台、服务内容、民情数据的融合,实现精细化优质服务。比如,街道专门设立综合信息指挥室,负责信息对接、流转、研判、跟踪、统计等工作,实现统一的调度指挥。

关于流动人口管理调查的论文

87 评论(13)

cczhou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迅速发展从纯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以常驻地是否改变 为唯一标志,将流动人口定义为暂时离开住地而非迁居的各种移动人口。 我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8亿,拥有养老保险的却不超过3000万人。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有效解决,既有思想观念及认识上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和法律上的原因,关键是缺少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支持。 进城务工农民是当前我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在大城市中从事建筑、商业、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省内流动的占65%,跨省流动的占35%。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岁到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0%以上。 然而,无法想象的是,这么庞大的人群的健康权、生命保障权、平等工作权等合法权益的维护都成了问题。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省市不同,国家正在制订
151 评论(8)

zhangyingqiu

为认真落实流动人口的管理,促进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工作迈向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一村社区采取三项措施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一是提升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加强流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积极学习,强化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并定期组织学习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业务知识。二是强化宣传倡导,营造和谐氛围。社区常态化开展“关爱流动人口”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加强流动人口依法守法和自我保健意识。通过人口信息平台,加强与流动人员的户籍地或流入地计生部门联系,及时了解流动人口的婚育、避孕措施、流动地址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流动人口均等化管理。对于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建立药具台账,定期进行随访服务,并上门发放计生用品,切实让流动人口享受到社区的关心和关怀。
16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