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mc55
2011年9月29日,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却因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而注定要被无数国人所铭记,注定将被载入中国航天史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电视上,我们看到的是,最后发射时的璀璨和光芒,但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这背后每一寸技术研发的进步,每一处细节的精密准备,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幻想。从媒体的一些报道就可以看出安全准备工作有多么精心和严谨。“天宫”一号承载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让这个梦想变为现实,不仅仅需要科学与探索的精神,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做好种种设计、制造、安装、发射等工作。 
凌晨五点,我和妈妈还有李瑞轩和他妈妈一起坐车去山西的通天峡玩。到了车上,我和李瑞轩一起玩游戏,我妈妈和他妈妈在说话。车还没有开启的时候,李瑞轩妈妈给我们买了鸡蛋灌饼和豆浆,等他妈妈上来的时候,车就准备出发了。“嘟嘟嘟”车开起来了,车出发了。我们大家坐在车上好开心,好幸福,好温暖,好兴奋!我们大家心里就像吃了棉花糖一样的甜!车还没有到的时候,在路上车停了,有一个上厕所的地方和超市,我们下车休息了一下,等车快开的时候我们大家就都上车了。三个小时以后,我们终于到了,我们就下车准备去玩了。我们看见了一条清清的小河,又看到了许多船和山,还有几架桥我们沿着小河往前走,我们看见了有卖项链和玩具的小摊,还有卖面、饮料的小摊。我们又走呀走,忽然看见了山,我们就爬山去了,到了山顶上我们就拍拍照又走下来了,我们继续往前走绕了两个弯,看见了"象鼻洞",还看见了"神龟湖",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空气也很新鲜,有绿绿的草地,红红的木砖板这里的卫生间也跟濮阳完全不一样,门上有个牌子,牌子上写的是“无人、有人”要是有人进去了就会亮灯“有人”,你说是不是挺有意思的。我们走着走着,看见了索道可是我们刚一过去就下起雨来,雨滴的我们身上全都是,我们没法坐索道上山,我们等了一会儿,雨小了一点,我和妈妈去买雨衣,我和李瑞轩穿的是紫色的,我妈妈和他妈妈穿的是粉色的,我们穿好雨衣就去坐索道了,我们把钱给阿姨阿姨买好票,我们就进去了索道出发的时候,我们坐在缆车里不敢动,心里有点紧张,因为山太高了,我们都有点儿害怕,等到了山顶我们就下车玩了。我们看见了一个亭子,我们就在亭子附近拍照,忽然李瑞轩妈妈说:“那边有玻璃桥,我们去那玩儿吧!”我们从亭子的小台阶下去,山路好陡,而且下雨山路又滑,我好害怕啊!但是妈妈说要坚强我们要勇敢的走下去,我就是不敢看那些山,因为是悬崖,要是掉下去怎么办啊!我们走了一会儿终于到了“玻璃桥”,我们又在上面拍照。玻璃桥圆圆的,中间是红色的木板,透过玻璃桥我们能看见下面的悬崖,等我们一圈都拍完了我们就下台阶了。我们下台阶的时候看见了树林,我妈妈就和李瑞轩妈妈在悬崖扶手那拍照,我们很担心她们掉下去,可是她们很勇敢没有掉下去,我们又开心起来了。我们又往下走呀走,到了亭子那我们就坐缆车下索道了。我们下了索道就开始往回返了,走到了山下我们就坐电瓶车返回了。开了五分钟我们就下车到候车室了,我们就开始吃东西了。到了三点半的时候我们就坐车了。快四点的时候我们的领队说还有三个人没来,我们等了一会儿那三个人终于来了,我们就坐车回濮阳了。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全部过程。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根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天宫一号”升空入轨后,发射中心将在11月1日发射神八。“天宫一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新构想;1993年,经过将近十余年的探索和无数次重新设 计,终于开始着手建设太空站;1994年,准备阶段开始,在此期间,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太空航进行了9次对接;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一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2001年,命运号实验舱与团结号节点舱对接,探索号气闸舱安装完成;2008年,哥伦布号实验舱安装完成,开始安装希望号实验舱;2010年,安装宁静号节点舱。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八大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说过: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进发。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作为一名高二化学生的我,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繁荣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匿名用户2016-09-16介绍,天宫二号搭载了空间冷原子钟等14项应用载荷,以及失重心血管研究等航天医学实验设备,配备在轨维修技术验证装置、机械臂操作终端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试(实)验。在天宫二号发射完成之后,会由神舟十一号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然后它将跟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开始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朱枞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天宫二号主要有三大任务:“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它完成的任务主要是中期驻留,航天员乘神舟十一号飞船交会对接,在天宫二号工作和生活30天,这是一个中期驻留的任务。第二个明年要跟货运飞船对接,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第三个是为今后空间站进行一些技术试验,包括维修性一些相关的试验。”天宫二号担负着验证未来中国空间站技术的重任,所以这一次在轨道的设计上,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选择了距离地球393公里的轨道,这也是未来中国空间站运行的轨道高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系统工程研究室副主任王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实际上就是轨道越高,那他周围空间环境里面的这个气体就越稀薄,气体的阻力就越小,要维持这个高度,需要推进剂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