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shiwen
给你现成的资料终归有限,你可以去查看各方经济学家对该问题的分析,集百家之长就是你的,另外,你还可以形成独立见解,这就是素质。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根据网上查到的解释,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由以上次贷危机的概念就可以知道,有关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还是和“次贷”本身的性质有关。在美国,有相应的机制对所有公民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其中就会出现信用等级不同的阶层。这里的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就是由于将购房贷款发放给了一些信用等级不高的个人。由于这一部分人的信用等级不高,因而吸引银行给他们贷款的条件就是还款利率的水平较“正常”情况要高,银行趋于利诱,选择放贷;另一方面,在与次贷相对应的债券市场上,同样有着较高的回报利率,因而很多投资银行同样趋于利益的需要,选择冒着较大的风险去做这项投资。在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银行和各投资机构和个人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借款人是否有能力还款。作为还款的抵押就是贷款者贷款购置的房产。如果美国房市持续处于“牛市”,今天也就不会出现这场危机了,起码现在还不会。然而美国政府调高利率加大了购房者还款的压力,同时,这部分人本身就是属于信用等级不够高的群体。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各方面的紧张:大家都担心自己的投资最终会因为房子贬值而化为泡影。与此同时,美国房市持续走低,随之出现的状况就是购房者即使将自己的房产进行抵押,也不足以还贷。这样,银行出于害怕严重的资金流动不足问题,为求自保,开始选择银根紧缩政策。当银行收缩“金袋”,可想而之,受影响的行业数不胜数,市场就真正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由于投资美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数量众多,因而当次贷危机发生之时,美国经济受到了影响,投资美国相关产业或者机构的那些外国企业同样将会面临严重的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这样,危机就从美国传导至美国以外的国家。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某家企业投资了美国的次贷债券,当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时,美国银行自己都难以收回其贷款,那么作为更为“下游”的这家中国投资企业必定不能够收回其投资。投资的失败引来该公司的资金储备不足,最终可能导致其资金链断裂,进而发展成为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因而当它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其它很多国家势必由于参与其中的投资而受到牵连,最终,就是今天发生的:因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图一图二中国的金融机构在近几年才由于政策的逐渐宽松而参与到国际投资者的行列。由于时间参与不够长,所以参与的深度必定不太深,因而在这次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而言比较弱。但是论次贷危机是否可能在中国发生,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在2007年,我们在报纸和网上经常可以看见暴涨的股市和投资者兴奋的表情。然而进入08年,尤其是下半年,一切正好相反。我们知道,中国建国也就60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制来维护自己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另一方面,由于人都有一种惰性:总希望不劳而获。以经济学的需求与供给定理来看,只要大家对“不劳而获”有持续的需求,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投机心理出现,也就会有更多的人冒着高风险从事投资活动。既然制度不够健全,同样社会中难以避免的充斥着浮躁的氛围,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大多数的危机都来源于缺乏充分的准备。既然今天世界已经发生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那么中国就更当应该引以为戒,在自身的机制上进行改革,并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到避免次贷危机在中国的发生。其一,政府要有充分灵敏的监督反馈机制。由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我们知道,由于美国政府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发展成为次贷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这次危机发生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及时的监督反馈。如果说在政策出现偏颇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进行改进,很可能会及时阻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当然,历史是不可以改变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以历史为戒,研究新的形势下新的应对策略。其二,在涉及到房地产这种与其它行业关联度很广的行业,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时一定要注意慎之又慎。因为这种产业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于经济上的倒退。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谨记:不可急于求成。有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急于求成,很可能出现难以消化的现象。在房地产这种产业的发展策略上,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一定要力求发展的稳劲。这篇类似,你可以参考一下。
阎海钧的 鱼群理论 全球最大的IBDA网展,红方块集团总裁!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这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对中国的影响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对中国的具体影响: (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美国《商业周刊北美版前执行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罗伯特道林:(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中国的应对措施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实物交换对于国际上交易来说可防范汇率变动的风险,对金融危机的解决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