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yizhen
学生作文最苦恼的问题就是写不长。中考要求写600字以上(北京的中考作文要求写800到1000字),高考要求写800字以上,可学生怎么也凑不够字数。为了达到字数要求,想了许多办法。第一,开头戴上一顶华丽的硕大的帽子,来一组风马牛不相及的排比句,或者拿时间说事,或者拿岁月说事,东拉西扯半天,引出了中心事件,三言两语说完了,又开始空发议论。第二,板块拼接,东拼西凑。比如写爱的话题,第一板块母爱,第二板块师爱,第三板块友爱,结果那一块也没说透。第三,到古纸堆里讨材料,从孔子、屈原一直说到林则徐、谭嗣同。首先分析一下写记叙文的心理过程。写记叙文既需要形象思维,又需要抽象思维。看到一个题目,应该由这个题目联想到相关的生活画面,这些画面在大脑里形成了表象,然后用文字把这些表象描绘出来,这就描绘了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人、是事、是景、是物。至此形象思维完成了它的任务。再说抽象思维,针对一个话题,要把它分成几个方面。比如写母爱,母亲为了我的幸福生活怎样的辛勤劳作,母亲在生活上怎样照顾我,母亲为了我的错误怎样的痛心疾首,母亲怎样在做人方面对我严格要求,母亲怎样在学习上关心我,我考砸了,她怎样安慰我、鼓励我,我考好了,她怎样的兴高采烈。每一个方面都写上一件事,七八件事有了,还凑不够600字吗,还用得着再去写师爱和友爱吗?其次,要写具体。怎样写具体呢?第一,要把记叙的六要素交待清楚。看似简单,也不易做到。有些学生连人物也交待不清,总是“你”呀、“他”呀,谁呢?写时间,“那天”、“那晚”,哪天哪晚呢?为什么不直接说明呢?违背了表达清楚明白的原则。还有些同学不注意把结果写好,结果往往包含了事件对我影响,这正是写此事的目的所在,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但学生忽视了,功亏一篑。第二,要把人物写具体,要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具体。当然篇幅所限,不允许工笔勾勒,最好是漫画式的勾勒,写出人物的特征即可。当然人物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要为表现中心服务。鲁迅写孔乙己的外貌句句都有潜台词。《金鸟》中写到“狐狸翘着尾巴钻进了树林。”多写了“翘着尾巴”四个字,一幅生动的画面就出来了。第三,要把事件放在具体的时空中去叙述,写写背景。冬天还是夏天,晴天还是阴天,清晨还是傍晚,刮风了吗,下雨了吗,第三,要来点想象和联想。想象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呢,当然这是虚写。还要来点联想,通过关系联想插叙其它时空中的相关的事,以此来丰富内容,突出中心。比如有一个学生写放学后父亲来接他,他坐在摩托车上和父亲走了几十里路,他的思维就一直没脱开这一路,只写父亲为他遮风,把大衣披在他身上,为他御寒。怎么就不想想父亲从哪儿来的呢?从远在五十里外的工地上。看父亲为了接我绕了五十多里的路。他在工地上干什么呢?卖苦力。他为什么卖苦力呢?为了给挣学费。他为什么要给挣学费呢?当初是他坚持把我送到了收费的私立学校。内容丰富了,字数多了,中心也突出了。借助联想可以将不同时空的事件拉扯到同一时空里,联想就像一只鸟,可以古今中外的自由飞翔,但是它一定要紧紧的系在中心这条线上。(参见我的博文《站在祖国的地图前》,《军营赞歌》)再说议论文。要围绕论题多角度的立论,一个树杆不是树,它是个木桩,只有长上枝叶才是树,议论文也一样,只有多个分论点去支撑中心论点,才能全面、严密、有说服力。前些年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题目《由滴水穿石想到的》,学生给出了许多精彩答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分论点啊。关于议论文,仅举一例,不再展开。懂得方法是一个方面,要想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观察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既然是论文当然是需要有论点,根据论点展开论述,你说的太短说明你找的论据不够,还可以在续写些
常言说: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子尾,也就是说,文章开头和结尾,不要太长,但是,要写得有文采,有号召力。你说的议论文如何才能写长,其实就是指的议论文的第二部分。议论文论证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作为论据,但是,要把文章写长,还要使文章有水平,那就要最好用事实论证。常言说,事实胜于雄辩,鲜活的例子,最能使议论文显得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当然,在你的手头没有新的例子时,也可以用古人的例子。不少人都把头悬梁,锥刺股的例子,用在证明学习刻苦的必要性。其实,你不用这些例子,也许更感人。诸如,你的同学刻苦学习的例子,具体而真实,比用古人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在举例当中,你感到文章长度不够,就再加个例子,最后,用“总之”或者“总而言之”来收束全文,照应观点。这是我教学中的经验,不妨你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