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aizheng
汕头市聋哑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现开设语言听力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级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除开足国家教委规定的课程外,另开有服装设计、计算机、英语等课程。学校占地381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63人,学生321人,开设19个教学班。 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德育、艺术教育、学前康复、口语教学等方面形成特色,多次承办省级教育教学教研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近二年来分别被教育部、中残联定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获“广东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被汕头市委、市政府评为“汕头市先进集体”;学校课题被列为汕头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重点课题;学校网站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校优秀网站”、汕头市“十佳学校网站”。提升学校综合服务功能。通过特殊教育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使学校成为粤东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指导中心、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实现我市特殊教育现代化。 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的个性体现,该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德育工作、艺术教育、康复教育、口语教学等方面初步形成特色,其中艺术教育、康复教育更是该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亮点。1、在德育工作方面为了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变成聋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学校建立一支思想品质较好、业务素质较强的德育队伍,同时调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根据不同的业务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整体化、系列化、规范化。该校学生庄文洁、陈佳纯荣获“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谢荣书荣获“汕头市小公民标兵”称号,鄞英、陈佳纯荣获“汕头市三好学生”称号,谢俊辉、陈映燕、姚少虹、王枫耿荣获“汕头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广州市聋人学校对该校九年毕业后到他们学校就读高中的学生评价很高,认为他们:不但文化基础扎实,而且思想品质好,道德水准也高。2、在体育、艺术教育方面体育、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该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重视挖掘、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主能动性。①该校舞蹈队平时重视加强队员基本功训练、节目排练,常抓不懈。难以想象,从小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生们如何去把握舞蹈中的节奏与旋律,更难以想象,连节奏和旋律都无法听到的她们该怎样去理解音乐里蕴含的情感。老师们凭着对特教事业的执着,迎难而上,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聋人学好舞蹈的路子,使汕头市聋哑学校舞蹈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跨越。舞蹈节目多次获全国、省、市残疾人艺术汇演奖项:2009年舞蹈节目《红头船 潮乡情》参加全国及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得全国金奖和省一等奖;2007年舞蹈节目《鼓舞》荣获广东省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特等奖、全国三等奖;2005年舞蹈节目《聋舞新歌》荣获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银奖、广东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特等奖、潮汕星河奖一等奖;舞蹈队学生陈佳纯、庄文洁等同学分别获“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汕头市小公民标兵”、“汕头市三好学生”、“汕头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04年2月24日庄文洁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录用为正式团员,成为广东特殊教育学校中首位登上中国残疾人艺术最高殿堂的学生,并参加《千手观音》的演出;舞蹈队学生鄞英2008年9月在残奥会闭幕式参加舞蹈《星星你好》演出,舞蹈队的事迹多次在《羊城晚报》、《汕头都市报》、《特区青年报》、《特区晚报》报道,汕头市电视台“5461”栏目还对庄文洁做了专题采访报道,广东省电视台以庄文洁的经历,制作了《舞者无声》专题新闻片,参加国际新闻片大赛。②近年来,学生美术作品有200多幅作品,分10次参加全国、省各级书画大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如2003年由教育部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组织的“身残志更坚,巧手绘明天”首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美术大赛中,学生刘俊生、肖杭生、封洁赟等十多人分别获三等奖、优秀奖,并获得3500元的奖金;2008年在第二届全国残疾儿童艺术作品比赛中,该校参赛的120幅作品获金牌7块、银牌11块、铜牌12块、优秀奖50多名,学校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与指导奖。③该校运动队体育项目参加汕头市首届运动会竞赛,在与各区县代表队角逐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获得7块金牌、6块银牌、13块铜牌);2007年汕头市残疾人田径、游泳锦标赛中,该校队员在与各区县代表队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个人第一名有6人,第二名有2人,第三名有4人)。3、职业技术教育该校五年级至九年级开设缝纫制衣课程,教会学生裁剪和缝制各式服装,为学生毕业后到社会谋求职业打好扎实基础。4、听力康复教育方面1989年开始为聋童检测听力,进行聋疾评估,同时为听障儿童验配助听器;1991年开始为聋童制作耳模;1992年2月起开始尝试“母子同训教学法”,对2-7岁的聋幼儿实施“一对一”的听觉、语言、交往强化训练。自1992年以来,先后收训聋幼儿168名,其中已有100多名聋童康复后进入普通小学。康复部教师还为金平区、龙湖区以及潮州市建立语训点,提供技术指导,并免费为聋儿检测听力;为听障患者验配助听器和制作耳模。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和上级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汕头市‘八?五’、‘九?五’残疾人康复先进单位”、 “广东省三项康复先进集体”,被汕头市政府授予“残疾人之家”称号。 “广东省聋儿康复教学现场会”在该校举行,推广“母子同训教学法”。早期干预(包括医学康复和教学康复)是为了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与补偿,使聋儿走进正常的有声世界,并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5、在口语教学方面积极推行 “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法”该校对“口语教学”的实施方法是:“以口语为主导、手语为辅助手段;创设情景、重视直观;注意表情,利用语境;重视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努力提高听觉水平和看话能力,努力提高言语清晰度和唇读能力;加强读写训练,促进语言的内化”,强调“以口语带手语,口语和手语同步表达”。 