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写论文最多的人是谁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7

goneaaro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写论文最多的人是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vs1988

已采纳
应该就是欧拉吧,他发表的文章的确很多

写论文最多的人是谁

274 评论(14)

一休哥FU

1947年12月19日,联合国首次颁布了《旗帜法典》。此后数年,先后对该法典进行了修订。其中特别提到一点——降半旗,这算得上法典里面的特殊规定。只有对全世界人类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在逝世后,联合国才会为其降半旗。自从联合国有了“降半旗”这个特殊规定以来,先后为六位中国人享此殊荣。其中五位耳熟能详,都是中国领袖,唯独最后一位,身份有些许特殊。说起联合国“降半旗”,通常都是为了“致哀”。从联合国成立的目的来看,为的就是世界和平,而“联合国旗帜”代表了人民对和平、团结的渴望和梦想。但是从“降半旗”的规定出来后,前前后后其实并没有为多少人降过半旗。即便《旗帜法典》中规定,但凡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逝世后,就会“降半旗”。可实际上这么多年,享有过这等殊荣的人也屈指可数。而中国,却足足有五位领袖。这第一人,自然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周恩来。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京逝世。这一年,是他在任的第二十七个年头。往日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已然满面苍容。那些年,周总理为了新中国、为了中国百姓,鞠躬尽瘁。临近末了,周总理饱受病痛折磨。随着那声“这里没事,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落下,周总理闭上了双眼。当消息传遍神州大地,闻者不由一阵心痛。周总理葬礼当天,有人从外省坐火车、从近郊徒步,都臂绑黑纱、胸佩白花,只为送他最后一程。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更是人民的好领袖!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到联合国后,当日联合国就为其降了半旗,一直持续到1976年1月15日。也就是这一年,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朱德在京逝世。和周总理一样,朱老总一生同样为民、为国。仅在周总理逝世数月,朱老总就与世长辞,这不免让人倍感伤感。对于这位和毛主席并称“朱毛”的元帅,中国人心头总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对于联合国来说,朱德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难发现,彼时朱老总担任“中国人大委员长”,严格意义上算不上国家元首,似乎不符合降半旗的规定。为此在不少记述中,总能看到“破格”的说法。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朱德担任人大委员长之后,也肩负着迎接国外元首的责任,而作为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中国的象征人物之一。无论从现任职务、象征人物来看,都符合联合国《旗帜法典》。
305 评论(12)

孤岛的寂静

不是欧拉还能是谁哦?不要毁自己好吗?欧拉信徒绝对会众怒的好不好?——百度欧拉吧
87 评论(12)

jzxyhxhgxy

通常情况下,论文署名的作者是3到6个人,没有署名的上限。建议论文字数小于15000的,署名不要多于5个人。论文署名的格式如下:在IEEE CSO2009的论文修改中,作者姓名和单位应该放在论文标题下方,居中用12点字体显示,不要加粗体。论文有多个作者时,可以用分2或3列的方式来显示,具体可以参考几个实例模板。作者单位应该在作者下方,使用12点罗马字,如果可能,加上作者的email地址,也是12点罗马字,具体可见模板与实例。在作者信息下面保留2个12点字体的空行。对于中国作者,要使用“名+姓”的格式写作者的名字,否则的话在检索数据库里面出错。例如,有个叫张三的中国作者,如果他的署名是Zhang San,因为检索机构是国外的,国外都是名前姓后的方式,检索到数据库中就是San Z,名经常被缩写为一个字母。所以务请各位作者注意。
178 评论(14)

讨厌的小木虫

联合国历史上,曾经6次因中国公民去世降下半旗,其中5次分别是为周恩来、毛泽东、彭德怀、宋庆龄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去世降半旗。仅有一次,是为了一位名叫杜照宇的中国军人的牺牲,降下了半旗。2006年,杜照宇以联合国维和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奉命前往黎巴嫩执行公务。2006年7月26日,因观察岗哨遭遇以色列空袭,杜照宇与另外三名外籍同事一道遇难。事情发生前的几个小时,杜照宇刚刚才与家人通电话报了平安。文章图片1事发的当天,杜照宇为了照顾一位生病的女同事,和一个年迈的老观察员,毅然决定继续留下来站岗,结果不幸遇难。事发之后,黎巴嫩政府强烈谴责以色列空袭军事观察站的行为。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随即在吉隆坡发表了讲话,对这件事表示震惊和悲痛,并说道:“杜照宇是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杜照宇和他三位同事,是代表联合国在执行公务,他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光荣牺牲,于是联合国为他们降下半旗,表示致哀。维和英雄杜照宇,1972年出生在山东的济南。父母都是山东省科学院的员工,父亲是研究人员,母亲赵茂华从事财务工作。杜照宇的同学许斌说:1990年,他和杜照宇一起考进了军校,从本科一直读到国防大学研究生,他们当了六年的同学。毕业之后,二人又先后被派到印度工作,有着非常深厚的友情。许斌眼中的杜照宇,是一个非常诚恳、老实的人。他长着一张国字脸,眼睛不大,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没有知识分子的老谋深算,反而有一种坦诚、亲和的魅力。文章图片2杜照宇心地非常善良,乐于助人。谁的家中有困难,他马上就上赶着去帮忙。1996年,许斌因春节不想回家,又找不到地方住,杜照宇就主动把他请到家里,然后亲手给他擀面条。因为父亲是科研人员的缘故,所以杜照宇也喜欢没事就钻书店和图书馆。为了写论文,他抄了很多卡片笔记。杜照宇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算差,却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习有时需要复印大量的资料,他觉得太贵,就会直接就用手去抄。很多家庭条件比他好的人,都没有他这么刻苦。2001年的时候,杜照宇担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武官助理。许斌跟随代表团访问印度,团里四十多个人,不敢喝印度当地的水。杜照宇知道后,就和同事一起拿着使馆的热水壶找到代表团,一壶一壶地,给每一个房间烧开水。许斌说,像他那么热心肠,又细心的男人真的很少见。
12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