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曼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方式进行了阐述,宣告了DNA结构的正式发现。DNA双螺旋(外文名DNA double helix)指的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相关信息: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在双螺旋的两部分之间,由四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结着。他们谦逊地暗示说,遗传物质可能就是通过它来复制的。这一设想的意味是令人震惊的:DNA恰恰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 
(1)超级鼠体量增大(体量大小是一种性状)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因此是基因控制性状.(2)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叫做变异.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小鼠体型上与亲代有差异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该仪器是显微注射器,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子宫.因此将带有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体内,注入的部位应是输卵管;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并植入小鼠的子宫内进行胚胎发育,最终从小鼠的阴道产出,新个体由此诞生.故答案为(1)控制(2)变异;环境(3)显微注射器;输卵管;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