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山东中医药大学论文封面模板下载官网网址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9

liuxuguoro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山东中医药大学论文封面模板下载官网网址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va123

已采纳
题主你好。首先很高兴你考虑到山东中医药大学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养生调理。其中新兴的年轻人人群尤其增多。我觉得作为年轻人,能够在学习方向放在这方面的,也是有十足的兴趣支撑很学习能力的。哈哈,言归正传,下面我来说一下学校的情况环境学校不是很大,有两个主教学楼,另外正在新建新楼因为学校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对于文艺方面就不那么重视这是学术报告厅平日里学校的大型活动都在这里开,还是够用的当然,学校的绿化是可以的到了花开的季节了 还是很美的。宿舍宿舍有六人间或八人间,其实我觉得宿舍还是可以的,但是每周都要查卫生。热是济南的一个特点,临近暑假的那一段日子,差不多六月以后,宿舍里特别特别闷热,根本待不下去,每天早晨睡起来一身汗ヽ( ̄▽ ̄)ノ"总之,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一个学术性较强的学校专业性的话当然是很专业的学校的考研热情跟学习氛围也是很棒我觉得更多的还是看个人吧如果你是一个对医药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喜欢安静学习环境那么推荐你来山东中医药大学我们欢迎你!

山东中医药大学论文封面模板下载官网网址

96 评论(10)

aaronbbcvoa

可以。(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提出转专业的申请:1、成绩优秀,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在同专业同年级学生前20%(大一结束时的前15%,大二结束时的前5%,共计20%),必修课成绩全部合格,且无纪律处分的;2、少数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能(有高水平论文、学术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等证明),转专业更能发挥其特长的;3、因身患疾病或特殊原因的。学生在校期间转专业一般只能1次。选择专业方向有关政策:1、在学校限定的时间和专业方向内,学生按规定在本专业中选择一次专业方向(招生时按专业方向录取的学生除外)。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专业方可进行专业方向分化,每个方向人数应不低于30人。2、有关专业方向的限额由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学生本人的意向等确定。3、相关学院具体负责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报名、遴选工作。当选报某专业方向的学生人数多于该专业方向的限额时,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名单由所在学院本着择优的原则确定,并报教务处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予以公布。未入选者在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内再选一次。如选择某专业方向的人数低于30人,该专业方向暂不开班,这些学生应在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内再选一次。4、专业方向一旦确定后,不再予以变更。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且须学习该专业方向的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以上内容参考: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转专业和选择专业方向管理办法
166 评论(13)

