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2

wkxjh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网络文学作品论文格式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y_750187_lz

已采纳
网络文学属于快餐文化,时间性强,速成性强。于是,批评也是即时跟贴,容不得长篇大论去做批评。批评变成零打碎敲。这就使批评的难度有所增大。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从批评的对象看,改变了单打一的局面,批评者容易陷入重围。一方面由于作者的素质普遍低,对批评的理解有偏差。有的甚至认为批评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害怕批评,拒绝批评的大有人在。他们不知道批评对创作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而且作者都是匿名的,批评的对象模糊。批评者要注意文学形态的变化,不能采取过去在纸面文学上那种阵地战的架式,搞一对一(即批评者与作者)的批评或商榷。网络文学就象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不是一对一,是一对三或更多。因为在网络上跟贴,不是一对一的跟贴,是多人讨论同一篇文章。喝彩声不断,批评与反批评同时展现。这对探讨问题问题无疑是有利的,就象又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在碰撞中随时显现。同时消解了传统文学那种作者与读者的分离与隔漠,读者参与创作的欲望非常强烈。有时一个好的跟贴出现之后,作者马上就改。网络文学虽然也渴望理论指导,但又忽略理论的支持。跟贴者真正搞理论的是少而又少,大部分是作者兼作评论。比如官商,虎吼,超级教师,重生之史上最强的神等小说。这就提醒我们搞评论的,不能应付了事,要认真读贴、认真思考、认真跟贴开展批评。如果对作品没看懂或没吃透,说出的话不符合作品实际,马上就会遭到反批评。有时候甚至于搞围攻,弄得下不了台。 二是从内容上来看,网络批评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学创作要求的反映重大社会题材,在网络几乎被消解,大量的是个人化的情绪,如寂寞、牢骚等。网络文学的兴趣主要在于抒发极具个人色彩的情绪和感受,而不在于这些情绪和感受具有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深度。进一步深入分析,还会发现,沉淀在其底层的既有个人主义的内涵,也有传统的理想破灭后消沉、颓唐的后现代情调。过去不被注意或被批评的东西,现在成了主要内容。过去一般被认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发表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却大行其道,很有市场。比如玄幻小说,魔幻小说所表达的内容。诸如魔法炒手,魔门之异界至尊,六道狂神,狱锁狂龙2黑道学生3,诗词散文也多是个人感情色彩的叙说。所以,在开展批评时,不能按照过去教科书上要求的“必须映重大社会主题”“反对卿卿我我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等。现在有好些作品本身就是小资作品,是为小资写的,为中产阶级写的。过去强调的“为工弄兵服务”的号召,在网络上被消解。如果你再提这些过去的批评要求,就会闹笑话。当然为sh主义服务,多反映主流社会,是可以提的。 三是从批评的标准来看,传统的批评标准被淡漠。过去教科书上常提的所谓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统一,现在网络上几乎没人提。要的只是好看,有意思,点击率高就是好作品。点击率代替了批评标准,有的网站单纯追求点击率,有故意媚俗的倾向。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象以前那样受重视。有的认为:文学就是文学,不要与政治挂钩。思想主题也有慢慢退化和淡化的趋势,有的文章作者甚至于提出不要主题。这虽然是极端错误的,但在网络上有市场。需要加以引导。 四是从欣赏习惯来看,网络文学是即时创作即时欣赏。网络文学的时间性非常强,一篇散文你还没来不及看,就沉下去了。象纳妾记,回到明朝当王爷,风流帝王,异世之风流厨神,极品皇帝这些都是时下评论十分火暴的小说。在网络上,创作不再是个人行为。一篇文章发表后,跟贴马上就可见到。文章好不好,跟贴者马上就指出来。如果需要修改,怎么修改?批评者都会给你明确的答复。这与集体创作没有什么两样。对作者而言,无疑是件大好事,但对批评者来说,就增加了困难。批评者必须要有随机应变、一针见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理论解答文题的能力必须非常强。如果理论基础不牢,一句话就暴露麻脚。所以,网络文学对批评者要求更高了,批评者要参与创作。不但要亲自写文章,还要及时跟贴。只有理论基础非常丰厚,对网络文学非常熟悉,对作者非常了解,才能正确地开展批评。由于网络是匿名的,弄不好就会发生冲突。这种例子几乎每天都在网上有发生。好多作者都是不能忍受众多跟贴的挖苦和讽刺而离开的。批评者被轰出去的也发生过。只有批评者同时又是作者,有文章在那里摆着,才能服人。好多作者是看了批评家的文章,然后才信服你的批评的。这就象获得通行证一样,必须要有硬件作抵押。 五是从批评的形式和方法上看,网络批评基本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是即时跟贴即可。传统的对已经发表的文章进行事后批评的形式已经落后,一般是边发表边评论。其形式活泼自由,一句话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有的甚至于不说作品如何如何,只是嘘寒问暖或楼楼抱抱即可。站长们要的是人气,不愿意因为批评而把人赶跑。这说明,有的网站把批评变得可有可无。谁如果真正的指出作品的缺点和失误,反而会丢掉人气。笔者混迹于网络,即时跟贴上千条,好多读者和作者都感到跟贴是有水平的,点拨是到位的,但是也有不满意的。对发表在网络上的长篇大论,能坚持看下来的却不多。好多批评者不注意收藏自己的跟贴,说过的话接着就忘了。其实,那些有观点的跟贴本身就是创作,编辑出来就是诗话之类的著作。 因此,网络批评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一方面,网络文学创作亟需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批评家又不愿去网络开展批评。这就使网络创作出现任其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这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应该加强批评,用批评引导创作,走上康庄大道。

