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azhou18
法律分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积极推动绿色发展。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信贷指引,推动绿色消费信贷,发展绿色债券,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落实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为关键,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生活源污染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以企业和工业集聚区为重点,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分类管理、分期升级改造。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简介。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深刻认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的重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客观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的客观需要。
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步入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正如《建议》指出的那样,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首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农业、生态各类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真正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