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硕士毕业论文等级优秀怎么写才能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2

Mumutiaoj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硕士毕业论文等级优秀怎么写才能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ALAQXL

已采纳
我去年的硕士毕业论文拿了Distinction, 用一个公式简短地回答这个问题:提前规划+高效地阅读理解+边读边写+反复修改+研读老师修改反馈。下文将用亲身经验详述。第一、提前规划为什么要提前规划?为了更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规划能将写论文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能预估每项小任务所需的时间,进而指导我们合理分配时间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同时,规划还能预留充足的时间,规避风险, 从写完初稿到论文截止日的期间,可能随时发现不少问题,比如少论据,欠字数,超字数总之,预留的时间越充裕,就越不怕意外。记得我在提交毕业论文的前1周,发现自己分析错了采集上来的数据,幸亏预留了最后一周火速修改错误,否则就要与Distinction擦肩而过了。规划什么?确定选题、制作working plan-列出从着手到完成过程中待办事项和时间,心中有数。那提前多久规划呢?我个人的经验:课程进度过半时开始规划,确切地说,可以思考选题问题了:是否可以从已学内容中切入?是否可以从接下来几周学习内容中选择一个方向?带着这样的思考上课,我在结课前就已能迅速锁定选题,结课前还能与老师沟通几个来回,吃颗定心丸。 第二、高效地阅读理解虽然这里的重点貌似是阅读,但关键词实际上是高效和理解。                    海量地阅读,相信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论文写作忠告。一篇优秀的论文一定基于大量的阅读,但大量的阅读却未必产出一篇高分论文,甚至有时候可能也不是决定因素。我毕业论文的文献引用数是78个,而我的一位英国同学则牛逼地引用了167个,最后我俩都拿到了70+。那什么才是决定性因素呢?我认为第一个关键词是高效,即有策略地阅读。读硕期间的一位导师曾说过 Read strategically at MA level(在硕士学习期间要有策略地阅读)。当然,策略阅读有不同视角的解读,每种解读都会让我们从中受益。比如在二语习得的文献中就介绍了不少阅读策略,比如精读、泛读、跳读和浏览等,这些阅读策略在范亚飞老师的“未走过,已懂得”一书中也有专业系统的介绍,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参考。完成硕士所有论文后对阅读策略有了自己的解读。逐篇阅读这一方法听上去非常用心,读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或者文章可能最快需要半小时甚至更久,读完70篇理想状态下则需要2100分钟,也就是三十多小时,关键是硕士学位攻读期间,我们需要完成3-4篇论文,有时还要同时参加讲座,研讨和社交,所以现实的苦逼,时间精力的有限不允许我们逐篇阅读,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分主题阅读,反复阅读经典文献(肯定不完善,欢迎大家补充)。分主题阅读第一个策略是分主题阅读,根据论文提纲中,集中阅读某一主题的文章节选。好处有:增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另外,也有助于系统思考撰写这一主题的思路,因此阅读更有针对性,时间投入产出比高,记得在某一概念的段落时,刚阅读完了7-8个相关的文章节选,我就已经初步构建完了写作思路。反复阅读经典文献(Seminal paper)第二个策略是反复阅读几篇经典文献,比阅读多篇文献更有用,Less is 从经典文献中,我们不仅能理解某领域的所有重要概念和研究成果,还能学习优秀发表论文的写作思路,指导我们当下的写作,还能让我们发现论文写作切入的角度。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就和识人一样,见一次聊一次不能全面了解这个人,文章读一遍所接收到的信息不全面,理解程度不深刻。我在写一门叫Psychological issues in language learning课程的学期论文时,把导师出版的一篇文章阅读了不下10遍,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了老师构建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 最重要的是深度分析了老师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的思路,甚至还模仿了这位老师首行空格的论文格式,最后这篇论文得了73,不能说这个阅读策略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但对结果的贡献绝对功不可没。哪些文章可能是经典文献呢?我会分为以下几类领域内大家的文章,几乎人人引用的文章老师写的文章,隐藏着老师的个人评分标准一类叫research timeline的文章,这类文章一般会总结某一领域中的所有重大研究,所以会让我们迅速对这个领域有宏观的把控。理解前面谈到阅读多少不是决定阅读/论文写作结果,也谈到了po主认为的两个高效阅读策略, 那和理解有什么关系呢?不难发现,这两个策略都有一个共性,死磕同一篇肯定最终读懂,从不同作者的视角阅读同一主题的要点/概念,都能最大化增强我们对于文献的理解,一旦理解了,写作的素材Idea就有了,论文中写作的批判素材、分析讨论的素材都基于正确的理解,否则论文的观点就如比萨斜塔,根基不直,塔身全斜。这也能解释论文评分标准中的critial thinking这项的评分过程,老师们首先看是否理解正确,其次再看你的分析和评论是否言之有物,理解不正确的论点都是歪理。关于理解的重要性,知名教育学家Bloom 和以它命名的思维模型早在xxx 年就已为它背书了,见下图:第三、边读边写说完了读,接着说写。读完所有的内容再写吗?我个人的经验是:边读边写,每读完一个要点的文献就开始写相关的段落,比如读完理解一个术语的所有定义-思考写作框架-落笔写。原因有二:一、写作是内化理解的步骤。二、时间有限, 读完再写不现实。第四、反复修改如果你让我说出一个论文上70+的最重要因素,我会说修改环节。修改的本质是自我迭代,就如升级系统,越更新越高级。初稿写完后,要修改,而且是反复修改,自己修改完了再找Proofreader修改。修改什么?修改内容,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精准程度,重要概念是否解释清楚,论证是否严谨,引证是否充足,观点是否连贯等等,不经过自己修改的论文转交给Proofreader修改的后果是:当他也不清楚你表述的观点时,只能敷衍帮你修改一些显而易见的语法错误,修改的银子就打水漂了,我也耳闻过同学在某宝上找了修改服务后论文仍不及格的例子。自己如何修改?边读边修改,通过更多的阅读查缺补漏。第五、研读老师的评语老师每次提及的修改意见都会转化进下篇论文自我修改的评判标准,所以虽然它不能让一篇不及格的论文起死回生,死灰复燃,但它很有肯定对下篇论文的提分有帮助,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消化。

