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7

didiqiu120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心理学论文分析孔子的个性心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drdyp

已采纳
《论语•先进》最后一章是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几位弟子课后聊天,孔子问几个弟子的志向。子路、曾皙、冉有都各自谈自己的理想,只有曾皙一边弹琴一边当听客。最后孔子点名让他表态,他才停止弹琴,把琴放在前面的几案上而发出“铿”的一生,还推托不想说,是孔子反复启发才说出自己的志向和愿望,他的愿望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说,在暮春时节,已经换上春天的衣服了。气候温暖之时,和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十几岁的少年,共同到沂水中去游泳,尽情畅游,然后到鲁国城郊祈祷祭祀的祭坛上休息一会儿,吹吹温煦的和风,然后大家唱着歌就回家了。这是一种自然闲适的生活状态,确实很惬意。应该说这种生活状态几乎谁都追求,顺其自然,天气暖和和了就到外面洗洗澡,到高处吹吹风,何其舒适潇洒。古代衣服比较简单,一般人衣服都带里子,即有里面两层,冬天里面絮上丝绵便是冬衣,到春天把里面的丝绵掏出来就是夹衣,即曾皙说的春服。而经过一个冬天寒冷的煎熬,人们可以到外面尽情享受自然的空气与阳光,多么舒坦。因此古代特别重视上巳节,后来变成三月三郊游的习俗,便是这种情况。著名的戏曲《杨八姐游春》便以这个节日为背景。所以曾皙的愿望有普遍性,所以孔子叹息赞美他。还有一层意思也要注意,曾皙是平民,不是贵族,因此对生活要求不高。一般看,普通平民容易满足与快乐。温饱以上便可以快乐。而曾皙这种感受便具有平民性。 但这是日常生活并非需要什么人重用,也不是什么目标,其实与孔子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的答案不一致。这里有偷换概念的嫌疑,曾皙的回答是答非所问。前三个人回答的都对题,而曾皙回答的有点离题,如果是考试,曾皙的应该以离题论,但却得到孔子的高度肯定。这倒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但因为是师生间随便的对话,外面也不必去追求什么微言大义。平心而论,这里确实反映出孔子在追求理想之外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在极其劳累的时候轻松一下。过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论语》孔子这种心情随处可见,这正是普通人都有的心态,孔子是普通人,这种心态的随时流露便是很好证明。不必神话之。

心理学论文分析孔子的个性心理

108 评论(14)

唐门弟子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21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