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itionzhen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实现创新创业的论文,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点第一先阐述一下环境的背景,创业的环境是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有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啊?然后阐述创新创业哪个方向,具体在这个方向内再具体如何阐述swot的这个优势来分析当下的环境。 
当代大学生应该这样实现创新创业,论文如下:1、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3、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4、影视角度下的乡村振兴记录在互联网时代下,乡村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影视作品表现力极其丰富和强大,与其他媒介相比,影视无疑成为在互联网下冲击力最强的宣传方式。乡创文化传媒工作室致力于探索自身特色,以扎实的影视专业技能将多种创新的元素、技术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在宣传作品中,该团队来到雅堂村驻足拍摄,从前期的影片策划、分镜制作到中期的跟踪拍摄,采访记录。以及最后的后期技术处理,用影像记录将广东工业大学2年来在雅堂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呈现出来,展示广工人的乡村振兴创业精神。团队以影视视角唤起乡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将科技与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5、启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大学生创业者要在抓助创业机遇的同时,正视创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两者中找到联系点和突破口。本文阐述的创业实践团队就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科技等方式开展创业实践项目,这些创业团队大多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距离真正意义的成功助力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不可能简简单单复制他人的模式成功
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东滩顾问认为,随着服务业、消费和高科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三架马车,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受到高度关注,乡村将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战略空间。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以来连续十二年锁定“三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美丽乡村”,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对农村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升级!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 年,十八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2012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主要聚焦点从关注增量到关注整体,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聚焦“现代农业”,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聚焦“农村改革”,提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要求,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现代化”,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现代化”,提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做出了全面布局,田园综合体等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设三区三园一体,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等。
农村现代化不同于城市现代化现代化是动态、综合的过程,一般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即,国家通过一系列革命性的变迁成为具有现代特点的综合过程,也就是变落后为发达、富强、先进的过程。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农村承担的功能主要是农产品、生态产品的供应,同时也是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的空间;而城市主要是一种高密度的产业集聚,主要是工业、服务业,以及要素集聚。现代化的农村应该是山清水秀,一派田园风光,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则要构建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这与要素集聚、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不同。乡村振兴面临的四个问题中国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现在的农村发展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与发达的农业强国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2016年,我国劳均农业产出不及挪威、新西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4%,同时,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第二,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64:1,去年为56:1,这是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现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水平,如,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86:1,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第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中青年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我国农村已迈入深度老龄社会门槛;与此同时,农村养老设施比较短缺,养老服务远跟不上社会需求。第四,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比较滞后,距离实现中央提出来的到2035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目标具有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