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南
人工智能的就业前景非常不错,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当前时代属于人工智能时代,各种家电品都充斥着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以计算机为基础,主要从事科研技术类工作。 
一、CCD图像传感器CCD(ChargedCoupledDevice)于1969年在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之后由日本开始批量生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初期的10多万像素已经发展至今天主流应用的500万像素。CCD类型又可分为线阵(Linear)与面阵(Area)两种,其中线阵应用于影像扫描器及传真机上,面阵型多应用于数码相机、摄录影机、监视摄影机等多项影像输入产品上。目前CCD像元数已从100万像元提高到2000万像元以上,大面阵、小像元(感光小单元简称)的CCD摄像机层出不穷。随着超大规模微加工技术的发展,CCD传感器的分辨率将越来越高。CCD是固态图像传感器的一类,即电荷耦合式图像传感器,固态图像传感器是指将布设在半导体衬底上许多能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小单元,用所控制的时钟脉冲实现读取的一类功能器件。图像传感器作为一种基础器件,因能实现信息的获取、转换和视觉功能的扩展,并能给出直观、真实、层次多、内容丰富的可视图像信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二、图像识别系统定位的工作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一幅画面,但这一个十分“简单”过程并非如此简单。深入研究大致分为:成像在视网膜上;其次是大脑对图像进行认识、理解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一系列处理的结果做出反应。由于图像识别系统基本上是摸仿了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图像识别系统定位是采用了CCD摄像机(如同人的眼睛)通过透镜收集并聚焦来自目标的反射光线,借助必要的光学系统将此光投射于CCD光敏面上的光的空间分布信息转换为按时序输出的电信号—视频图像信号,可以在监视器上重现图像。
图像所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2001年至今,图像所已经承担了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级预研计划等在内的各类研究项目630项,合同经费近6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2项。在IEEE TIP、IEEE TSP、Pattern Recognition、O Eng、PR Letter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454篇,其中SCI收录298篇,EI收录768篇。出版专著1部。图像所也非常重视科研基地的建设,除了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外,还获得了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支持,“九五”以来获得的基地建设费用3000余万元,拥有可见光、红外等成像传感器、激光成像雷达、六自由度机械手、三轴跟踪转台、标量网络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噪声系数测试仪、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SGI工作站、MultiGen、Vega等仿真软件和EDA软件等,实验仪器及设备原值3000余万元,建成了良好的科研教学平台,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图像所还将借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环境。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图像所可以提供如下教学科研条件:(1)教学科研用房齐全。现已有科研实验用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还将新增科研实验用房面积5000多平方米。(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本学科点现有仪器设备1062台套,设备原值3000余万元人民币。还将通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购置92台套仪器设备及软件,(3)教学实验基础较好。本学科点对研究生多年开出较多的教学实验课程,根据科研中的成果不断更新和优化实验内容。多年来常年接收大量相近专业(电信、计算机、控制、生命科学、光电工程等)本科生来所进行科研实践(生产实习),学生都感到收获很大,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教师也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要求比较熟悉。(4)文献资料丰富。拥有1个专业资料室,主要用于收藏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外文图书、专业期刊、工具书和手册等。图像所平均每年投入6万元用来购置专业图书、资料,现有中外文藏书合计8万册。图像所已与校园网互联,可进行网上文献检索;使教师总能快速方便地获取最新信息。该校图书馆为图像所提供美国ERIC信息库以及ProQuest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术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等。(5)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多年来图像所积极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制订并不断完善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与博士生培养计划,选聘教授作为主讲教师,成立教学课程组,保证教学质量;引进外文原版和优秀教材用于本专业的课堂教学;普及本专业的前沿科学理念等。并注重培养学生教学和科研交叉进行,在干中学,学中干,理论和实践知识有机相长。(6)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多样。图像所承担有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使得研究生能在实际的科研项目中培养科研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图像所拥有的两个重点实验室,使得研究生得以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同时图像所师生有着大量的中外学术交流和访问的条件和机会。
图像识别是立体视觉、运动分析、数据融合等实用技术的基础,可应用于导航、地图与地形配准、自然资源分析、天气预报、环境监测、生理病变研究等许多领域遥感图像识别通讯领域的应用指纹、手迹、印章、人像等的处理和辨识;历史文字和图片档案的修复和管理等等。生物医学图像识别 例如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等。3D图像的识别江苏视图科技,专业图像识别,主要应用方向是手机拍照购物,互动营销,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手机导览增值服务,目录销售,网站商品相似搜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