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7

吉布拉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通信发展史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amboofiber

已采纳
通信方面内容更完整的

中国通信发展史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202 评论(15)

方为

1、口语时代,古代击鼓文字书写时代。2、西周,邮驿文字书写时代公元前100年鸿雁传书。3、公元前7世纪灯塔文字书写时代。4、1777年旗语印刷时代。5、近代电子通讯:光信号传送器,有线电报,电缆,电话,留声机。6、印刷时代长距离无线电通信成功。7、1920年代,收音机问世。8、网络传播时代: 1969年。9、苹果公司推出购物电脑。扩展资料通信设备商“激战”5G9年的脚步正悄悄来临,这意味着5G开始试商用。而一年之后的2020年,5G要开启规模化商用。随着5G商用时间表的临近,华为、中兴、三星、爱立信和诺基亚等一众通信设备商,纵横捭阖,发力争抢5G市场的蛋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5G将间接拉动GDP增长超过4190亿元;到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3万亿元和6万亿元。庞大的市场空间令设备商们充满想象,《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兴、华为和三星之间的角逐更为激烈;爱立信热衷拓展5G应用案例;诺基亚则“长袖善舞”,联合欧美企业,布局5G新版图。有业界专家分析称,5G时代群星璀璨,就目前而言,各家都在制定战略规划,为5G的真正到来鸣锣开道。在第九届2018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宣布,公司已经得到了全球近50多个电信运营商的认可,并已出货1万个5G基站,主要提供给欧洲、中东等市场。华为的5G商用合同已签订了22个,达到了全球一半份额。资深通信专家项立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毫无疑问,华为站在了5G的金字塔尖上。而事实上,在4G移动通信领域,华为就已经拥有很大优势。数据显示,华为4G技术专利数量达到603个,排名第一,其次是诺基亚、爱立信和中兴。作为中国另一个通信设备商的巨头企业,中兴也在5G领域狠下功夫,并且雄心勃勃。11月27日,在2018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中兴方面称,到目前为止,基于3GPP标准的系列化产品包括5G NR的系列产品、5G承载网解决方案、融合4G和5G核心网的解决方案等已经完成,此外中兴还表示,5G商用终端将在2019年推出。此前,中兴宣称,公司的长期目标是将其在整体设备市场的份额从目前的约十分之一提升至四分之一。这一目标也引发业界争议,有人认为中兴是“好高骛远”。而在项立刚看来,中兴整体的技术优势依然较强,不能仅因芯片事件看低中兴本身的技术实力,他强调,“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通讯
315 评论(8)

宝儿婧儿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现在,让我们回过头,看一看这一路上的风景。 中外电信史漫谈 据考,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人们就知道用烽火来远距离传递消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的故事。在国际电信联盟出版的《电话一百年》一书中提到,公元968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叫“竹信”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虽然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是,要想了解近代电信科技的发展历史,我们还是得从欧洲说起。 起源于欧洲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7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6�1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并且把这种通信方式称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 1832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1837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 谁发明了电话? 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其实,就在他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6�1格雷的人也申请了电话专利权。 在他们两个之前,欧洲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设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原理是:将两块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出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成电,传给对方。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问题是送话器和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传送。 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 格雷的设计原理与贝尔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同时,还有很多人对电话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技术发展 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Strowger的“自动拨号系统”减少了人工接线带来的种种问题,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 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15年1月25日,第一条跨区电话线在纽约和旧金山之间开通。它使用了2500吨铜丝,13万根电线杆和无数的装载线圈,沿途使用了3部真空管扩音机来加强信号。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话在中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的邮政和电信。1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1904年至1905年,俄国在烟台至牛庄架设了无线电台。中国古老的邮驿制度和民间通信机构被先进的邮政和电信逐步替代。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邮电通信仍然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中。加上连年战乱,通信设施经常遭到破坏。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战争需要和企图长期统治中国的目的,改造和扩建了电信网络体系,他们利用当时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和政治制度的腐败,通过在技术、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对中国的通信事业进行控制。 1949年以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 1949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年“文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一直亏损,业务发展停滞。到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交换机自动化比重低,大部分县城、农村仍在使用“摇把子”,长途传输主要靠明线和模拟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长途电话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时后才能接通。在电报大楼打电话的人还要带着午饭去排队。 1978年,全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43%。 改革开放后,落后的通信网络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的建设,到2003年3月,固定电话用户数达6亿,移 动电话用户1亿户。 古今中外,多少人曾经为了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而努力,在电信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人们尝试了各种通信方式:最初的电报采用了类似“数字”的表达方式传送信息;其后以模拟信号传输信息的电话出现了;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方式以其明显的优越性再次得到重视,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移 动电话、光纤数字传输……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
305 评论(14)

rachelowen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  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  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  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最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  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  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  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  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  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  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  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
250 评论(11)

相关问答