让聋童回归主流社会,是一场长久而艰苦的工作,聋教育应向前拓展,对聋幼儿实施早期干预、早期开发是解决我国聋教育发展落后的关键,否则效果更差。开展教研教改是一项长期面对的工作。该校把“全面提高聋生素质,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坚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充分掌握聋生听力损失情况和学习特点、学习困难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改进教学方法。在广东省第一、二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中,该校共有17名教师参加,分别获得现场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四等奖2个、优秀奖3个;送审课件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送审的教学录像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7个。汕头市聋哑学校教师在2008年广东省特教委员会举办的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周跃辉老师的论文《谈特殊教育学校网站的建设》荣获论文一等奖并在大会现场发言交流。叶雪琴老师的《王立比田军高》荣获教学设计一等奖。徐津老师、王晓玲老师制作的课件荣获教学课件二等奖。林琅老师、黄瑞霞老师的论文荣获论文三等奖。陈丽珍老师、李黎青老师的教具荣获手作教具三等奖。另有三位老师的作品获优秀奖。在广东省第一届聋儿康复教学技能大赛和第一届听力语言康复学术年会,该校有一篇学术论文入选论文汇编,两个教学技能录像参加交流,2008年有两篇论文《谈特殊教育学校网站建设》《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教学主导语言》参加第四期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研修班论文答辩。2010年6月,周跃辉老师撰写的论文《谈特殊教育学校网站建设》在全国第四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该校共有23名参加,分别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四等奖2个、优秀奖14个,今年挑选教育教学、艺术教育、舞蹈、美术等40幅图文并茂的作品参加省特殊教育开放改革30年的成绩与经验画册出版。 该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制度保证,措施到位,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坚持“安全第一、教育在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四、规范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该校通过不断努力,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及工作规程,包括《汕头市聋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汕头市聋哑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汕头市聋哑学校饮食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汕头市聋哑学校各部门人员工作职责》、《汕头市聋哑学校修缮管理暂行规定》、《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汕头市聋哑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等等。行政人员各施其职,分工合作,达到和谐管理。所有行政人员都带头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行政人员的考勤、值日制度,在各项工作中成为完成学校目标的带头人。抓好教师职业道德,狠抓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风、班风、校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安全管理、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校园校貌改造。在汕头市教育局、汕头市残联及社会人士的关心下,近几年,学校新增设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设备,新建学生浴室20个及洗衣房,校园内操场全部重新铺水泥地埕,更换学生宿舍门页、卫生间门页,更换学生宿舍睡床(170个床位)、餐桌及餐椅(160个座位),装修食堂、食厅、教室,添置各班学生课桌椅、讲台、教具橱,部分班级配上了电视、电脑,大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经过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发展起来,现已取得可喜成绩,今昔相比,真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当前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特殊教育事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大力提升特殊教育事业水平,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位残疾人的人生。广东省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汕头市各级领导对残疾人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为解决该校教室、学生宿舍严重欠缺问题,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易地重建一所功能齐全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必将努力争取尽快易地重建汕头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把该校办成集盲、聋、弱智于一体,有听力康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培训、高中教育及职业教育为一体的骨干学校,办成有质量、有创新、有特色、有活力的地区示范学校尽心尽力。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大学期末论文的结构模板,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可以的手势的起源是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而把手势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则和聋哑教育同步的。在没有聋哑学校之前,社会的个体的简单的形象根本不称为手势语。聋教育的发展,教学上的需要和听障人彼此的需要,使手势语的词汇逐渐增加并形成它的言语规律,进而形成了一种语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聋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手语,开展了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发表了论文、专著。从手语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证明手语的语言价值和地位,从手语构成的表意法(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等)、构词法(词根、词缀)、造句法(所谓“倒装句”、“省略句”)三方面作了初步分类、归纳、整理,认识了手语的结构体系。 中国手语采用表意法来表达词的意义,沈玉林在《中国手语与美国手语表意法比较分析》(《特殊教育研究》4)中把中国手语归纳为五种表意方法,即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摩状是用手语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显的外观形状,例如“床、桌子、椅子”等;会意是将一些不宜于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的表达该词的意义。