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1990年至1991年期间,中国开始高铁技术攻关和试验实践规划,提出分期分段兴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流的建设理念,以广深铁路为准高速化改造试点线路,并优先选择在京沪线京津段和沪宁段设计高速铁路。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5万千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6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7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策略,系统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并且完成构造速度350千米/小时动车组技术平台的搭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高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均以420千米/小时速度在郑徐高速铁路上完成安全交会,标志中国已全面掌握核心高铁技术,同时,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在全球高铁市场占据69%份额,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者。 
1、绿皮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深绿色车身,最低廉的票价,给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红皮车2、客车外表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在21世纪初的中国铁路客车中,红皮车普遍为空调客车,经常用于快速列车、普快列车等旅客列车编组。3、蓝皮车客车外表涂装主色调为蓝色与白色相间,故名蓝皮车。25K型客车最具代表性。速度快、运行平稳。4、白皮车25K型客车的后继型号。2007年,中国铁路开始开行CRH动车组列车,其采用通体白色的涂装更符合“白皮车”的形象。时速从200公里至350公里不等。铁路作为世界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中国铁路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紧密相连,从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巨变。扩展资料:在铁路还没有快速发展的年代里,绿皮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悲欢离合。随着中国铁路的不断发展,设备差、速度慢的绿皮车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一同消失的,还有乘坐绿皮车以后衣服上残留的金属和燃煤混合的特殊气味,以及从绿皮车能够打开的车窗向外望的感触。2014年7月1日,中国铁路再一次调整运行图,这也是自2007年以来铁路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中国铁路大踏步地迈向高铁时代。参考资料:人民网—沈阳最后跨局绿皮车告别之旅:见证中国铁路史(图)
中国高铁发展史:京沪高铁日赚3500万,总里程已占全球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