硕士毕业论文等级优秀怎么写才能过

265 评论(11)

intrigue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介绍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2、背景信息(可选)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3、新技术回顾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对你的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简明陈述;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  阐述为什么值得研究这个问题。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结论;对成果的总结;未来的研究。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237 评论(12)

天煞1990

论文是毕业生对于学习成果的一种总结,论文写作对于每个大学生或者科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技能的展现,也是一道难关。论文是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即使写作水平再出色、写作经验再丰富的人,在写作硕士毕业论文时也要尽心竭力。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硕士毕业论文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论文写作的几个小技巧。我个人把论文三个阶段,一是读,再是写,最后是改,需要说明的是,论文写作是一种能力,各类论文的写作方法是相通的,具体什么是读,写,改呢?继续往下看:一、读(即:读哪些论文(对象),读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怎么读(方法))1读什么论文读论文,需要读经典的专业基础论文、survey(概述)论文,及5-10篇左右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好的论文怎么找?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论文了。2读论文的目的读论文的目的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了解世界上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什么是idea?怎么样产生?idea一般是在读论文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出三种比较简单产生idea的方法。(1) 第一种弥补缺陷法。即去发现别人论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读很多个论文时候,就会逐渐发现,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解决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问题。很多论文,尤其是经典论,都有很多论文跟着去提高和改善原来论文的效率、方法什么的。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找你感兴趣的论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应的弥补缺陷的解决方案;(2)第二种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与论文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产生了新的idea,不断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为一篇比较好的论文;(3) 第三种减少约束法。即减少论文中的assumption(假设),一般来说,所有的假设都是约束条件,去除约束条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过程。这三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比较有针对性的产生idea,避免看论文中的茫然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生idea过程中,不要想着憋大的idea,不要试图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体系。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往往会半途而废。你有一点点的贡献就好。没有一篇论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须在其他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3怎么读论文(1)最忌讳的是一篇论文反复读前面的几段。要读,尽量一次性读完,不管理解多少,尽量一次读完,你可以一篇论文多读几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觉得读起来难,读一读,放一放,然后再从头读。好像烧开水,没等开锅呢,就凉凉了,然后再烧。(2)读的时候带着想法读。读论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内容是什么,和以前的有没有区别,有什么不同,有没有weakness。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就忘了这个事情。怎么办呢,就是每次看完,对这篇论文做个总结,总结一下论文的主要阐述的内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对比一下,这样,就把论文吃透了。好的论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读几次。(3)看到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自己写论文时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读native的论文,非常必要。论文的文风怎么样,整个文章的版式,句子的书写,词汇的使用。论文读多了,就很容易把专业词汇积累下来,所以,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单词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非常推荐大家这样去做。二、写(写论文和读论文过程类似,包括确定论文的性质,论文的目标,写论文的方法。要了解论文的组成是什么,每一部分应该怎么写,然后再进入写论文的过程。)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需要考虑下面的过程:写什么性质的论文。如会议论文、期刊论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写的是综述(survey)、方法、理论等等。不同的论文的对象,载体,篇幅,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会议论文、短论文等对新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论文写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论文等对新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完善、高质量,所以写作时候要系统性和创新性并重。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你想要发表的地方是什么,会议还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论文。所以,在写论文之前,尽量确定要投的期刊或会议。然后,去阅读几篇最新的该期刊或者会议的论文,明确一下体例和内容大致规划。重要的是,你选择的题目和投稿对象的要求尽量切合。第二,你想要发表的时间,一定要有个发表的时间点。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时间点,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选择几个,这样你就会处于忙碌和兴奋状态,成果就会快而且好,否则非常容易消极怠工。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需要在写大论文之前,需要得到论文的接收函。