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_酬勤_
苏轼的一生可谓奇绝。才气过人,性情耿直,忠厚为民,追寻真理,笑对人生,笑对困境。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他总有一种超脱的胸襟,一种豁达的情怀,一种寻常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苏轼为官期间,为民请命,社稷为民,敢于挑战权威,勇于突破封建。由于他的率真,得罪了朝中许多人。皇帝不乐意了,将他贬职,一贬再贬。从京城贬到湖北,从湖北贬到广东。最后,在花甲之年,将他贬到海南岛,那个蛮夷之地。这在当时,是贬职最重的。然而苏轼,不论身在何地,始终利用身边资源,寻找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趣,笑对生活。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乐趣。他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而是愈挫愈勇,在苦难面前,展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苏轼不仅生性豁达,他的文学艺术成就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集文诗词画书法为一身,著作等身。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姿勃发;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重情重义;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浪漫;更有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超脱境界。从苏轼的身上,我可以看出,人人生于此世,皆要经受命运的折磨,经受无数磨难,只要你活着,在这个世界,就逃脱不了苦难。这就是人生的旋律。但苏轼,在面对苦难的时候,拥有一种百折不挠,寻常以对的态度,当真是只有拥有至高的境界的人,才能达到这般。我佩服这样的人,我要学习他身上的这个优点。他善于感悟人生,善于总结人生。这样的人,在任何境地,都可以永远乐观地活下去。这便是我喜爱苏轼最大的原因。 
苏轼,这个名字在中国传誉了一千年。一千年的花开花落,我依托着你听花的气息。一千年的雁归雁回,我寻着你的脚步,察觉着自然的眷恋。——心感一少年时,你就“奋厉有当世志”,你努力考察了“前世盛衰之迹与其一时风俗之变”。年二十,方出冠,就登进士第。与弟弟子由二人独步长安,以文章鹤立鸡群。你学通经史,每日属文数千言。你“无所藻饰”的文风,一反当时“奇怪奇涩”的“太学体”的“浮剽”习风,受到了当时执文坛牛耳的知贡举欧阳修的特殊重视。宋神宗熙宁二年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而你对新发的主要内容持异议遭贬谪。四年,通判杭州。七年,知密州,九年末离密赴京师。十年,除知徐州。元丰二年四月,知湖州。八月,由于被控在地方官任上写了一些讥讽朝廷和新法的诗,被逮进御史台狱。由于御史台俗称乌台,史称此牵连众多官员的政治事件为“乌台诗案”。十二月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居住、不得签署公事。苏轼仕途数十年,是在十分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度过的。二苏轼走上诗坛的时候,他的前辈欧阳修、梅尧臣所倡导的反对西昆派缺乏实际内容、诗风浓艳艰涩的诗体革新运动正在开展。欧阳修学韩愈,以文为诗;梅尧臣学唐人平淡处,主张平淡。欧、梅的实践和主张,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其影响所及,在含蓄和文采上显的不足,流于浅俗。最终,苏轼以他横溢的才华,突破了前人的局限。他广泛的向前辈诗人学习,他和同时代的诗人一起前进,并向他们中的杰出者学习,他用他创造性的、丰富的艺术实践,显示了宋诗的独特力量。他继承了欧、梅的成就,超过了欧、梅,对诗体革新运动,做出了新的、卓越的贡献。苏轼继承并发扬了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他不仅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批判以及对社会的可笑现象做了嘲讽。他在他的诗中,还展开了他个人生活的广阔画面。华夏雄奇的山川,历史悠久的胜迹给了他的诗以丰富的营养,反过来,他的诗又为这些山川、胜迹增强了耀眼的光彩。二者最为完美的结合,一个是杭州的西湖,一个是黄州的赤壁。他十分重视作品的艺术性,有着深厚的艺术素养。他富于想象,奇思妙绪,层出不穷;他长于比喻,形象生动,活灵活现;他善于体物,随物赋形,尽物之妙;他擅长各种体裁,六言、四言,偶一为之,亦至妙境;但七古更适合他的驰骋纵横,更适合于淋漓尽致的充分施展他的才力。三苏轼以文为诗,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又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领域。他写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第一次以悼亡题材入词;他写了《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组词,第一次以农村生活入词;他写了《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第一次在此中出现了驾马驰骋,立志报国的英雄者的形象;他写了《满庭芳》(蜗角虚名),第一次以通篇议论入词。同为怀古,苏轼的赤壁怀古《念奴娇》较之王安石的金陵怀古《桂枝香》更有深度;同为赠别,苏轼的《水龙吟》、《八声甘州》等从狭隘的骊歌中走出来,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深度,都超越了前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苏轼解放了词体,开创了豪放一派,在词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位置。正因为有了他,词的地位开始上升,进而与诗并列。苏轼是一代词宗,他用他无限的热情投身于宋词的创作,他的豪放,激励了一千年以来的词人。他永远是宋朝词的星空中闪耀的明星。子瞻的光芒,永远照耀着东方的夜空,他与明月共伴,与星汉一同灿烂。