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lychein
《未来生命狂想曲》要想象地球在5百万年、1亿年、2亿年后的模样不是件容易的事。科学家藉由研究岩石磁性,得知各洲大陆在过去1亿年间是如何移动的,进而重组、合并、形成山脉。 这些运动并无太急遽的变化,而且这个情形未来似乎也会持续下去。大陆块与山脉移动的位置也将决定每个栖地的气候。 为了设想未来的景况,科学家必须先向过去借镜。 他们跟随着地球上生命的历程,开始辨认出一再重现的演化模式,这有助于他们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下列几种因素:地球动力学、生命的循环周期、以及地质年代表。 演化的力量或许会改变地球上生物的外观,但改变不了所有生物都得臣服的基本生存法则:繁衍、养育后代、以及抵抗掠食者。 5百万年后 在地球的历史上,世界曾多次天寒地冻,以致于高海拔等较高地区都形成了大陆冰河。而当地球表面有一大部分被冰河覆盖的时候,我们就处于所谓的冰河时期。冰河时期的一个周期大约10万年。在这段期间之内,有9万年的时间是寒冷的时期,剩下的1万年则是属于冰河时期之间的温暖过渡期。 1亿年后 地球终于在上次冰河时期结束后,首次享有一段长时间的稳定期,而生命也开始重新繁盛起来。冰帽融化后,水平面上升,整个世界温暖而潮湿。全球有如温室一般,生命繁茂滋长。生命有机体开始多样化发展,并且针对这些稳定的环境而适应变化,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这个时期里旺盛的火山活动造成了全球性的浩劫—那便是大规模的灭绝。 2亿年后 请您想象一个在未来完全变了样的地球。现在这个星球上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陆块“盘古大陆二号”,以及一片温暖、浩瀚的海洋。在95%的物种大灭绝过后1百万年,现存的是一个充满极端的世界。 
童年,似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闪烁在我脑海;又似一朵朵浪花,拍击在我心头。转眼间,六年已经过去,在这六年中发生了许多趣事,让我欢喜让我忧。 还记的,在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我是早年了一年书,所以学习成绩一直跟不上,但我对自己的生活水平要求却很高,我很眼红大街上的小孩骑自行车,便让爸爸妈妈给我买,谁知,妈妈说:‘自己学习成绩上不去,还想要自行车,比着比那,怎末不合那学习好的比学习!’听了这话,我很生气,心里想:谁说我考不好,我就给你考一个100分,给你看看!自从那天,我便刻苦学习,等到了考试,我认真答题,本以为自己考了个满分,,当老师念到我是,故意停了一下,然后高兴的宣布:‘于淼,语文94分;数学93分。'我一听,整个人都领了下来,是的,这对于平日测验不及格的我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令但全班不解的是,我竟然没跟老师说一声就把卷拿走了 回到家,我还是默默无语,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孩子,这一次考不好不要紧,还有下次,还有车子什么时候都可以买,但你必须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认真复习,考试时认真答题,一定可以考个好成绩!’我点点头,以后,我在学习非常认真,终于在1年级期末考试上得了个好成绩,我把我的捐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开心地笑了,第2天,我从外面玩完回家,一进家门,爸爸就抬过来一辆崭新的小自行车,让我爱不释手。 六年来,发生了无数趣事,开心也好,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他们都让我终身难忘。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读《西游记》有感 当我第三次读完这本重重的《西游记》时,心里有了不少的感触。 第一次时,我觉得孙悟空很厉害,很会打架,会变许多样子;唐僧很无能;猪八戒像一只懒“虫”;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第二次,我就觉得孙悟空很可爱;唐僧非常的傻;猪八戒是一只傻呆呆的东西;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徒弟吧。 而这一次,觉得孙悟空非常的机灵,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别是对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 在《西游记》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 当然,在故事中诉说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我就不多说了。 《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 当我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故事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强正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单纯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这一路上,他们翻火焰山、打白骨精,历经了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到了真经成了仙。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一起走过的日子 生活中 ,总有许多人和事在面前来来往往,却留不下任何的踪迹。可是,总有些事,伴随着曾经有过的喜悦与感伤,在记忆的里书页里永恒着,哪怕千年之后,在翻开这已泛黄的书页,也依然亲切如初…… ——题记 还记得,一年级时刚入学的我, 背着新买的书包, 看着新发的书本, 用着新的文具, 结交了新的朋友, 开始了小学新的生活。 如今,短短小学的六年,我们从幼稚懵懂的小孩子变成了明白事理大哥哥大姐姐。还记得么?我们相逢在鸟语花香的春日, 我们相识在烈日炎炎的夏日, 我们相交在硕果累累的秋日,我们相知在粉妆玉砌的冬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是的,该分别了,想起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原来是那么快乐、幸福…… 你还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走过军训生活吗?一次次在烈日下站军姿,练习军体拳,我们的挥汗如雨。一次次艰苦的奋斗,让我们团结一致;一次次刻苦练习,让我们学会坚强。对了,你还记得怎么叠被子么?叠、压、折、修,一块见棱见角的被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看着教官们一张张坚毅刚强的脸,也许经过一番磨炼,我们的意志也会出现同样的轮廓。 经过七天的艰苦训练,我们终于回到了已静多日的校园,往日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响彻了校园,直到2年以后的一天: 你还记得在小学的最后一天吗?学校让每个班组织最后一场联欢会,也为我们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天灰蒙蒙的,花儿不见了往日的活力,鸟儿不见了往日欢快的歌唱,就连行人们似乎都垂头丧气的。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教室里,没有了以往联欢会花花绿绿的装饰,没有了以往联欢会欢乐的气氛,剩下的只有对过去六年的眷恋。节目中少了以往的欢快与祝福,多了一份分离的悲伤与不舍。 当联欢会里的最后一个节目——《友谊地久天长》的乐声响起时,演唱的已不再是台上的十几位同学了,所有人依依不舍的情感都迸发了出来,用心共同唱响了《友谊地久天长》!所有人都哭了,老师也哭了,她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我们不得不分离了,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天各一方,也许会再次见到你们,不管怎样,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我们就永远是一家人!” 我无意中拉开了那个抽屉,毕业照仍静静的躺在那里,带着我对小学生活的眷恋,带着我对好朋友的不舍,带着我对小学老师的思念,静静的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