网络文学作品论文格式

331 评论(14)

我是二狗狗

全文下载地址:网络文学创作动机分析摘要:创作动机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也是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缘由,它给整个创作过程以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学的产生,创作内容,写作技巧,以及网络文学的生存现状,研究成果几个方面探讨分析,认为纯粹的诉说欲望应该是网络文学创作最单纯,最原始的目的关键词:文学;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笔者在以往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中,为网络文学概括了如下的定义和特征:网络文学是网民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民阅读的文学即网络文学是在网上"创作"的文学,是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eb交互等信息技术创作出来的,以互联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技术化,自由化,大众化,口语化是网络文学的特征网络文学创作动机很大程度与自由化这一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网络的技术化所带来的开放性,使网络空间中的日常活动具有身份的变动性和匿名性,以及地位的平等性,决定了网民在其间没有现实社会中的约束与限制,享有精神上的民主与自由,为那些有着文学创作爱好的网民提供了开放,平等,自由的创作空间这种自由度较高的创作环境,为有着文学创作爱好的网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使得网络文学创作在此意义上最接近于文学的本质属性因为文学创作的灵魂就是追求自由网络文学创作这种崇尚,追求自由的特点,不仅使其最接近于文学的本质属性,而且极易调动起那些有着文学创作爱好的网民的创作欲望,促进他们创作动机的形成动机(intention),在心理学上指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这一行为导向某一既定目标的愿望或意念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缘由,它给整个创作过程以重要的影响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总会出于某种原因,或者心中有所郁积不吐不快,或者有某种思想需要传达,或者要维护或批评某种现存事物等等,这都属于创作动机的范围按照创作动机所属的范围,可以把它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动机的个体因素文学创作首先是一种个体性精神活动,所以作家个体性的精神需求是创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文学创作虽然是个体性精神活动,但作家却无时不生活在社会关系的网络中,因而受着社会的制约文学创作的动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常是作家对社会向他发出的某种"召唤"的积极回应〔1 〕本文所要研究的网络文学创作动机,主要是指那些有文学创作爱好的网民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最单纯,最原始的目的,不包括那些借网络载体,以求通过高点击率或参加原创文学大奖赛取得成名或出版捷径的动机张抗抗作为一名十分关注网络文学生存状况的女作家,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动机曾作过这样的表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文学的作者,基本上出于比较纯粹的诉说欲望,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写作""进入21世纪,网络文学已逐渐成为一种更为普及的民间倾诉方式,是通往言论自由的必要途径"青年文学评论家夏烈认为,在最初的几年里,网络写手基本上都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他们的创作个性化因素非常强,如安妮宝贝的悲伤爱情,慕容雪村的城市小说〔2 〕笔者对此极有同感,这也是许多网络文学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这在那些曾经在网络上很知名的网络写手身上也同样可以得到印证:2000年11月18日,北京"网易"嘉宾聊天室里,由丁磊,朱威廉主持的一次网络文学讨论会上,与会嘉宾纷纷直抒己见宁财神说:"我写东西纯属扯蛋,能成名我自己都弄不明白上怎么回事"樱樱在回答"为什么在网上码字"时说:"为了表达的快乐我们很难得到机会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而在网络上就不必有这个顾虑可也造成了网络文坛一大批叽叽歪歪心情泛滥的现象"2005年11月在杭州签售新作《孔雀森林》的网络文学先行者,网络作家"痞子蔡"蔡智恒感慨地说:他们那一代的网络写手没有写作经验,只是希望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怀最初的安妮宝贝等人都是出自这样的"无心插柳"〔3 