“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独自一人,月夜起行,风息难隐英雄泪。“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兄弟二人,徒步长安,推笔磨墨,挥斥方遒。鹤立鸡群,俱为进士,何命苦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难解红尘纷扰,世态炎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确实流露出消沉的情绪,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反思,在无可奈何中寻求自我解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辈子经历的又不止这场小雨了,都顺其自然的过来了,人生莫过于此。“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字里行间流露着你强烈的激愤,只能通过对祢衡的怀念来勉励自己和友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又是何等的壮志,他总是在用他的豪情灌输到这他所爱着的土地,他所爱着的百姓。“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亡妻已死十年,今日被贬密州,偶然经过一个小土山,提着一壶酒,牵着一只驴,独自靠着小松,仰天望月,不觉思念又重现。“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夜深风静,皓月当空,江水碧澈,一派祥和静谧的气氛,微微流露出一丝惜别。“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有新茶,何不细品?有美景,何不饮酒赋诗?超然于物之外,远离家乡,动了思想的不灭之情?四上文讲到,苏轼的官场生活是多么的黑暗,但就在这黑暗中有不为人知的光明,也正是这光明,照亮了黑夜,苏轼用他的旷达,他的随和,他的乐观造就了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文、诗、词。元丰二年十二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居住、不得签署公事。可能没有这趟悲行,就没有现在的《念奴娇》、《赤壁赋》等优秀作品。但是如果没有苏轼的随遇而安,同样没有诸如此类的佳作。唯有苏轼,在逆境中驾舟游长江,感慨千古人物,叹时光流逝。“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等的惬意啊!遭贬后,能够在“闲暇”中寄情于山水,邀客同游。“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驾一叶之轻舟,飘然游于长江之上,欢快的心情,就好像羽化登仙了一般,可是我想就算是羽化登仙也大概达不到那种心态,那种放纵。说真的,神仙也做不到这样的随遇而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藏也。”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唯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可能这就是苏轼的为人之道,这就是他的处世之方。所以他并没有看中生命的归贵与重,而是更加注重于人生的贵与重。也正是这样,才造就了一代文豪,一代词宗。
东坡情何处江海寄馀生?也无人。何处寻梦,只得惘生。很早很早以前,东坡的诗句在我的严重不过就是简简单单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如此而已。我是不懂得什么是真什么是梦的孩子。所以人家东坡兄简简单单的几句“一池萍碎”就让我哭哭啼啼不知如何是好。“离人泪”时感伤。苏轼是个感伤的人吧。用杨花带出的是惆怅,带出的是分别。还有丝丝身上的泪。东坡兄喜欢玩弄我们这些愚昧无知的孩子。好多不认识的字。但是每个字,就是每个字,他们都似被赋予生命一般,发出摄人的光芒。“萦损柔肠”,何处是归向。“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睁眼才知,何谓惊异。东坡兄是桀骜不驯的。这点我绝对肯定。每当九九归一之时,东坡兄变“皆怀---”放人深省。总是在向这些文人是什么做的脑袋。什么都会。想不通。所以跟着学。也想像他们一样样样都厉害。奔赴战场般的努力练习,到底有什么给了我们那种肯定。因为喜欢东坡之诗才知道什么才值得我相信。思量,“遗踪何在,一池萍碎”。一切烦恼,无言语清。破天荒有点害怕看东坡兄的词了,不过还是很希冀东坡肉的味道。所以不管怎样都很想细细品赏何处是神伤,因为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美味,所以不会真正的相信着什么才似什么。我的最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何处归晓。很有一番“纯情”的诗,因为其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实在是很用处广泛,例如,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嗯,颇有一番“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味道。是否有什么东西偷偷的来临了?“燕子飞时”已到,不知何时又从南边飞回来。迁徙之时。不知如何,到底是什么在“燕子飞时”带到了深深的爱恋中。东坡之念,便是如此吧。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东坡之悲何处在,临江欲仙开怀。夜饮甘醇醒复醉,归来夜已三更。花褪。新榭。亭台。轩檐。苏轼有的是什么样的悲怆,什么样的过往。他的词,韵,婉,柔,幽,狂。何处见明月,一幕清帘。相见无用,思量却无言。那日,小舟从此逝,江海,何处寄馀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相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皆怀子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水龙照月吟,蝶恋独艳花,临江面欲仙。无偿不过成血泪,无缘谦是无人扬花缀。如今,飘飘然难尽东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