在时间规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时间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关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对快些。一定要提前谋划,无论是会议还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写论文的方法。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结构。通常一篇论文包括7个大的部分,每页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个句子。所以,一篇会议论文大概200-300个句子罢了。一小时写5句,一天写一页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写一篇论文吧,当然前提是idea什么都比较成熟后。其实,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论文的组成。下面,针对论文给出7个大部分的一些内容组成:(1)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2) Performance Analysi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3) 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4) 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经典的和新的论文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5) 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150-200words)(6)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你的贡献: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1page)(7)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然后我们就开始写论文了。首先,写论文时候,最好一气呵成。千万不要犹豫,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的样子。那样往往写不好论文。一篇SCI论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写完主题部分;而一般会议论文2,3天即可。当然,一些实验可能需要时间长些。无论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说,每篇论文都可以发表,所以你写出的论文肯定是有成果的。其次,写论文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语言表述的地方。首先,尽量拼写、语法正确。保证全文没有单词错误和明显的语法错误,这个非常重要。论文学术是非常严谨的,错误拼写容易让人觉得水平不高。另外,写作句子尽量简单,每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意思,这个和中文论文差别很大。记住一定用简单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即使算上从句也尽量不要超过两句话。第三,避免用口语。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从native和好的论文里面,把重要的连词的应用学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尽量装着学术化一些。第四,尽量避免第一人称,we怎么怎么地。论文的组成元素。通常,包括图形、公式、算法、证明等等。论文应该是图文并茂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读者是同一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看完论文的图片及图注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大体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标注好每一幅图片所展示的信息,但尽量简洁。图和文本要保持一致,并且互为补充,所有图在论文中都是必须提及的。不同的图有不同的要求:(1) 第三,作图工具一定要专业,尽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图的质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尽量用专业工具作图,然后粘贴。在论文录取后,尤其期刊论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质量的图片,尽量是jpg和tif格式的。(2)最后,论文排版要尽量和论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对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尽量用latex,排版的质量非常棒的。除了图,论文里面还应该有公式、算法、证明、定义等。一定尽量用专业的东西编写,这些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整篇论文要尽量用多种元素说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最后,好的论文要有好的明确的题目,我一般是先写一个然后整篇论文写好后,查重、修改、定稿。查重目的主要是了解下重复率是多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还有助于论文的修改。(3)对于说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图,我建议一般先自己在纸上手绘大框,这样方便设计、修改,等定型后,在用专业工具绘画,这样一般效果很好而且节省时间。(4)另外,当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优先用黑白色,然后是灰色或阴影的,最后才是彩色的。据说有大概10%的男性是红/绿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红/绿色,而且打印时候大多时候是黑白的,所以,在采用颜色标识的同时,尽量加一些标识性的线条标志,要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对于这些性能分析、对比等,在解释时候一定要尽量说明图的形成原因,并包括数据。如与谁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三、改好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完成一篇论文后,先通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更改的。一般来说,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两种。写完之后通读一次,先不要再读,放两三天再说。这样容易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后再仔细更改。更改是个打磨的过程,必须字斟句酌,可以参考其他好的文章,对照写。改论文绝对不是查缺补漏那么简单,要从审稿人、读者多个角度去看,想想读者能从你这个论文里面获得多少、想看的是什么。另外,一定请领域朋友帮助审查一下,以便检验论文的正确性和新鲜性,而且可以对一些术语用词进行改善。
255 评论(8)

雾里云里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写一篇优秀的硕士毕业论文只需要三步:  1、建好框架,心中有数  论文一般都是一个自圆其说的过程,提出论点----讨论----举证----结论。  但硕士论文又不是那么的好写,因为它需要你在动笔之前自己的每一个框架和章节的内容都必须要一清二楚,你的脑海里已经构建起了知识体系,要怎么写,甚至是要举哪一个例子,所以不要着急着动笔,不然写着写着就全军覆没浪费时间。  2、多聊多思考  那么要怎么选题定框架呢,根据导师要求,多交流多翻资料多思考。导师阅卷无数,你所想不通的在他那里可能已经解决过了,不要害怕张嘴问问题和交流问题。多翻资料。  3、勤奋写作是王道  无论是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都必须要克服并且解决的问题是“拖延症”。可能就只是刚开始熬几个夜晚的事情而已,后面再修改修改,好论文都是修出来的。
23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