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ing1026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幸福议论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幸福议论文600字1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快乐的真蒂。从古到今,许多人曾经试图定幸福的含义,然而纷繁复杂的文化酝酿出了各种各样的幸福观,人们都把快乐之树种在了各自的心田上。但是,不管是顺应自然的知足常乐,还是勇于进取的不知足常乐。不论是明智通达的与民同乐,还是极端自私的独自行乐,说到底,幸福卸了装壮就是物质与精神两种满足。 幸福是否仅仅是物质满足?当然不是,幸福不是吃喝快乐的简单并凑,也不是个人私欲的肤浅满足。财富拥有者有时并不快乐,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法与快乐画上等号。因此,单纯的物质满足不是真正的幸福。 人们是否把幸福的天平倾向于精神的满足,孔夫子见“有朋自远方来”即“不亦乐乎”;五柳先生爱读书,“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醉翁饮酒而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于是钱钟书先生提出的”一切幸福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被世人视为真理,但仔细想,觉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存在缺陷,有的时候甚至显得苍白无力。 我常常看到给人带来幸福的音乐者在生活中却是痛苦的,辛劳的科学工作者获得成功后偶尔看到镜子里面鬓发斑白的自己,新中国也往往掠过一丝酸楚,我常常听到劳模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我心理很高兴!诚然,他们苦中作乐,变忍受为享受的生活无不显出他们的惊人毅力和高贵品质,但同时也不难看出他们的快乐包含着“克己”的意识,严格地说,这也不算是完全的快乐。许多足球迷特别崇拜20xx年世界足球先生小罗纳尔多,都认为他在场上快乐,场下快乐。肯定是个幸福的人,但是幸福不是简单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应该是物质与精神和谐同一。纯物质精神的精神的满足都只能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幸福。 精神与物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才能激活幸福的精神细胞;保持精神的愉悦,才能有信心和经理创造更多的财富。 也许你觉得获得完全的幸福实在不容易。但是物质与精神并非鱼和熊掌。你完全可以兼得。关键要靠自己去追求去创造。幸福,只要你奋斗不息勇于创造,幸福的安淇儿将永远伴着你。 幸福议论文600字2 曾经有人认为幸福是拥有大笔的金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得到的事物或人就一定要得到,所有人都要听命于甚至服从于自己对于这种说法,尽管我不赞同,但我也一样无权否定,我只能说“金钱+享受=幸福”。也许幸福的意义对于每一个来说是不尽相同的,但幸福的真谛对于每一个人却是一样的。当每个人在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幸福以后,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得到这样一个式子:快乐+痛苦=幸福;人的一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欢笑,必有泪水;有成功,必有失败;有快乐,必有痛苦;有幸福,必有苦难 如果要用生活诠释幸福,我认为我家的生活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我记事到现在,大约也有十年了,我虽然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没有那么了如指掌,但至少我还知道: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都不好,从来没有富裕过;但尽管如此,却没有人叫苦叫累、怨天尤人,家里的气氛一直都很温馨、融洽、和谐、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长大了,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学习上慢慢出现了一点一滴的问题,因而在我的学习方面家里渐渐出现了争议,后来延伸到了穿戴、玩乐父母管的越来越多,我变得很苦恼,而且他们的想法是完全对立的,我夹在中间太痛苦了、太为难了。但这种局面并不会持续得太久,不一定哪天,父母的意见突然“中和”了;与此同时,在茶余饭后这种沉寂就会一阵纯朴的笑声打破,又回到了以前的欢笑。而我也真正的体会到了幸福的真谛;它并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去修饰,需要的只是一个真诚相待的心而已。 在我的生活中,也许穿的不是绫罗绸缎,也不是什么名牌,但自己却觉得大方舒服;也许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什么满汉全席,但自己却觉得美味无比;也许住的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什么别墅,但自己却觉得冬暖夏凉;也许我的生活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高贵富裕,但至少我的生活幸福温馨,更加快乐踏实、问心无愧;也许我的生活平淡但却不乏味,在我的心里,这种生活远远超越了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裕人的奢侈生活,甚至在我看来,可以说赛过了神仙。我之所以可以在有痛苦的平淡生活里一样感受到快乐,感到满足,我坚信,不是因为我苦中作乐而是因为我真的体会到了幸福的真谛,它能带来的不只是快乐,还有痛苦中的欢笑和泪水。 我曾经听过一个人这样说“人的一生中有一死,当我们将要离开时什么也带不走,唯一能够带走的就是我们那份温馨而美好的回忆。”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仔细想想,如果这份回忆里少了那包名为幸福的佐料,这份回忆的味道又怎么会美好香甜呢? 幸福,也许每个人都拥有过;因为每个人心中的“幸福”都不一样,自然得到的幸福也就不一样。然而幸福的真谛却不一定属于每一个人,也许我已经感受到了幸福的真谛,也许明天我就会失去,也许我会拥有一辈子,再也许真正的幸福是来之不易,一旦拥有就别错过。 
大学生幸福观养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产生幸福观危机无序、混乱的社会消极现象的消除;二是从使人们重新回归正确的幸福观。这里所说的“重新回归正确的幸福观”,既包含有重新回到原来的幸福观(前提是原来的幸福观仍具有合理性),也包括走向新的幸福观(前提是比原来的道德信仰更具有合理性)。从这双重意义上,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是复杂而艰巨的。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世界,从社会角度看,至少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 从对大学生幸福观危机的根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涉及到社会公平和长治久安的大事。如果一个社会一直处在与个人利益相对立和冲突的状态,时时处处要求个体为其作出牺牲,我们便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的正当性了。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社会称为“虚假的集体”。现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之中,阵痛中的幸福观危机的重要根源是善恶因果律的中断与紊乱。善恶因果律的中断,导致伦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缺乏。现代中国伦理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就是重建道德的善恶因果律,由此建立新的正确幸福观的合理性基础。 确立幸福观培养在高校德育中的核心地位 幸福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幸福观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呵护以及给以人文基础上的幸福观,是一种满足人的合理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品位,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给每个人以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确立健康的幸福观,获得幸福的感受,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德育观的重要举措,也才能真正得到大学生的真正认同。“因为每个人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特殊的、对他们说来是同他们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普遍的东西一般说来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所以他们认为这种共同利益是‘异己的’,是‘不依赖’于他们的,也就是说,这仍旧是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或者是他们本身应该在这种分离的界限里活动。”对于个人来说,大学生对以维护这种“共同利益”的幸福理想要求的接受要以个人幸福感满足为基础。高校德育归根到底是围绕人的幸福而展开,“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实现高校德育要由重幸福观知识的教育向现实中大学生科学幸福观培养转变 每一种幸福观都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它为人们提供一个关于人生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为人生指明了一个奋斗目标和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域里,幸福是一种主客观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基础即是人的实践”,而“人的实践是一种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活动……因此任何幸福的获得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它离不开追求幸福的‘所欲’所指向的对象的刺激或满足。”作为伦理德性的幸福也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亚里多德始终坚持人的伦理德性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惯性的行为实践,必须“进行现实活动,才能得到这些德性”。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表现勇敢才能成为勇敢的。”我们要以科学幸福观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幸福生活方式的养成,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希望可以帮到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