〕可见,纯粹的诉说欲望应该是网络文学创作最单纯,最原始的目的诉说欲望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其实质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网络文学创作的最初形式,就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是通过BBS或个人主页,然后有了专门的文学网站,展示自己的原创作品这些写作爱好者如果按照网民的类型来划分,他们绝大多数属于"风花雪月派":这类人洋溢着满腹诗情,从小就想当个曲高和寡的诗人,无奈纯文学不景气,所投诗稿从未发表,便在田里没命地刷些风花雪月的东西……〔4 〕甚至有些网络写手并未认为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能够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而只能称其为有感而发的笔记因此,这些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诉说倾向,表现出不加修饰的自然和真实,令人读来耳目一新,为之一振事实上,网络文学创作的始作俑者和较早的后继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家(或写者)属于那种"被冲动的情感所支配的艺术家"有的作者还在网上建起了个人主页,展示自己的原创作品网络文学原创阵地的设立,使网络文学的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5 〕而网络的技术性特点所表现出来的空间界限的超越,使得作品轻而易举地能够面向众多的公众,获得一个超出写作者预期,甚至是想象的读者群,使他们收到了意料不到的结果另外,网络技术为写作者提供的匿名性,使他们能够得以隐身,创作上就表现出了更多的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甚至是一些隐私性的表达,这也极其适合情感宣泄的要求文学爱好者的创作作品能够不受任何约束地得以发表,这极大地满足了个人的发表欲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作者的理念和情绪,从而使得这些"被冲动的情感所支配的艺术家"能够为所欲为地表达自己最原始的创作动机,不用去承受传统作品发表所需要的那种检查制度,创作动机得到了自由的释放就像有人所说的,哪里有会上网的人群,哪里就会有所谓的"网络文学"作品谈天说地无所顾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6 〕从网络文学的创作内容看,基本都是写作者的个人的生活经历,甚至绝大部分是爱情经历,而不是其他经历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业余创作心态,在网络上表现的就尤为突出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些经历有相当的数量,其实是作者幻想的结果幻想是指写作者通过建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幻想世界实现一种理想性的精神补偿幻想是由实现不了的欲望而产生的写作者因在现实生活中造成某种缺失,于是他将缺失性体验化为幻想,使此幻想的审美形式满足自己的愿望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中写道:"我们予此断言:一个幸福的人绝不会幻想,只有一个愿望未满足的人才会幻想的动力是未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它与使人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有关联"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幻想与创作动机的关系其实,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爱情题材最适于幻想,最适于情感宣泄和自我表现从网络文学的写作技巧看,没有传统小说的严谨性,表现出一种随意的松散,似乎是即兴写来,随意涂鸦,懒得去考虑什么结构问题作者叙述故事时,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解释,人物行为常常是乖戾突兀的,人物的性格变化和情节发展常有中断,不能顺理成章其实,这正是写作者情感宣泄的创作动机,在写作技巧上留下的痕迹,或者可以说成是情感宣泄对写作技巧的基本要求写作者如果在创作过程中不时地设计叙述的衔接,情感的势头势必要被打断其实宣泄的情感所支配的结果,就是网络文学的现实的叙述状态著名网络写手邢育森的《活得象个人》,作品中的"我"自称为"变态狂",行事和思维乱七八糟于是作品就在这乱七八糟中展开着情节,才使得人物与情节相得益彰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网络文学的产生,创作内容,写作技巧,还是从网络文学的生存现状,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创作动机,从最原始的角度分析,那就是纯粹的诉说欲望,或者可以表述为情感的宣泄和自我表现■参考文献:[1]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475-[2][3]网络文学遭遇七年之痒新华网(),2005-11-[4]程乐华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1):[5][6]从网络小说看网络文学基本特征风雨夜行人的blog ()
30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