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dcjbh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一:十五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伦敦,利物浦等) 二: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三: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圈地运动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加速了发展 五:注重发展海军,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夺得了海上霸权地位 工业革命
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大陆外有两个大的岛屿,一个叫不列颠岛,另一个叫爱尔兰岛。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英国。这个位于北大西洋惊涛骇浪中的岛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组成,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在这个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线不超过75英里的国家里,17世纪末人口只有600万,直到今天,人口也只有5800多万,可谓“小国寡民”。面对地图,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个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傲视全球?对中国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它还是一部长达100多年屈辱历史的的组成部分。在中华帝国的眼里,“英吉利国”不过是“岛夷”,在1997年公映的电影《鸦片战争》中,导演谢晋为道光皇帝设计了这样一句台词:“那英吉利仅是个弹丸小岛,做大清的属国都不配,怎敢如此放肆!”在18、19世纪的历史舞台上,中央帝国和日不落帝国同样地自信和傲慢,不同的是,一方将自己的自信和傲慢建立在对历史的沉迷与无知之上,而另一方则是建立在对双方实力的充分了解之上。1793年两个帝国的首次官方接触,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聋子和瞎子的对话”,没有产生任何结果。1840年代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的开始。在经过了大清帝国一次次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之后,欧洲人狂妄地宣称:“对付中国人的办法,就是将他痛打一顿,再跟他讲道理。”对于这个在近代史上对中国“作最沉痛之宰割”的国家,我们无法对它视而不见。因为,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就无法清晰地了解整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岁月荏苒,距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1997年,香港的回归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划上了一个句号。如今,历史的恩恩怨怨和刀光剑影都已经远去,曾经衰弱的中国正在崛起,而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也已褪去历史的光环,重新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我们有必要、也应该能够以正常的心态来审视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屈辱和仇恨的国家崛起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但是,当我们带着复杂的心情审视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实在很难发现英国的崛起与其他大国的崛起有什么相似之处。我们不得不略带失望地发现,英国人在建造日不落帝国的大厦时,并没有一张事先绘好的蓝图,也没有挥舞着十字军的旗帜或者喊着“生存空间”、“共荣圈”等蛊惑人心的口号,甚至没有多少激动人心的故事。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如果一定要找什么原因的话,我们只能这样认为,不列颠这块土地赋予了这个民族务实、保守、宽容的禀赋,这些优秀的民族禀赋孕育了不列颠崛起的因子。也许,历史已经注定了这一切必将发生。伴随不列颠的崛起所带来的文明也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强势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值得多数国家学习的先进文明。但是,这种文明给其他文明带来的压迫和痛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多数文明都被迫洗心革面,向它学习,以至于英语成为当今世界多数国家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这种压迫和痛苦也是绝大多数国人都能感觉到的。日不落帝国虽已远去,但日不落帝国的遗产仍在我们中间发生作用,使我们难以轻易摆脱它的影响。
在大洋彼岸,存在着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它的经济发达,适合旅游,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散发的贵族气息,吸引着许多外国游客前往这个神秘的国度。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篇,看过之后,我越发的对这个"日不落帝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身为一个大西洋彼岸的小小岛国,他却有勇气对抗当时的海上帝国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用自己的一生去捍卫这个国家,而她的子民也没有让她失望,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崛起! "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来说第一个: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累积成为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这个使命即使在女王死后,查理一世即位也没有荒废。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本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 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时,英国已经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朝时无法想象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都在一步步的引领着世界走向新时代。从此,世界人民开始走向工业革命化道路。 英国除了在经济上引领潮流,在政治上也同样带来了新的改革。《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又一次洗礼,乃至对整个欧洲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宪章中首次提到君主的权力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世界也是史无前例的。查理一世的死证明他想统治人民,控制议会,控制法院,控制人民在英国这个国家是行不通的,践踏了人民的权力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查理一世的死对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及那些想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一致命打击。 同时,英国的文化,戏剧也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们考究。 总之,《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