翡冷翠8231

山东中医药大学地处山东济南,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学校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截至2018年6月,总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万册、电子图书4万册、古籍善本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置17个教学机构,4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5所教学医院、97处实践教学基地、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家中医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基本信息中文名山东中医药大学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外文名称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主要院系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等简称山东中医大国家重点学科3 个校训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硕士点44 个创办时间1958年博士点15 个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医药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学校属性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现任校长武继彪博士后流动站3个院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学校代码10441招生电话0531-82613577电子邮箱男女比例87录取分数招生计划毕业生去向学校录取分数生源地:安徽学科分类:理科年份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录取人数录取批次2017    -    -    486    8    本科第二批    2016    -    -    521    7    本科第二批    2015    554    547    545    8    本科第二批    2014    491    472    466    8    本科第二批    2013    486    472    453    15    本科第二批    各专业录取分数生源地:安徽学科分类:理科年份:2016专业名称学科分类二级分类最高分平均分平均分线差录取批次制药工程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    521    48    本科第二批    针灸推拿学    医学    中医学类    -    530    57    本科第二批    中医学    医学    中医学类    -    549    76    本科第二批    中药学    医学    中药学类    -    549    76    本科第二批    康复治疗学    医学    医学技术类    -    530    57    本科第二批    护理学    医学    护理学类    -    536    63    本科第二批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    中西医结合类    -    522    49    本科第二批    更多目录1历史沿革2学术科研   3办学规模4文化传统   5学校领导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1958年,山东中医学院创建。校门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学校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批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学校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1998年,学校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00年,学校被批准为临床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07年,学校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药科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学校成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5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1]2016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设立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下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生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2017年05月22日,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计划公布,今年学校计划招生4550人,其中本科4250人,专升本300人。自今年起,学校取消专科招生计划。折叠编辑本段学术科研折叠科研平台截至2018年6月,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医药经典理论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试验室(6个)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微循环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视觉分析实验室。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与纯化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技术(强化建设)、中药资源学(强化建设)、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中医心血管病、天然药物、中药制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一批8个)国医大师张灿玾传承工作室、张珍玉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张鸣鹤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尚德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郑惠芳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焦中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丁书文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王国才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二批6个)程益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姜兆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林慧娟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周翠英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尹常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单秋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山东省中医经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药材良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强化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    展开折叠科研成果截至2018年6月,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95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3项,连续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25项,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1]折叠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图书馆、电子图书47万册。馆藏的中医药文献中,线装古籍9万册,包括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影印本等,其中,乾隆以前出版的珍、善本图书172种,共1700余册,收藏最早的是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的《铜人针灸经》一书,收藏最为完整的是《金匮伤寒》。图书馆馆藏孤本书有十多种,包括明代天启六年李盛春汇集的《医学研悦》(共十册一函)、清代康熙年间的《按摩经》(手抄本)以及光绪二十二年叶天士的《秘本种子金丹》(石印本)等。[2]学术期刊《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被国内多家数据库长期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录(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维普资讯等),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3]折叠学术交流2011年,学校召开了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2013年,学校召开了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4]折叠编辑本段办学规模折叠院系专业截至2018年6月,拥有28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学院专业基础医学院   中医学(七)中医学(七)(传统型中医)中医学(七)(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七)(针灸推拿)中医学(七)(医药结合)中医学(七)(中医学)中医学(五)中医学(五)(中医学)中医学(五)(全科医学)中医学(五)(骨伤科学)中医学(五)(中医药文献信息工程)中医学(五)(医药法学)中医学(五)(中西医结合)中医学(学分互认)中医学(专升本)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康复治疗学本科中医康复保健    药学院   中药学本科中药学本科(药学)中药学(学分互认)中药学(专升本)药学本科制药工程本科制药工程本科(生物制药)市场营销本科市场营销(学分互认)市场营销(专升本)市场营销(运动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中药学专科中药学互认后专科中药资源与开发市场营销专科市场营销互认后专科市场营销专科中药经营与管理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本科针灸推拿本科(英语)针灸推拿本科(运动医学)针灸推拿(专升本)针灸推拿(学分互认)营养学(本科)针灸推拿(专科)针灸推拿互认后(专科)   护理学院   护理学本科护理学本科(英语)护理学(学分互认)护理学(专升本)护理学(专科)护理学互认后(专科)护理学(专科)   人文社科学院   应用心理学(本科)法学(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外国语学院    英语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理工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眼视光学(本科)    体育艺术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5]    展开折叠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6月,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点,学位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拥有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中医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心理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国家重点学科(2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中医内科学。省级重点学科(14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生药学、眼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全科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中药药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全科医学、针灸学等。[1]    折叠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6月,学校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7人,硕士生导师589人。荣获国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1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96人。有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1个,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2项。
211 评论(15)

Harryhunter

在学位管理系统中申请即可。1、已通过论文答辩,并在学位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交了学位申请2、向所在学院提交的学位档案材料完整、无误。3、从学位管理信息系统中打印《学位证明表格》即可。
253 评论(8)

shengde2016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称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药院校并招收首届研究生,为全国首批招收中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81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批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1998年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00年被批准为临床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建校45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优势特色,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培养了大量面向医疗、科技、教育、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一、基础条件校本部占地1943亩,其中老校区占地22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新校区占地1723亩,规划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兴建。仪器设备总值4859万元,藏书53万册,有配置完善的计算机校园网。  二、教育结构教育层次齐全,专业结构合理。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中药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并开始向周边学科渗透。尚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9个普通本科专业,18个专业方向,横跨医、理、工、管、文5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6875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6578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59人、成人脱产专科班64人、成考助学班74人。另有函、业大学生6573人。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教育结构体系。  三、教学科研体系下设7个学院、4个教学部,54个学科教研室、17个教学实验室(中心),4个研究所、6个独立设置研究室。有8所附属医院、58处实习教学基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学科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强化建设A级学科;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个、三级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重点实验室2个、重点专科6个。  四、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1人,有终身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204人,教授77人、副教授147人。有21人次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人入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国家级“中国药学发展奖”,1人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位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2名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名青年教师荣获霍英东基金奖、被授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37名教师获“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称号。另外,特聘管华诗等4位院士为我校名誉教授。  五、科技创新1978年,《男性节育药甲酸棉酚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2项成果荣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1987年,《贲门癌吞水音图及其描记仪的研究》获得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991年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获部、省、厅级科技奖励240项。有60余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现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项、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44项。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范种植项目承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为核心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享有盛誉。与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还承担《中国肛肠杂志》、《中国中西医影像杂志》编辑出版任务。90年代以来,编著出版医药、社科等各类教材和专著1200余部,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的“新世纪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写工作中,我校担任了32部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任务。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公布的结果,我校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居全国医学高校前30位。参与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编辑出版了全国惟一《高等中西医结合院校教材》,为我省中西医结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对外交流与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多所大学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英国的有关医疗机构联合在国外办医,经教育部批准与马来西亚中医学院联办7年制本硕连读班。长期留学人员及港澳台学生保持在200人左右。  学校领导:  孙增良 党委书记  王新陆 校长  学校网址  
8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