如“牛奶、表扬、自来水”等;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例如人体器官、方位、人称等。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语或模仿字形、书空字形等的方法来表达词的意义。如“之、山、细”等。 上海教育学院蔡浩中在《简论聋人手势语的构成要素》(《现代特殊教育》1第11页)中认为手语词类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但不用量词,没有叹词,而且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手语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有主谓、主动宾、主动补等句子的结构,有宾语前置、定语倒置、状语倒置、省略介词等常见特点。 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不同于汉语的,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根据手的形状来产生的。“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是相关的事物,才能使用前缀和词根”(《手语――聋哑人的语言》赵锡安 第169页)如“好”这个词根,就可以派生出“首长”、“领导”、“教师”等词汇。用“房屋”作词根,可以派生出如“礼堂”、“教室”、“少年宫”等。 1993年,《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主编沈玉林先生在它的《中国手语语素分析》中运用切分法,对手语的最小单位进行分析,找到了手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手语语素,并将手语与汉语在构词方法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语素构成方面的区别,证明了各有自己的构词规律(《特殊教育研究》 1)。手语语素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构词方面与汉语词没有必然的对应规律,例如词语“冰”,汉语词只有1个、而手语语素是2个,一个是块,一个是冷的手势,表示冷的块状物体,这样就由两个手势组成。“房屋”汉语是用了两个语素,而手语直接用手搭成房屋的样子,用了一个语素。如果否定手语语素的特点、机械地摹仿汉语构词方式,结果只能使聋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先生在1983年提出了“视觉语言学”,并将手语纳入语言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他对当今语言学界的研究情况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涉及许多方面和众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生理现象,然而历来的语言研究,过分偏重听觉方面,只顾舌头和耳朵,忽略了视觉方面,不顾眼睛和双手。他觉得这种偏颇给语言研究的深入造成了障碍。发掘手语材料以促进和更新语言理论的研究。正因为这样,他决定独辟路径,全力投入手语的研究。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几年的调查,他的看法日趋成熟,进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视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游顺钊的研究中发现,手语与口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平行现象,手语(尤其是自然手语)的资料不仅可以,而且完全应当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 -php/uploadimg/5/jpg参考资料:-php/dispose/php/htm
参考文献列出如下,你可以自行选择几篇写上。 1 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滕晓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三中 【期刊】中国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2 科学认字与儿童健康学习心理的形成 金玉莲 苏州市杨枝小学 【期刊】现代特殊教育 2000-04-15 0 18 3 语文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谢丽娟 汇川区大坪小学 【期刊】文学教育(中) 2010-06-15 9 4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卢海军 和田市五中 【期刊】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15 9 5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崔文贤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 甘肃·武威 【期刊】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2-12-25 1 39 6 浅谈合作学习 郑循强 四川石棉县小河坝中学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7 语文体验式学习是生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陈向农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2003-08-25 2 374 8 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张洁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湖南师范大学 2009-09-01 74 9 学好语文 重在习惯 胡锡耿 永康市荷园中学 浙江永康 【期刊】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30 0 46 10 中职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刍议 陈景山 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省新闻出版技师学院 【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8-15 5 11 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衔接的几点想法 叶丽尔 慈溪市观海卫镇福山小学 浙江慈溪 【期刊】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6-12-30 0 56 12 高考备考应该注重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矫正 万仲永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期刊】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11-20 0 16 13 浅谈农村学生语文问题与对策 嘉禾县田心中学 曾三秀 【报纸】郴州日报 2009-01-06 0 7 14 预习策略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王玲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兴义 【期刊】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6-25 2 128 15 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 张晶红; 刘佳利 佳木斯技师学院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9-15 0 36 16 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田红玉 浙江省邮电学校 浙江绍兴 【期刊】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02-25 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