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和蓝干
可以让论文更有水准论文查重,主要是用于端正学术行为,提高大家的专业水平,最终达到高校要求的毕业条件,是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不过,有些同学自己写的论文重复率还是会超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自己写的论文重复率还是很高呢?其实主要原因是论文中的专业术语被算重复率了,论文查重是根据论文的章节划分之后,在各章节分别检测查重,得出章节查重率,从而计算出全文查重率。章节区分一般以论文的目录为基础准则。论文的目录、专业术语定义、摘等内容都是会被论文查重系统自动识别出来的,因为这部分是有规定好的格式的。但是要注意这部分内容的格式是正确的,如果引用部分的格式不规范,那么查重系统检测时就可能会无法识别,从而将专业术语定义、引用等内容计算进论文查重率。虽然说会被检测识别查重,但是查重时论文的专业术语定义和概念一般是不会计算重复率之中的,如果定义和概念出现重复部分,则说明可能使用的查重软件不是正规有效的论文查重,应当使用正规的论文查重网站比如“知网”“paperpp”等论文查重网站。如果检测的论文专业术语定义和概念还是有重复率,这就说明论文的专业术语定义和概念格式存在错误,导致论文查重系统无法自动识别出来。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例如:desk桌子time时间life生活book书本room房间honesty诚实worker工人pencil铅笔computer计算机名词的用法:除代词外,在句子中用作动词的主语或宾语的词,或是在独立结构中表示名称的词,或是在联系动词后作表语用的词名词的分类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专有名词:表示具体的人,事物,地点或机构的专有名称。China中国Asia亚洲Beijing北京普通名词:表示某些人,某类事物,某种物质或抽象概念的名称。例如:teacher老师tea茶reform改革普通名词又可进一步分为四类1)个体名称(IndividualNouns):表示单个的人和事物。horse马car汽车room房间apple苹果fan风扇picture照片2)集体名称(CollectiveNouns):表示一群人或一些事物的名称。people人们family家庭army军队government政府group集团3)物质名词(MaterialNouns):表示物质或不具备确定形状和大小的个体的物质。fire火steel钢air空气water水milk牛奶4)抽象名词(AbstractNouns):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或其他抽象概念。labour劳动health健康life生活friendship友情patience耐力名词又可分为可数名词(CountableNouns)和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Nou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有名词| | |名| |个体名词 | | | | | |可数名词 | | | |集体名词 | | | |普通名词| | | |词| |物质名词 | | | | | |不可数名词| | | |抽象名词 | |
从哲学角度讲,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个别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纸,白马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到“白”的概念。而意思,指的就是语言文字的含义。所以,从哲学的角度上讲,这两个词相差悬殊。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口语中,也常常把它们通用。如:化学的概念是什么?化学的意思是什么?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某某是什么意思和某某的概念也就差不多是一回事情,当然,概念更显得正式些。
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专有名词: 表示具体的人,事物,地点或机构的专有名称。例如: China 中国 Asia 亚洲 Beijing 北京 普通名词: 表示某些人,某类事物,某种物质或抽象概念的名称。例如: teacher 老师 tea 茶 reform 改革 普通名词又可进一步分为四类 1) 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s):表示单个的人和事物。 horse 马 car 汽车 room 房间 apple 苹果 fan 风扇 picture 照片 2) 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s): 表示一群人或一些事物的名称。 people 人们 family 家庭 army 军队 government政府 group 集团 3) 物质名词(Material Nouns):表示物质或不具备确定形状和大小的个体的物质。 fire 火 steel 钢 air 空气 water 水 milk 牛奶 4)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s):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或其他抽象概念。 