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shot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 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使中国经济发展找到了新道路,开创了特色社会主义先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国家日益强大
一、开启了当代中国历史新时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建国以后,中国作为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使自己尽快地摆脱贫困和落后,这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我们主要照搬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组织发展经济,这种体制在初期也曾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改革开放立足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突破口,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经过30年的努力,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当代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历史新时期。二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历程表明,一方面,在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视实践探索和创新,使改革开放成为推动发展的新的实践源泉和力量源泉;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因此,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不断完善和成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加显著的体制性效益。 二、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然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过程,就是围绕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展开的,就是一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一是确立并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30年实践是坚持和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伟大实践。在这条正确的发展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确立并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三、推进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由高度集权向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探索,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当中最关键的是要对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制度进行变革。与此同时,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任务,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1982年,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2004年,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制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2005年,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上列举的这些法律制度,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改革开放推进了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拓展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空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和创新。我们党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各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国上下共识,我国已进入民主法治的历史新时期。 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历程,是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且深刻地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促进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力蓬勃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二是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党的十二大,我们党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把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五、扩大了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推动了我国更深入更全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一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利益。实践证明,改革开放30年,我们坚持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是在对外开放中扩大交往与加强合作。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坚持和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扩大交往与合作。30年的对外开放扩大了交往与合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六、推动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大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提升,人民生活得到了大改善。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加速,与世界经济进程的融合加深,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些新的趋势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不竭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发展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因此,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解决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新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少投入、低消耗、零排放、可循环、高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求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回答
亲~很高兴由我来为您解答,请稍等我十分钟,我整理一下答案回复您
亲~有以下几点①改革开放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⑤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亲~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帮助,满意的话给个赞哦
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作为70年代的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过来的,对改革开放有着自己的切身体会,有着深切的感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08年,又是不寻常的一年。身处北京奥运盛会的当前,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与你打开共同的记忆之门——发掘已被时间深埋的记忆,整理像竹简一样散落的记忆,再把这些记忆做珍珠,用30年改革开放的红线串起,然后,我们共同珍藏。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决了“教师是臭老九”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的好政策,从而让教育彻底摆脱低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乘着改革的东风,我们的嫦娥工程和月球探测又取得了辉煌成果。十七大的召开,更振奋了我们的精神,给我们明确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给我们指出了新时期的任务和前进的航线,给了我们新的奋斗热情和精神食粮。他使我们的工作有源可求,有本可依,有轨可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的报告后,回顾历史,更加自豪;展望未来壮志凌云。十七大精神强调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胡锦涛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弘扬十七大精神,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在胡锦涛总书记报告激励下的由衷的心声。为了能切实地响应胡书记“以教育为本”,响应政府领导和教委领导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的号召,我时时处处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八荣八耻”为行为准则,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恪尽职守地耕耘在小学教学工作这片净土上。一、立足本职,探索创新对于教育,十七大主张改革,主张素质教育,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石。这一点对少先队教育提出了一个新层次的要求。为了能抓住时间,引导学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一点贡献,我响应十七大的号召,严格遵循素质教育的路线,积极主动地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之路。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知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以熏陶学生们的人文情敢和道德情操。每当激情澎湃的国歌响起,我的眼前就会映出一面鲜艳夺目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镰刀、斧头交相辉映,正是这面旗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走过了八十七年的风雨历程,从嘉兴南湖的烟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天安门城楼的彩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这支坚强的政党,顺应时代潮流,一步步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和辉煌。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的肌体细胞和行为主体,直接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形象。在“5,12”抗震救灾中,从不顾自己安危,大声喊“请大家赶快出去”的王理效,到为10多个受灾群众的婴儿哺乳的警察妈妈蒋晓娟,从失去了7个亲人却坚持工作的护士长黄琼,到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的谭千秋,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是他们的壮举把鲜红的党旗映得如此光彩夺目。我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为,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由于“独生子女”的惯性,许多学生发现不到生活的美,经常处于抱怨的情绪中:什么父母对自己照顾不周,什么遇到的困难太多,什么生活对自己不公啦等等念头常常占据他们的头脑,同学之间的友情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点很不利于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我通过中队活动教育少先队员应该在灾难来临时,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少年儿童送上爱心,送去信心。同时,请队员讲述上网查找有关老师舍己救人,向妈妈一样哺育婴儿的警察阿姨的故事,这一来,学生们都动手进行查找并大受感染,若有所思。趁热打铁,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感动地流下了泪水。在讨论的时候,大家畅所欲言,群情激昂,不少的学生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张慧慧同学动情地说:“人,不能索求太多,要知道感恩生活,感恩父母,奉献爱心,这才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同学们通过讨论都觉得自己其实很幸福。这一活动给了我很深的启迪:十七大倡导的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学就是好。我真为自己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高兴。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均匀地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这是我从改革开放、十七大精神中得到的启示。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师,才能潜心钻研业务,乐于从教,勤奋工作,不断创新,取得成绩。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新世纪、新时代的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因此,在常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忌“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我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切不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见利忘义,迷失方向,出现为教不廉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玷污“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拳拳学子情,痴痴育人心”仅凭我这半尺笔头,写不尽我一个普通教育者的心愿,却表达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不管怎么说,不管做什么,我都时时刻刻地记着我是一名教师,我要遵循十七大精神,“为我们祖国的人力资源尽自己一名教师的微薄之力”。因为我知道,要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天职,我知道,我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忘我,选择了无私,选择了奉献,所以,我无怨无悔。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人们的行为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现在每个人都更加渴望成功,渴望与众不同,这一切反应出来的也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这正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永动力。从个人层面上来讲,我的感觉就是,改革开放,引入新的体制,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增加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从而推进了整个社会以更快的脚步在前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致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实际行动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为党旗增光添彩,为创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弘扬十七大精神,共同描绘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