labour 劳动 health 健康 life 生活 friendship友情 patience耐力 名词又可分为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s)和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有名词 | | | 名 | | 个体名词 | | | | | | 可数名词 | | | | 集体名词 | | | |普通名词 | | | | 词 | | 物质名词 | | | | | | 不可数名词| | | | 抽象名词 | |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分,表示一个或多个。 a book 一本书 two books 两本书 不可数名词:不分单,复数;抽象名词, 物质名词和专有名词一般是不可数名词。 sand 沙 sugar 糖 有少数名词即可作可数名词,也可作不可数名词,但含义不同。 glass 玻璃 glasses 玻璃杯 paper 纸 paper 报纸,文件
下面引用四段代表性的论述,这些论述对语义及概念体系研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历史状况论述给出了比较准确的概括。论述1:假定语言L的全部表达式组成集合W={E1,E2,…En…},怎样确定各个Ei的所指U={M1,M2, …Mn…}?怎样确定各Ei和各Mi之间的关系,亦即怎样确定映射法则(E)R(M), 使W映入U和使U映入W? ……然而W的成员的所指却更为缥渺多变,甚至无迹可求。因为我们不知道U中有哪些基本单位,也不知道有哪些复合单位,所以,我们不知道U是不是可列集,甚至也不知道怎样列举U的各个成员以及U的成员应该用何种方式去表示。 论述1里的“假定语言的全部表达式组成集合W”显然是论述者心目中的语言空间,而“各个Ei的所指U”是论述者心目中的语义空间。这两个空间存在映射关系,这一观点论述者是非常明确的。但是 论述者认为 这个W空间(语言空间)缥缈多变,而那个U空间(语义空间)更为缥缈多变。为什么?因为存在着一系列的“不知道”:一个不知道(注:指引文里的第一个“不知道”语句,下同),两个不知道,三个不知道,四个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不知道,总共是五个不知道。可以看出 这位论述者对语言空间W和语义空间U的研究前景都持悲观态度,更不用说两空间的相互映射了。论述2:语义场分析和义素分析提出了一些而不是全部语义分析维,只能用于有限的语义空间,用于全部词语还远远不能胜任。 论述2不象论述1那样高屋建瓴,但比较中肯,可以说反映了语义学界的一种共识。论述3:现代语法研究都遵循着从言语求取语言法则的研究途径言语 => 言语(传统语文学)言语 => 语言符号系统(结构主义语言学)言语 => 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学) 论述3对20世纪语言学研究主流的概括比较准确,现代语法研究确实都遵循着从言语求取语言法则的研究途径,这是语言学界的一个基本共识。但这里应该补充一点,那就是论述3中关于“传统语文学”的论点并不公正,特别是对中国的训诂学,看来论者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了解很少。这个问题虽然与本论题有密切联系,但该论点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这里就不作进一步讨论了。 从论述3可以清楚看到 20世纪语言学研究的主流是不涉及语义和概念体系的。在90年代我国语言学界感受到了这一不足,多位学者提出了语法、语义、语用三平面说,还有学者提出了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说。三平面说和小三角说都是对摩里斯的语言三维度说的回归,是语言研究目标的重大转向与进步。但这一转向在我国还基本处于方法论的探索期,语法、语义和语用三维度的实际研究并没有冲出原来的“自成独立王国”状态。论述4: 语言规则描述的是规范的语言现象, 而实际的语言材料不都是合乎规范的。 语言规则实际只是在统计意义上是成立的。 几乎所有语言规则都不能百分之百适用于一切语言事实。 语言规则往往只能描写语言现象的主要方面, 而细微的语言现象往往覆盖不了。论述4的3项论点在语言学界和计算语言学界都享有极大程度的共识。论述4看起来几乎是无懈可击,与论述1有异曲同工之妙。基于上面的4项论述,本论题可以说是处在前景相当暗淡的状态。论述1等于说:语义及其概念体系基本处于缥缈状态,而且也很难改变这个状态。论述2通过语义研究的一个侧面申述了对论述1的支持态度。论述3干脆把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定位在语言的形式结构,对语义采取明智的回避策略,或作为句法分析的补充。论述4的统计转向主张十分明确,对语法学研究表面上采取了彬彬有理的态度,但“规则必有例外,实用价值有限”的中心论点是坦率的,这等于说作为语言学一部分的所谓“语义及其概念体系”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这就是本论题在上世纪末面临的状况,前景似乎不容乐观。规则之路确实很困难,但是科学探索总是在知难而进。实际上 几十年来 人们不断从五个方面来努力改变上面所说的困境。一是语言学研究向上述三平面的扩展,特别是语用学转向。第二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第三是内涵逻辑语义学的进展,第四是词语网络研究的发展,最后是HNC的探索,它是对中国训诂学和以Schank先生为代表的先行探索的继承和发展。
概念既定义,范畴,可以说概念是意思的充分条件,既意思包含在概念之内,概念的外延大于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